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行政院為了「對解嚴前不敢觸及卻已造成台灣社會不安的『二二八事件』進行研究、調查工作,以資政府處理『二二八事件』善後問題參考之用」,於民國八十年一月成立「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委員有陳重光、葉明勳、李雲漢、遲景德、張玉法、何景賢、陳三井和賴澤涵等八位先生,由陳重光和葉明勳兩位先生擔任召集人,而由 賴澤涵 先生擔任總主筆。另聘請黃富三、吳文星、黃秀政、許雪姬和賴澤涵五位教授擔任執筆工作;另有陳美妃、簡榮聰、方惠芳三位為兼任研究員,分別協助黃富三、黃秀政和許雪 姬三位 教授,即所謂「工作小組」。 「上述執筆人員本著學術良心和超黨派的立場,從事檔案文獻研究和口述歷史工作」,時間雖然只有一年,卻能大量參考官方第一手的資料,訪問數以百計的見證人,並據以有系統且客觀的分析事件的始末。 「在蒐集資料方面,除了徵集台灣現有之政府檔案外,研究人員並分赴海外及大陸地區,蒐集相關之珍貴檔案,例如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所藏George H. Kerr先生所捐贈的『二二八事件』檔案、英國公共檔案局(Public Record Office)的淡水領事館檔案,以及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的資料…等。研究小組所獲資料之豐富,在當前海內外進行此一問題之研究計劃中,堪稱無出其右。」 「『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在民國八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公布後,雖在某些枝節上有見仁見智的看法,但尚能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執筆人復參考更進一步之資料,對研究報告加以修改或補充,至八十三年二月二十日,由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此即是《「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由來。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做為認識二二八事件主要的參考資料,固然是非常適合的。但全書五百零四頁,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份量是重了些。研究報告的「結論」,自四○五頁至四一二頁,對二二八事件有一個簡要的描述與檢討,讀者可以很快的就瞭解事件的演變與前因後果。因此本會特別選為參考資料的主幹,分為八節,並以附註加強說明。附註之內容除有特別說明外,亦都是引自研究報告。相信在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讓讀者對二二八事件有一個通盤的概念。當然,如果想詳細瞭解整個的事件,還是要參考原書。 |
【二、屠殺事件之爆發】 |
「二二八大屠殺事件」源自緝私員與憲警單位因緝私煙處理失當( 說明15),始導致 二月二十八日 部分台北市民之請願示威,並罷工、罷市( 說明16)。又因當日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 說明17),紛亂一發不可收拾,乃由請願懲兇一變而為對抗公署( 說明18),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 說明19)。此一抗爭與衝突,迅即蔓延全島,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變質為政治運動,地方領袖乘機要求全面改革,部分地區並因接收軍警武器( 說明20),以致發生武裝衝突。 說明: 15. 16. 17. 18. 19. 20. |
【三、衝突之擴大】 |
台北市是這場政治風暴的中心,這場風暴隨後蔓延至全島各地,而台北市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說明21 』」與各地的分會,則是這場政治紛爭的主角。紛亂期間,平時不得民心的地方官吏固然紛紛棄職走避,即有意維持秩序並願與處委會合作之官員,迫於形勢,不得不暫時躲避,以保安全。台北市的處委會與各地的分會,分別擔負整合民意、維持秩序與進行政治改革的重任,並負責與行政長官公署之間的溝通『 說明22 』,一度幾乎取代公署與各地政府的功能『 說明23 』,然處委會本身意見紛紜,令出多門,各地亦無統一的行政綱領可資遵循,因而未能充分發揮安定政局的功能。 事件爆發後,由於各地衝突不斷擴大,部分地區中共及其同路人乃乘機介入,如台中地區主導「三二事件(說明24)」的謝雪紅和楊克煌。謝氏不僅召開「市民大會」,利用示威群眾,全面接管台中市的官方機構,更利用青年學生組織 「二七部隊(說明25」,以武裝力量為後盾,澈底爭取民主政治,在處委會的議會路線之外,另闢一條武裝路線。 嘉義地區則自 三月二日 事件(說明26)發生後,就顯現出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質。第一,各地民眾曾組成武裝隊伍,參加攻擊紅毛埤軍械庫及水上飛機場的軍事行動(說明27),惟參加者大半是烏合之眾; 第二,嘉義地區不少社會人士支持這些行動,因而孫志俊市長認為嘉義地區「戰事進行之激烈,與公教人員損害之慘重,堪稱為全省之冠」。 高雄地區在 三月三日 起民情騷動,群眾逐漸有激烈的行動,圍攻一○五後方醫院與憲兵隊等地(說明28)。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認為此舉已形同叛亂,待機出兵。 三月六日 下午二時,彭孟緝扣留上山談判的代表(說明29),以迅速的行動出兵鎮壓(說明30),雖使高雄地區紛擾不安的局面穩定下來,但軍事攻擊行動造成高雄市政府內(說明31)、火車站前(說明32)無辜民眾的傷亡。而事後的清鄉,逮捕一千五百名嫌疑「人犯」,且部分人犯被公開槍決,可說是衝突創傷久久未能癒合的重要原因。 說明: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