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這樣説:



  其實臺灣在中秋節烤肉這檔事情,並不是民間習俗、也沒有什麼有特別意義典故,只是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小小誤會罷了。



  相傳在1967年的時候,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後隔了幾年,金蘭醬油又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加上同一時間萬家香醬油不爽金蘭醬油,繼續狂打“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新版本廣告以為抗衡)。


 


  在臺灣這兩家醬油廠商的電視廣告攻勢,加上在同一時間頂好、家樂福、萬客隆之類的大型賣場量販店中秋節前夕舉辦的烤肉相關用品與食材的特賣會的齊心合力之下,臺灣人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把烤肉當成中秋節最重要的傳統活動、甚至是中秋節的唯一主角。


 


  於是中秋節的傳統代言人:嫦娥姐姐被打入冷宮,月餅似乎只變成形容別人臉很肥的形容詞,大家似乎漸漸淡忘月餅才真的是中秋節的主角食物。


  不過我相信中秋節會這麼不小心變成烤肉節,應該不全是商人的噱頭而已。其實臺灣人本來就很超愛烤肉,在我的生長記憶中,似乎就是從小烤到大。


  再者,中秋節本來就是一個讓家人相聚團圓的傳統節目,只不過臺灣的中秋節,天氣往往還是炎熱得要命!倘若叫家人一起關在室內圍爐、實在太不人道!況且中秋節的月亮最大顆、與其在外面單純賞月、還不如一起烤肉、一邊賞月,還比較不會無聊!


 


  相關連結:臺灣的中秋節


 


  祭月:月光紙與兔兒爺。我們説過中秋節的起源,是來自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習俗。在民間,後來也漸漸有了這種風氣。在明清時代,祭月的供品中,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一種叫“月光紙”的東西,上面繪有月光照耀菩薩,下面繪有月亮宮殿,有一兔人站立在那裏搗藥。祭月後即將月光紙焚燒。



  清朝流傳一句話:“男不拜月”。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中的主婦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幹。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祭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著的姿勢如人狀。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成兒童中秋節的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批戰袍的、也有扮成商販,或是剃頭師父、縫鞋、賣餛飩茶湯的等各種造型。



  祭拜土地公:臺灣農民有在中秋節,祭拜土地公的習俗,感謝土地公保祐其豐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另外在臺灣南部,也有于中秋節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祭拜太陰星君、太陰娘娘:太陰星君和太陰娘娘都是中國的月亮之神,其地位有如西洋神話的黛安娜。既然中秋祭月,自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了。以苗栗頭份的太陽宮為例,每年中秋為太陰娘娘祝壽的活動包括奏表祭拜,唸經祝壽,舉行月光晚會,頌血盆經等等。



  和女性有關的臺灣中秋民俗



  祈求長壽:臺灣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少女在中秋夜晚睡,則可使她的母親長壽。



  祈求嫁得如意郎君: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繪遇到一個如意郎君。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 ;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



  祈求孩子: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中秋節晚上,到人家菜園裏偷摘一顆瓜抱回家去,據説這樣明年就可生個胖娃娃。



  聽香:連橫的《臺灣通史》記載,中秋夜深時,婦女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燒香,表達所欲問卜的事項,請示過出門的方向後,便持香出門。以路上所聽到的談話或歌唱,就地擲杯問神,直到得到神明認可的答案為止。



  其他的中秋習俗



  秋節送禮:在臺灣,大家也流行在中秋節互相贈送禮品。每到農曆八月初,各商店紛紛推出各式禮盒禮卷,以中秋送禮的名義招來顧客。各公司機關的首長,也都在中秋節犒賞員工,或是致贈禮品,或是加發獎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p 的頭像
    kipp

    kipp的部落格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