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益磚窯廠遺址
大寮窯業工藝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共益磚窯廠所擁有之登窯、工寮等生產設備,有可能是延續自日治末期既存的小規模煉瓦場。民國38年(1949)蕭氏家族接手後,民國40至民國50年代之間逐漸擴大經營規模,包含擴大承租用地、增建員工宿舍等附屬建築,並將登窯改建為八卦窯等等。窯爐已知民國55年(1966)12月前已改建完畢,可能與大寮眷村間的煤煙糾紛有關,也有可能是業務量提升,為增加紅磚生產效率及生產規模使然。 民國66年(1977)賽洛瑪颱風侵襲,八卦窯中心之煙筒損壞嚴重,廠方遂於窯體南側增建第二支煙筒,經由地下煙道排出燒磚過程產生的氣體。煤煙糾紛導致煙筒數次加高,最終使共益磚窯廠高聳的煙囪成為大寮著名地標之一。 在臺灣製磚工業發展的全盛期,蕭氏家族在大寮地區擁有共益、大裕兩家製磚工廠,加上臺東等外縣市,總計擁有四家工廠。在經濟起飛的年代創造利潤、帶動地區發展的同時,磚窯廠也成為眷村居民生活記憶的共同載體。直到民國60至70年代因建材發展、工資高漲及環保意識抬頭,各地傳統窯爐陸續停產,共益磚窯廠在歷經蕭石柱、蕭瑞璋二代經營後,亦於民國79年(1990)12月31日公告廢止工廠登記。其遺留八卦窯、兩支菸筒及辦公場所、萬應公廟等一系列附屬建築,可提供生產、地區互動、建築、宗教等各個面向的觀察,有助於磚窯產業系統性之研究。
瑞榮磚窯廠遺址
民國34年興建,已經有75年歷史的高雄大寮瑞榮紅磚工廠,目前大致完整保存,卻被法院判決拆屋還地,高市府啟動第81期重劃區開發案。不過在文史人士奔走搶救下,文化局已公告為歷史建築,讓這座高雄僅存也是全國最大的目仔窯得以保留。 紅磚窯體堆成一座座的窯口,位在高雄大寮的瑞榮目仔窯,民國34年興建,撐起當時的紅磚工廠,也見證了磚窯業興衰,後來更因為水泥等新式建材的大量使用,使得燒磚產業逐漸沒落。 瑞榮紅磚窯是全台罕見的目仔窯,本體面積約673平方公尺,土地面積約2000平方公尺,18個窯洞全國最多外,還有不同於其他一般的水泥煙囪,是以罕見的紅磚砌成四方形煙囪。 但這樣悠久的歷史建築,在民國107年一度面臨拆除命運,因為高雄市府當時啟動重劃區開發案,土地所有權人國有財產署對李氏家族提起拆屋還地訴訟,還好當地的愛家園協會趕在隔年向高雄市文化局申請登錄為歷史建築。 高雄市文資中心主任李毓敏說明,「這個瑞榮磚窯廠它本身是一個登窯的形式,可能是高雄僅存的這種登窯的形式,所以因此在送到文資大會進行審議的時候,那大會最終決定登錄為歷史建築。」 大寮區愛家園協會理事長李繼強表示,「到時候可能會去成立叫做磚窯的博物館,然後並介紹整個大寮磚窯的文化發展。」 瑞榮紅磚窯今年10月正式公告為歷史建築,高雄市文化局表示,未來將提出修復再利用計畫,等通過後再進行歷史沿革和工法等研究調查,以爭取經費修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