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明治32年創設大日本武德會,在各地設武德殿,招徒授武,推廣武術體(教)育。台灣現有的武德殿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武德殿在當時是台灣日治時期各推動武德教育的中心,除本身設有道場,提供武術修練場所,更是推廣武術的中心。
武德殿下方的開運御守
和開運祈福
武德殿入口階梯
外牆都是用紅磚砌成, 門口的羅馬柱與唐破風 成了和洋並存的建築。
日本石燈籠
武德殿的外頭有一顆超大顆的榕樹,掛滿祈願的繪馬。
武德殿「武術」含括了劍道、柔道與弓道等傳統武藝。若以最具特色的劍道文化而言,其源自於中國唐朝時傳入日本,雖經歷日本的研修,但其精神內涵並未被改變,如:劍道練習時穿的褲子有五條折痕,代表「仁、義、禮、智、信」五常。發展至今,台灣的劍道文化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文獻記載,在明治四十四年(1911)七月卅一日,文部省(教育部)發佈的改正中等學校施行細則裡,將劍道正式加入為中等學校的正科教材後,在指導業為求統一,而不偏於任何流派起見,特委由全日本武德會制定劍道教學草案。
高雄武德殿建於大正13年, 屬台灣總督府高雄州警務部"武德會支部" ,為州廳級的武德會組織
。高雄武德殿的武道館名稱為"振武館" 與一般武德殿通稱"演武場"不太一樣,也比其他州廳級的武德殿興建年代晚了一些,取名為振武館 含有振興武道的意涵 。殿內東為劍道場 ,西為柔道場, 共可容納百人, 是當時警察、青年修習劍道柔道的場所。
武德殿源於日本警察系統,作為練武場所,由日本警界進入台灣的武道文化,體現在當時的臺灣州、廳、郡的武德殿。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接手後由鼓山國民學校代管、曾權充教職員宿舍,後逐漸荒廢。民國88年審定為古蹟,92年文化局成立後進行整修。
賽錢箱上面寫的 開運祈福 ,類似台灣的廟添加香油錢。來到這裡行禮參拜後 ,就投一點零錢在裡面 ,祈完願後, 再去買一片繪馬的木牌,就完成了。
門外有用稻草做成的繩結
武德殿內部相當寬敞,在重新整修後,地上也鋪上新的木板
在壁龕的右邊的玻璃櫃裡面 有放了一套日本盔甲
木製的武士刀座
在武德殿正中間這裡的神龕 ,有拜日本的神
在外面的牆上 都有箭的造型 ,說明了這裡是用來習武的地方
門口的羅馬柱與唐破風 。 唐破風,屋頂建築的一種,中國古典建築的「博風」而來,兩側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類似遮雨棚的建築。日本的唐破風是由中國唐朝時代傳到日本的,所以稱為「唐破風」
台灣的武德殿設置大概分了三個時期 : 初期是日軍剛進台灣時,以武力鎮台 , 在各地的軍警所設置的武德殿。中期則是日人要把練武當成一般教育,把練武融入生活之中所設置的武德殿。末期就是日軍發動大東亞戰爭, 隨著軍國主義擴張所建立的武德殿。
當然隨著國民政府遷台後, 許許多多的武德殿都難逃被拆掉的命運,不過有部份的武德殿居然變成了警察宿舍 。
武德殿前的大榕樹
武德殿碑
很特別用磚塊砌成的獅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