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清光緒21年,日本明治28年),清朝欽差大臣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1910年(明治43年),日本的韓國統監寺內正毅與大韓帝國的傀儡政權總理李完用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將韓國併入日本帝國。台灣與韓國先後都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與韓國又脫離日本的統治。總計日本統治台灣剛好是50年,而統治韓國35年。


     在日本統治期間,台灣與韓國的情況可以說是鮮明的對比。大抵來說,台灣人民對日本殖民政府的態度是從懷疑到適應,又從適應到合作。日本政府也對台灣採取安撫與懷柔政策,並大力進行各種民生及經濟建設。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似乎很有機會將台灣同化,如同琉球一樣。


     而韓國者,自始至終不只是懷疑,還有仇恨與不合作。相對地,日本政府對韓國人民也是一貫地採取高壓暴力手段。


     為什麼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呢?其中恐怕與歷史發展的背景關係很大。


     韓國的文明歷史發展比日本早好幾百年,而一向直接受中國的影響。日本在隋、唐時代以前,大部分的文化是靠韓國轉播的,後來才從中國直接傳入。韓國人向來對自己的歷史與文化感到驕傲,而認為日本只是後起的模仿者,有輕視之意。日本在19世紀後半突然興起,並不能讓大多數的韓國人增加對日本的敬意。明治維新期間,大院君拒絕與日本建交就是一個具體的例證。


     韓國與日本的互動歷史非常早。西元三、四世紀,韓國的三國時代初期,「倭人」已經在朝鮮半島南端出沒,並進而與百濟國聯盟,不斷地侵擾新羅國。關於這些,日本有神功皇后的傳說故事,韓國的《三國史記》有明白的文字記載,更有高句麗時代的《好太王碑》提供確實證據。


     16世紀末,日本豐臣秀吉兩次下令揮軍渡海征韓,被朝鮮與明朝聯軍擋住,無法得逞。日本軍隊在征韓期間殘暴嗜血,殺害無辜,在韓國人心目中留下無比惡劣的印象,歷久不滅。朝鮮開國後,日本與中國和俄國在朝鮮爭奪主控權,惡形惡狀,讓朝鮮人極為厭惡。朝鮮明成皇后慘遭日本人殺害,更是讓韓國人沒齒難忘。


     韓國與中國為鄰,在歷史上有時獨立,有時是中國的藩屬國,而實際上完全自主。即使是蒙古人設立征東行省時,也還是透過高麗王朝行間接統治。中國唯一直接統治朝鮮半島的時候是在漢郡縣時代,但那是西元前的事,年代已經久遠。像唐太宗那樣的蓋世英主都無法征服高句麗,韓國人每每引為光榮的民族史。


     總之,韓國人自認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從來都是獨立的,斷斷不能接受日本的殖民統治。


     反觀台灣,在明朝末年以前並沒有開化,而只有生活比較原始的原住民在此居住。荷蘭人及海盜鄭芝龍來了以後,台灣才開始發展。荷蘭人之後有鄭成功佔據,鄭氏王朝之後有清朝統治。清朝對台灣不但是漠視,兼且歧視,使得台灣成為清朝官吏最腐敗,治安最亂的一個地方。


     移居台灣的人民飽受煎熬苦悶,以致於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清朝到了中日甲午戰爭前十年才忽然驚覺,刻意要經營台灣。然而為時已晚,台灣終究還是被日本搶去。


     日本在歷史上與台灣從來沒有任何瓜葛,只有到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才在1874年出兵到台灣,但也只是教訓肇事的排灣族原住民。實際上日本人出現在台灣甚至比荷蘭人和鄭芝龍更早,在打狗和雞籠從事貿易和走私。若不是德川幕府下令鎖國,日本人不會大批離開台灣。因此,台灣人對日本不算陌生,也沒有什麼惡劣印象。


     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後,台灣人民的態度很複雜。有人慷慨激昂,誓言要死守台灣。有人憤恨清朝政府無能,而以台灣為犧牲品。大部分的台灣人民對清朝並沒有什麼孺慕之情,只是既然已有田產、家園,對不確定的未來有些恐慌。


     總之,台灣並不是人人一開始就強烈反對日本統治,與韓國截然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