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行政組織的設置 | ||
1.台灣總督府的設立 日本佔領台灣後,設置台灣總督府為台灣最高的統治機關,它的一切施政完全以日本母國的利益和在台日本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
日人對於原住民強悍的民風,素有所聞,牡丹社事件時,更見識到原住民的善戰與剽悍,日人統治台灣以後,由於台灣高山特產樟腦,是當時世界上少數產地之一,日人為方便進入高山採取,不受原住民阻撓,至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時代,乃開始積極制壓原住民,進行所謂的五年計劃,稱之為「理番」。
所謂「番」,又分「生番」、「熟番」,兩者以隘勇線為區別,位在隘勇線外側為熟番,隘勇線內側為生番,一般來說,生番較為兇悍,不受管束,因此日人便在隘勇線架設電話線,並在必要的地點設置砲台,甚至使用高壓電鐵網、地雷等近代裝備,壓制原住民。之後為因應日本製腦業者的要求,增加樟腦的產量,總督府竟強行壓縮隘勇線,縮小原住民族的生活圈,誘發原住民武裝抵抗,然後進行追捕,其中更曾採取斷絕鹽供應的殘酷手法。
五年計劃自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宣統元年)開始,佐久間以軍隊對原住民進行攻擊,至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時,則採包夾的方式,調派台灣守備隊從中央山脈西側進攻,警察隊進擊東側,最後包圍壓縮。這次作戰計畫可以說是英國人在澳洲的絕滅作戰的重現,展現出日人統治殘酷的一面。根據總督府公布1896年至1920年(明治二十九~大正九年)的紀錄,共討伐生番138次,殺死7,080人,傷4,123人,收繳槍隻29,358枝,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光緒三十一年)人口調查原住民82,795人,死傷11,203人約當八分之一。
在強大武力的壓迫下,原住民漸無力反抗,自此之後,日人遂致力於原住民的教化、醫療、授產等,使其歸順於統治。 然而,日人對於原住民的輕視壓榨絲毫未 減,原住民的不滿逐漸累積,最後終於導致1930年(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霧社事件的爆發。
霧社事件的起因可歸之為三項:其一是勞役剝削問題。高山原住民常要負擔許多勞役,事件發生之前,霧社地方的原住民便接連不斷從事過重的勞役,警方態度 輕謾,使得原住民怨聲載道,而且日警對於原住民的薪資常交待不清,引起原住民不滿。其二是婚姻問題。日本當局為了利於統治原住民和解決山區日本人的性問題,鼓勵山地警察娶各社有地位者或其女兒,但這些日本警察在故鄉往往已有妻室,於是高山族妻子便成為法律不承認的「內緣妻」-即小老婆,這類結合是基於利益考量,加上沒有法律責任,因此女方常遭到被拋棄的命運,起事的領導者莫那‧魯道的妹妹,便在嫁給日警數年後,遭到這種下場,這件事情亦升高了其族人之激憤。
最後一項便是事件爆發的導火線。莫那.魯道是霧社地區馬赫坡社的頭目,1930年(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10月7日上午,莫那.魯道正為族中一對新人舉行婚宴,日本巡查吉村克己等一同參觀,莫那.魯道的長子想拉吉村吃喜酒,但吉村卻嫌酒席不乾淨,竟用手杖打落他的手,莫那.魯道的長子感到極大的侮辱,便毆打了吉村,事後莫那.魯道請求官方處置,卻一直沒有得到回應,他與日本官方一向不合,亦擔心受到嚴懲,於是決定結合其他不滿日本警察的原住民,舉事抗日。
10月27日霧社公學校舉行聯合運動會時,舉事的原住民攻入派出所,繼之襲擊在公學校觀禮的日人,被殺者134人,亦有兩名穿和服的漢人被誤殺,隔日起,日軍警便展開討伐的行動,圍勦了二個月,出動飛機、大砲,並施放國際嚴禁的毒氣,起義的原住民死傷極為慘重,犧牲六百餘人。日人向來自認的理番政策,經此事件證明並不成功,使日本人不得不重新檢討原住民政策,總督石塚英藏還因此下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