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蛇美人—基隆河
小檔案 河川美景 截彎取直—蛇美人


小檔案 S造型的流路,怪異多變,為世界少見的河流景觀
發源地:平溪鄉
為淡水河的支流
流向:先往東北流到瑞芳180度大轉彎;至汐止入台北盆地, 在關渡匯入淡水河
自台北中心通過,為市內最重要的水資源
 


基隆河,一條足以代表台灣北部早期運輸的河川,它發源於平溪鄉菁桐附近,由源頭到三貂嶺附近為上游,三貂嶺到南港附近為中游,而南港以下則為下游。由於奇特的流路,並集各種河川美景於一身,加上地殼運動、地層、岩石性質等因素,而形成了它獨特的地形景觀,所以基隆河還有個美稱,叫做:『蛇美人』。這位美人開始它的運輸工作並不是最近五、六十年的事情,而是從荷蘭治臺時期就已經開始工作,歷經明鄭、清領,甚至於日據、光復時期它都還是堅守著它的崗位,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基隆河喪失它的運輸功能,而彎來繞去的流路,在天然或人為的因素下,漸漸的失去它原有的面貌,變成現在的這副模樣。因此我們希望在本研究中探討:『為何基隆河河運會逐漸沒落以及河道變遷的主要原因』。


一 基隆河的發源與流向


 (一)、基隆河的發源:基隆河發源於台北縣平溪鄉境之基隆河,本身發源於臺北縣平溪鄉的分水崙,幹流河長86.4公里。水系最遠源流則為芊蓁林溪,發源於火燒寮山東側標高約560公尺處,水系河長約96公里,流域面積約493平方公里【楊萬全,2000】。主流流經瑞芳鎮、基隆市、汐止市、再進入臺北市,最後於關渡匯入淡水河。


(二)、基隆河的流向:根據林朝棨之研究指出,往昔在「河川襲奪沉積期」,古基隆河上游係向東北流,由瑞芳附近流入焿子寮灣(即深澳灣)注入太平洋,但是在六萬年前之為更新世末期台北盆地陷落及三萬年前八堵與基隆間部分地區隆起,使得基隆改道西流,且基隆河又因關渡決口而發生逆流現象,引發基隆河支流(八堵至瑞芳段)向源侵蝕,並襲奪了三貂嶺以上之基隆河上游西流【林朝棨,1957】。如圖所示基隆河自源頭下流呈東北東流向,至三貂嶺忽轉九十度折向北北東之侯硐,至瑞芳則再轉行西南西流向暖暖、八堵。



基隆河被襲奪圖


二 基隆河之河流地形


(一)、瀑布:


瀑布—瀑布是當河床有落差時,水流因而垂直落下形成一片 類似用水作成的布幕,瀑布的形成原因與地殼運動、地層、 岩性等有關。瀑布是非常動人的地形景觀,但在瀑布上、下 的河谷景觀卻截然的不同,在瀑布上方常是寬廣的谷,兩岸 樹木林立,溪流淙淙彷彿是世外桃源,平靜而安詳,但在幾 步之遙,瀑布的下方卻是河水挾帶嘯聲急衝而下的狂野景觀 ,令人感受完全不同,有如天壤之別。基隆河上的十分寮瀑 布、眼鏡洞瀑布、嶺腳瀑布都是代表,其中以十分寮瀑布有 台灣「尼加拉瓜瀑布」之稱,可見其氣勢磅礡及壯麗。




(二)、壺穴:


壺穴—沿著基隆河谷可看到岩石上有許多圓形的坑洞,這些 圓形的坑洞在地形學上稱為壺穴,壺穴通常發生在河川幼年 期、上游、回春、多雨、硬岩、急流的地方,是由河水夾帶 的礫石陷入河床的凹部後,不停的旋轉,河床經過長久的鑽 蝕,鑽出洞穴來就形成了壺穴。因此壺穴有的呈現橢圓形、 卵形、葫蘆形以及其他的奇形怪狀。這種壺穴小地形是基隆 河中上游重要的地形景觀。



(三)、河階:



河階—河階的形成是因為河川重新下切,導致舊河床在現在 河床的上面,形成像樓梯一樣一階階的階梯,因為是河川作 用形成的,所以稱為河階。從暖暖到瑞芳這一段的河床開敞 ,兩岸的河階地十分發達,大部份的土地利用為水田,所以 ,可以看到河的兩岸水田遍布,另外兩岸也多煤礦,因此常 看到煤礦堆置廢石的平頂丘陵。


(四)、峽谷:


峽谷—顧名思義就是峽而深的谷。在八堵、暖暖之間,因為 河谷切穿堅硬的暖暖砂岩,造成山壁逼近兩岸的峽谷地形; 在三貂嶺一帶,因為流速湍急也造成峽谷發達。



(五)、曲流:


曲流—曲流就是河流蜿蜒像蛇行的流路,河流兩側的地形十 分不對稱,突出的一側切割山坡,凹入的一側形成階地,基 隆河中可以看到一些彎彎曲曲的流路,尤其在八堵下游一帶 這種曲流地形尤其發達。


三 截彎取直


(一)、西元1912年截彎取直:王世慶(1996):「日治年間後,將士林福德洋、舊街、下樹林、洲尾頭、社子後港墘間之舊基隆河道填為陸地。新基隆河道遷移於後港墘和社子葫蘆島之間,也將貫通基隆河和淡水河之葫蘆島和大龍峒番子溝莊間之番子溝填為陸地。從此後港墘成為士林河港,和士林對葫蘆島、大龍峒的主要渡船頭」。由圖5-4可以發現基隆河下游處士林、社子一帶截彎取直前後的河川流路變化。
(二)、西元1992年截彎取直:六年國建基隆河整治工程於民國81年底起開始,民國82年10月金泰段新河道正式通水,總工程至民國85年大致完成河道截彎取直及填土工程。由圖5-1、5-2、5-5中可發基隆河在大直、松山、南港、成功附近河道的改變。截彎取直後遺留之舊河道有如牛軛湖一樣。



基隆河河道變遷圖(西元1905、1992、2003年比較)



西元1993年基隆河截彎取直段衛星影像





基隆河河段示意圖



基隆河入台北盆地後,就像一條愛耍性子的蛇,彎來、繞去,颱風 豪雨一來就害得松山、士林、社子等地淹水,所以截彎取直,替她改 頭換面是必要的。


目前土林的基河路即是民國五十五年將基隆河廢河道填土而來,民 國七十年後截彎取直不僅增加了河川用地,也消除台北居民長內以 來水患之夢魘。


☆規劃經過


因此台北市政府自七十年七月起,在防洪安全之優先考量下,開 始著手規劃,將河道彎曲部分截彎取直,並變更內湖新堤線,另利用 堤內新增土地,作為遷建戶安置之用。為了解基隆河截彎取直後,對 河川的影響,並選擇最佳的防洪佈置方案,經委託學術單位,先就基 隆河水文水理之特性進行研究,並做水工模型試驗驗證,以擇訂最佳 之防洪佈置。行政院始於七十九年九月間核定台北市政府依修訂內湖 堤線之方式興建堤防,使基隆河兩岸達到二百年洪水重現期保護標準。
 


☆計畫範圍


本計劃中山橋至成美橋段全長十三.三公里,將其中大彎段金泰及 舊宗二段新河槽截直為八.八公里;至於小彎段成美橋至南湖大橋段全 長四.一公里,截直為三.三公里。
 


☆計畫內容


土地取得及地上物拆遷: 為顧及原有地主之權益與三千餘原住戶之拆遷安置,分為大小彎段採取區 段徵收方式分配土地及興建國宅安置及給予房屋津貼補助等。
工程概況:
闢築新河槽共四處
整治河道十二.一公里長、新建或加高兩岸堤防
新建抽水站十處。
興建環東快速道路
改建麥帥橋,並拓寬橋孔;先於下游施築新橋乙座,再行改建原有 橋樑。
兩岸二二四公頃之河川地以平面利用之方式,辦理綠化及佈設相關 之設施以提供市民休憩活動。
堤內部分舊河道回填土方,以利用公共工程棄土為原則,兼具解決 本市部分棄土問題,回填後辦理地質改良、整地及排水、污水及管 線系統等工程。
☆整治工程之效益


東區水患威脅的解決:由於河道不再曲折蜿蜓,地上物亦完成拆遷,當 有助於洪鋒的宣洩,而依據二百年洪水重現期標準修築的堤防,更將大 幅降低北市東區水患的威脅。
東區、北區間聯絡道路交通網的形成,有助交通的改善:麥帥一橋的改 建,麥帥二橋的新建、環東快速道路本計劃範圍內路段的施築,將使基 隆河兩岸地區交通更加順暢。
台北新遊憩區的形成:堤外廣達二二四公頃的河川地綠化,配合堤內新 生地及公園綠地之開發,為台北市民提供一新的休閒遊憩場所。
新闢都市中心的誕生:二七七公頃堤內新生地開發完成後,除可提供二 萬餘人之居住環境外,大直、內湖、松山、南港得以連成一體,配合南 港地區第二世貿中心的開發,將加速本市東區的發展,形成一新興的台 北副都市中心。 


四 分洪工程


(一)、員山仔分洪道:根據曹華平、林益生、莊曜成,2003年報告提及員山子分洪計畫,乃於瑞芳鎮員山子瑞柑新村上游基隆河主流上,興建一高8公尺、長30公尺之攔河堰,並於攔河堰上游右側設一長160公尺溢流堤導洪至直徑12公尺隧道,經基隆山西麓,於台二線里程84K+500處流入東海,工程全長約2.91公里,同時於攔河堰上泸游設置三座梳子型攔砂壩,阻攔大型流木及巨石



員山仔分洪道一景



五 河運消失的原因分析:


一、明朝末至康熙年間:根據相關史料記可知,基隆河水運,自淡水可通到八堵暖暖而換陸路到基隆。
二、清朝末年:基隆河為雞籠至錫口、雞籠至大稻埕間貨物及人員運輸的主要航線。
三、日治之初:日治四十二年(1910年)台灣北部大颱風之關係,淡水、基隆、新店等河溪,豪雨連朝,上游沖刷過甚,順流帶下大量泥砂,淡水河淤塞過半,於是機動帆船、小火輪等之航行乃告完全杜絕。基隆河尚可行二十石木船、帆船及竹筏等,航運之盛況不衰。
四、日治末期:基隆河因上游瑞芳礦區金礦、煤礦之挖掘,林地面積日減,水源未能涵蓄,以致山洪時起泛濫,砂石順流而下,河床因之淤淺。汐止至南港沿河之茶葉、農產山產及內湖之磚瓦均賴轉運至台北等地,尚可行木船及竹筏,汐止、內湖、南港、松山等地之居民來往內湖-松山,內湖-南港之交通常利用小船往返。台北與基隆間鐵路開通後,河運日衰。
五、光復至民國八十一年:鐵路火車及公路卡車開通後,河運乃告結束。唯下塔悠與北勢湖間有基隆河渡船來往,是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古渡頭,直到81年年底仍有引擎推動的木船接渡,一次15元,是往來內湖方便交通工具。河道填平後,已不見蹤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p 的頭像
    kipp

    kipp的部落格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