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淡水線,也有人管她做北淡線鐵路,是許多六年級生以前的台北印象之一。轟隆隆的柴油車頭拉著幾節普通客車穿梭在繁忙的台北市區之中,不急不徐的開往美麗的淡水河畔。列車上,許多大台北的都會故事在車廂中上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在民國 77 年 7 月 15 日終於落幕。取而代之的是跑著新穎電聯車的高運量捷運系統,一種完全不同的色彩與感覺,甚至人們的步調也不同了 …..


台鐵的舊淡水支線於西元 1901 年 8 月 25 日開業營運,是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運送修築興建台灣西部縱貫鐵路所需物資的鐵道路線,據說這條支線的軌道還是使用清代基隆台北間拆下的鐵軌舖成的,是當時台灣第一條支線鐵路。也是台灣鐵道史上第一條由傳統鐵路轉型成捷運路線的軌道,有人是這麼形容淡水線捷運:彷彿是毛毛蟲蛻變而成的蝴蝶。


在這次的舊鐵道旅行中,我們可以和以往的方式不同,在捷運車站買一張一日週遊券,輕輕鬆鬆的體驗淡水線的感覺,拜訪這條路線上遺留的鐵道遺跡。


談到舊淡水線的起點,相信許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說「台北後站」,而早期的台北站第六月臺幾乎是淡水支線列車的專用月臺,不過事實上淡水支線的歷史起點應該是位於萬華區的大稻程站。清代的大稻程火車票房是台灣第一座火車站,若要推敲它真正的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長安西路與西寧北路一帶。


台北北城門 ( 承恩門 ) 是鐵路地下化以前,火車進入台北車站的明顯地標,西元 1915 年淡水線在這附近設了個北門乘降場,性質與現在的招呼站或簡易站差不多,以方便附近居民搭乘列車。地下化之後,地面的鐵道消失了,列車也不再經過古老的北門。位於城門對面的舊鐵路局辦公廳是不可錯過的鐵道歷史景點,斑駁的紅磚辦公大樓不但刻劃出歲月的痕跡 , 也見證了台灣的政權更替。



日領時期 ,當時的政府 為了將經濟與城市機能轉移 ,將台北車站移到鐵路地下化前的站址,淡水支線起點也隨之轉移,也就是後來的台北站。如今新穎的台北車站代替了地下化前台北車站的功能,只留下台北後站的懷舊公園 ,讓這裡的居民憶舊了。雖然擺放在這個懷舊公園的鐵道車輛和淡水線的關係並不大,但是車廂內的淡水線老照片卻是張張忠實的紀錄這鐵道的過往,若是有機會參觀可是不要錯過了。


從台北車站開始,淡水線捷運是沿著舊淡水線鐵道的路徑興建,這段捷運路線目前深埋地下,不過旅行倒是建議可以徒步的方式,漫步於地面上的帶狀公園,沿著舊鐵道的路徑往雙連的方向。台北市的街景與鐵道拆除之前已經大不相同,早期鐵道旁低矮的房屋早就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繁華的商業市區,尤其是附近幾家知名的百貨商場,更為這裡帶來許多的人潮與商機。
 
雙連站是淡水支線出台北後的第一站,不過在日本時期兩站之間還曾經存在著名叫大正街的招呼站,這個充滿日本味道的站名戰後便改為長安站,但這個小招呼站在 40年代左右就廢站了,不過在捷運淡水線與長安西路附近一間不起眼的木造平房,據聞就是早期長安站的遺跡。至於雙連這個車站在淡水線通車時並未設站,通車後的十四年也就是西元1915年的八月十七日才正式啟用。早期淡水線雙連站的貨運業務是這個小站的重要收入,而貨物的內容則是附近市場所需的蔬果、漁貨等等,現在這邊的市場依舊,只是再也不需靠火車運送了。至於舊雙連車站的位置則是在目前捷運雙連站北方一點的公園綠地。從前的鐵道與附近大小街道形成了許多平交道,而在交通量繁大的台北市,鐵路平交道的存在使得交通意外發生也隨之升高,舊路線的附近還留有兩個和平交道事故有關的紀念碑,雖然這也可以算是淡水線的遺跡之一,但望著這些紀念文字,心裡卻慶幸這一切將永不再發生。


捷運過了民權西路站之後就從地底下鑽出來變成高架鐵道路線,圓山站的位置大約是原來的車站舊址。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坐火車到圓山不外乎就是到圓山動物園和兒童樂園,而坐在摩天輪中看著一列列的班車跨越基隆河,相信也是許多早期鐵道迷的童年印象,只不過當柴油列車換成了電聯車之後,想再次坐在摩天輪上欣賞時,摩天輪卻也不再為大家運轉了 ....


基隆河水依然還是緩緩的流著,不管從火車上還是捷運車上望著,列車跨過基隆河的感受是相同的,這座橋可是當時淡水支線上最長的一座。遠方的圓山大飯店有人泛政治化的說是蔣家政權的象徵,但是對淡水線來說,不論今昔都是過往旅客沿線的風景記憶,不過在早期,圓山的山頭上不是雄偉的大飯店,而是日本國內常見的神社,原名稱為宮之下的劍潭站就是方便當時人們前往神社朝拜所設置的招呼站,不過戰後不久這個小招呼站就從淡水線的時刻表上消失,數十年之後捷運又在此設站,這大概也算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復站吧 !


我對於士林站的印象來自著名的士林夜市,各式各樣的小吃總是吸引過往的人潮在此地駐足。捷運士林站和原址相差不遠,從兩旁房屋可以隱約看出舊士林站的站場規模,只是以前熱鬧的地方往往是在面對車站出口的一方,現在相對於高架式的捷運士林站則就沒分別了。


捷運列車經過芝山、明德兩站來到了石牌站,舊台鐵的員工宿舍在新穎的捷運路線與週遭的高樓大廈中顯得相當突兀,或許過往的人潮往往無視於它的存在,但是對於我而言它的存在是相當珍貴的,老實說舊淡水線時期的東西能夠留到現在實在相當不容易。


坐在高架式的捷運列車讓人可以俯視車窗外的街景,而高架路線下的帶狀公園依然還是舊淡水線的路基,旅行,可以選擇坐著捷運列車欣賞沿線的風景之外,也可以選擇徒步前進。往奇岩站的路上,一座不起眼的小橋橫跨在磺港溪上,仔細一看小橋兩端不正是鐵路專用的橋台形式嗎 ?在舊淡水線時期,這裡還有一個王家廟招呼站,不過捷運化後並未在此設站,現在想找尋遺跡已不可能,而廟咧?自始至終都不曾出現過.....


北投站是當時舊淡水線上的大站,從這裡還分出一條支線中的支線 -新北投支線,一條僅有1.2公里的小支線,西元1916年日人為了方便旅客前往新北投泡湯,特別修築了這一條小支線方便泡湯客轉乘,而以功能來說,新北投支線其實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觀光鐵道。如今的台北捷運同樣也將這條小支線捷運化,同樣跑著專用的接駁列車,只是從地上的路線升到空中的路線。據幾位當地的鐵道迷表示,新北投支線沿線還留有幾個阻絕柵欄,為舊鐵道路線的存在留下見證。淡水線上另一個現存的火車站-新北投車站,目前保存在彰化的台灣民俗村中,這座終端式設計的車站,無論是站場形式或是站房本身的形式都是值得大家仔細研究的。為了紀念當時興建這段小支線的功臣-村上彰一先生,還留下了一座紀念碑保存在北投的普祭寺中,這也算是新北投支線的歷史遺跡。


幾米的電影 ”向左走,向右走”把捷運北投站刻劃的詩情畫意,現代化的車站建築設計,不妨在此多欣賞一下。列車駛出新穎的北投車站,左手邊廣大的站場路線是捷運的大本營-北投機廠,不知不覺中從高架降到地面路線上,我這時才驚覺到,走在地面的淡水線捷運,不就是舊淡水線的乘車感覺嗎?從這裡開始到淡水,捷運採用地面路線,一模一樣的空間,不同的時間而已....


位於關渡站外的關渡隧道是淡水線上唯一的隧道,而這座短短的隧道舊名稱也和關渡站的舊站名一樣,早期稱為江頭隧道,今天捷運隧道就是將舊隧道擴大淨空後使用。出了隧道後的風景往往讓第一次搭淡水線的遊客驚艷,淡水河的風光就從這裡開始,遠方的關渡大橋、觀音山、淡水河、列車,不論是以前的舊淡水線還是現在的捷運淡水線,都是攝影者最喜歡的攝影題材組合。 


過了竹圍站之後,終點淡水站也將抵達,旅客紛紛走下列車,而另外一批搭回乘車的旅客也隨之上車,淡水站數十年來重複上演著這個鏡頭,無論場景是柴油車牽引的普通客車,還是西門子的電聯車,日復一日 .......。淡水站如今已嗅不出任何台鐵的氣息,不過捷運站附近的殼牌石油倉庫廠區卻還留有許多早期的鐵道遺跡,原來以前從淡水站還分出一條工廠側線進入這個廠區,這條名叫”亞細亞線”的工廠側線,乍聽之下還以為是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長程路線呢!


廠區的鐵道遺跡已被落葉枯枝深埋,不過台鐵時期的枕木、鐵道地磅、磚造月台卻在鐵道拆除後靜靜的渡過了十幾年,廠外的車水馬龍與安靜的廠區形成明顯的對比,說這裡是鬧中取靜也不為過。


舊淡水線拆了快十年,但是淡水河卻沒什麼改變,淡水依然是假日北部的重要觀光景點,只是河水流去、時間也流去,而我呢 ?!記憶也隨之流去....


 拜訪淡水線可以選擇搭乘捷運全程體驗,也可購買一日票選擇自己想拜訪的車站下車,而便捷的公路交通也是不錯的選擇。另外保存新北投車站的台灣民俗村,則遠在彰化縣的花壇鄉,如果想拜訪這座老車站,可於台中或彰化搭乘彰化客運前往。


 1. 台北車站第六月台,淡水線專用。



2. 台北後站,太原路上拍攝的。




3. 雙連車站



4. 圓山車站



5. 士林車站



6. 石牌車站



7. 王家廟簡易站,本站沒有站務員看守。



8. 北投車站



9. 新北投車站



10. 忠義車站



11. 關渡車站



12. 竹圍車站



13. 淡水車站




淡水鐵道沿線老屋                                                                                   迷人的關渡隧道



關渡隧道.jpg











 


 


 


 


 


 


為了方便沒看過這些車站的兄弟,我把站名標出來了。
當時這些車站大都是半開放式的,所以坐霸王車的人很多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p 的頭像
    kipp

    kipp的部落格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