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砲台現址位於臺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4號。位於五虎崗的第一崗,視野良好,可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四周景觀盡收眼底,可惜今為樹木所遮。砲台西側為淡水忠烈祠,東側為台灣高爾夫球場,北側為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現定為國定古蹟。
西元一八八四年的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西元一八八四年八月一日,法軍奉命向基隆進攻,就此展開「中法戰役」,此戰役亦稱「西仔反」。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發現淡水的重要性,因為法軍可以利用淡水河直接進入台北府城,因此決定棄守基隆,把兵力改移至淡水。當時清朝曾在淡水的沙崙、中崙、油車口先後修築砲台,但在清法戰爭時,法艦砲轟淡水,這三座炮台幾乎被法軍摧毀。
劉銘傳任命提督孫開華,負責整修淡水防禦工事,以填石塞港,佈置水雷,建造城岸,修築砲台。 十月八日 時,滬尾在孫開華帶領的清兵及地方士勇所組的義勇軍,奮勇抗敵終告擊退了法軍。而淡水居民為了憑弔在中法兩軍交戰中陣亡的將士,所以定農曆八月二十日為「中崙白刃戰紀念日」,居民們都會以「拜門口」的方式,供奉祭品及上香焚紙錢的方式來祭祀,此祭祀至此仍未間斷,延續百餘年。
清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台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遂加強台灣海防的建設,所以決定在各個海口增建砲台以利防禦。劉銘傳知道中國砲船、科技、訓練方式,皆遠遜於外國的船堅砲利,所以就採取「師夷之長以制夷」,希望能學習到外國先進的技術,所以特別聘請德國籍技師巴恩士(Lieut Max E. Hecht)負責督造,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於一八八六年在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趕造十座新式砲台。其中,滬尾有兩座砲台,一為「北門鎖鑰」,即今之滬尾砲台,另一為「保固東瀛」,但今已不見其遺跡。劉銘傳還透過英商怡和洋行向英國購買「阿姆斯脫朗」大砲三十一尊,並全數安裝於這十座新砲台上。光緒十五年(1889)大砲安裝完竣,但是滬尾砲台實際並未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也是劉銘傳在台灣本島所建砲台中,唯一碩果僅存的一座,所以具有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
而到了日治時期,日軍撤走滬尾砲台內的四門大砲(所以現在砲台內已經沒有大砲了,現今仍遍尋不著,懷疑當初為日軍所熔),改將此地作為砲兵射擊的練習場。台灣光復後,滬尾砲台改由國軍駐防,民國74年(1985)由內政部指定為第二級古蹟,精省後轉歸臺北縣政府管理,並經整修開放供民眾參觀。
砲台入口處豎立古蹟解說牌,其文如下:
滬尾砲台是1884-5年中法戰爭後,劉銘傳為防衛台灣海防,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本砲台,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門額。砲台坐北朝南,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形狀為矩形,由外而內有:土坦、豪溝、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及廣場。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光緒十五年(1889年)大砲安裝完峻。
滬尾砲台有四座砲座,分別為12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尊,現皆已不存。
北門鎖鑰
大門的獅頭銅環
砲台主體被許多樹木掩蓋
滬尾砲台中心的磚造營房因地震而倒塌
滬尾砲台內過往的磚造營房
其右側房舍被規畫為展示室,陳列基隆、淡水等地清代砲台的老照片
另外還有中法戰爭時淡水地區兩軍對陣的立體模型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解說
內部展示區,有很多老照片
窗櫺
滬尾砲台甬道,通往兩側砲台座
內部營房
牆垣上砲座部分,當年的大砲已被拆下熔解了,僅留下圓形如石磨般的砲座
留下的砲台基座
砲座說明牌
砲座旁的子牆還有一個一個砲彈形狀的凹槽,是作為儲備砲彈之用
國軍時期搭建的50機槍砲
內部甬道
內部甬道有些涵洞
砲台階梯
內部營房
滬尾砲台為一回字形碉堡
上面留有許多通風孔
整排通風孔
大門後的階梯
有內往門口望去
磚砌的石壁
台北縣忠烈祠原為日本人所蓋的神社,光復後改為台北縣忠烈祠。
原神社建築已被拆毀,改建為黃瓦白柱的中國宮殿式建築,祠前有高大牌樓,牌樓門匾有前台北縣長尤清題字,建造於民國七十九年。
祠前石階旁左右一對公母石獅則古樸可愛,造型十分突兀而明顯,應也是日本神社的遺留物。
忠烈祠正殿
離開時發現一隻奇怪的鳥
漁人碼頭位於淡水河出海口的右岸,東有綿延的大屯山脈,西邊則隔著淡水河與觀音山相望,具天然形勝,且近年台北捷運淡水線通車後,大量參訪人潮湧進。淡水漁人碼頭原為昔日淡水第二漁港,位淡水河出海口旁,倚淡海,望觀音,為漁撈,休閒的優質公園,到傍晚時,能坐在木板棧道上,或以著圍欄,欣賞淡水的夕落,到黃昏甚至夜晚,都會有不少民眾或是情侶前來欣賞美景。
淡水沿岸蓋很多大樓,住在大樓可觀賞淡水夕陽
河海景觀區-每當落日餘暉時,自是欣賞淡水夕照的絕佳地點;而在夜幕低垂,微黃的玻璃燈照下,漫步臨海木棧道或駐足觀海廣場賞夜景,令人備感恬靜悠閒。
沿防波堤架設木棧道,可一覽淡水兩岸風光
木棧道底下的商店,咖啡吧
廣場咖啡座
漁船作業區-港區泊地上醒目特殊的浮動碼頭,舢舨漁船頻繁的進出,臉上刻化風霜的漁人們忙著靠港、泊船、繫纜、整網,都是遊客及攝影家喜愛捕捉的畫面。
浮動碼頭-有別於傳統結構固定碼頭,可隨海水漲退潮而上下浮動,可同時容納一五○艘漁船停泊。
遊艇出淡水河
不怕人的鴿子
情人橋前的階梯
情人橋的鋼索
由情人橋遠眺整條木棧道
由情人橋遠眺整個漁港
由情人橋遠眺漁市場
淡水區漁會市場
有船要入港了
情人橋特寫
觀光遊艇碼頭
碼頭沿岸
兩艘遊艇
碼頭邊停泊的船隻
淡水夕照至今仍是台灣著名美景之一,站在碼頭邊,看著夕陽西沉,河邊的漁船搖晃,浪聲舒緩,小鎮風光的樸實與可愛,表現無遺,最愛沿著碼頭散步,遙望出海口,想像大河滔滔入海的壯闊,平緩的水慢慢的逝去,夕陽一點一點沉落,直到地平線迎接星光亮起,令人捨不得離開。
情人橋上觀賞夕陽的遊客
夜晚的情人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