三官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全名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在道教中地位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道教宣稱三官能為人祈福、赦罪、解厄。
 
  民間,三官大帝俗稱的「三界公」,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明,其本上是從自然崇拜而來的,後來被人格化,才成為一種類似於靈魂崇拜的神明。在道教的神格中,其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不過民間專廟供奉的並不多,一般只是在各道觀中,懸掛錫爐禱祭,而這錫爐便是善男信女口中的「三界公爐」。
  民眾對於三官大帝的崇敬,乃源自於古代人對天、地、水自然界的崇拜,而至於「三官」的叫法,主要則是開始於東漢時期張角所創立的「五斗米教」。相傳其可為民眾消除災難,治療疾病,而方法則是將生病或想懺悔罪行的人,將其姓名及罪過悔意,寫在三張紙上,一張放置於高山,或是燒成煙升上天,一張則埋入地下,最後一張,放沈入水中,這可能是對天、地、水,這「三官」最早的淵源。
  「三官」,其實是三位合稱一體的,主要就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在遠古時代,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等禮儀。《儀禮》的《覲禮》篇有:「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是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則為道教為信徒治病的經典;「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則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管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管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合而成,總管水中的所有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人們對於自然神的崇拜,非常容易將其人格化,因而衍生出多種民間傳說。有一種民間的說法,相傳三官大地,是古代的堯、舜、禹三帝,由於這三人,對天下有莫大的貢獻,因此死後就被封為天、地、水三帝,分別掌管三界,並治理民間,保護人民。
  一說:三官起源於金、水、土三氣。認為天地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而將金、土、水配以天、地、水三氣,而為三官。
  另有傳說,三官是元始天尊有三個兒子,其神通非常廣大,長子封為「紫微大帝」,次子則為「清虛大帝」,三子則為「洞陰大帝」,各掌管人間天、地、水各司之神。
  又有一種傳說是,此三子乃陳子禱與龍王三女所生,法力無邊,故為元始天尊所封。
  民間一般相信三界公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反映出民眾對於自然界中的天、地、水之崇高地位,且家家戶戶於三元節皆會準備豐盛的祭品,祈求三官大帝賜福消災解厄,及感謝其保佑平安順遂。三官大帝的誕辰,分別是上元正月十五誕辰的天官大帝,中元七月十五日誕辰的地官大帝,下元十月十五日誕辰的水官大帝。奉命於民間治理民眾,分別接受信眾祈求賜福、赦罪及解厄。
  而每逢「三元節」,即是祭祀三官大帝的重要日子,三元節即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三官大帝的誕辰日,不管哪個節日,一般皆以三界公祭拜,祈求三官大帝賜予福氣安康,解去厄運,免除災難。而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三尊神像在廟的排列:天官一品紫微大帝祀於神龕內中央,地官二品清虛大帝祀於神龕內右側,水官三品洞虛大帝,祀於神龕內左側。
  民間通常於上元時祭祀而中元和下元則不再祭祀。三官和玉皇上帝一樣很少供奉神像,普通都只準備一座爐祭祀,稱為「三界公爐」。有供奉三官大帝者,以合祀為多,很少有三官分開來供奉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p 的頭像
    kipp

    kipp的部落格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