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解Intel電腦組裝全過程
攢機裝電腦,對於DIY「老鳥」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甚至「老鳥」們都不把裝機看成是一門技術。但對於大部分剛入門的「菜鳥」而言,自已親自動手裝台電腦並不容易。很多在暑期攢機的朋友都想自己動手來組裝一台電腦,來體驗一下DIY的樂趣。其實自已動手裝電腦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你具備一點硬體常識,膽大心細,相信很快就能學會攢電腦的步驟與方法。這裡,小編借Intel平台為例,利用大量的圖片展示,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DIY攢機的方法與要領。
DIY攢機第一步:安裝CPU處理器
當前市場中,英特爾處理器主要有32位與64位的賽揚與奔騰兩種(酷睿目前已經上市,酷睿處理器是英特爾採用0.65製作工藝的全新處理器,採用了最新的架構,同樣採用LGA 775接頭,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英特爾將全面主推酷睿處理器。由於同樣採用LGA 775接頭,因此安裝方法與英特爾64位奔騰賽揚完全相同)。32位的處理器採用了478針腳結構,而64位的則全部統一到LGA775平台。由於兩者價格差距已不再明顯,因此小編推薦新裝機用戶選擇64位的LGA775平台,32位的478針腳已不再是主流,不值得購買。


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LGA 775接頭的英特爾處理器全部採用了觸點式設計,與478針管式設計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不用再去擔心針腳折斷的問題,但對處理器的插座要求則更高。

這是主板上的LGA 775處理器的插座,大家可以看到,與針管設計的插座區別相當的大。在安裝CPU之前,我們要先打開插座,方法是:用適當的力向下微壓固定CPU的壓桿,同時用力往外推壓桿,使其脫離固定卡扣。

壓桿脫離卡扣後,我們便可以順利的將壓桿拉起。

接下來,我們將固定處理器的蓋子與壓桿反方向提起。

LGA 775插座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在安裝處理器時,需要特別注意。大家可以仔細觀察,在CPU處理器的一角上有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另外仔細觀察主板上的CPU插座,同樣會發現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在安裝時,處理器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要與主板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對齊,然後慢慢的將處理器輕壓到位。這不僅適用於英特爾的處理器,而且適用於目前所有的處理器,特別是對於採用針腳設計的處理器而言,如果方向不對則無法將CPU安裝到全部位,大家在安裝時要特別的注意。




將CPU安放到位以後,蓋好扣蓋,並反方向微用力扣下處理器的壓桿。至此CPU便被穩穩的安裝到主板上,安裝過程結束
DIY攢機第二步:安裝散熱器


由於CPU發熱量較大,選擇一款散熱性能出色的散熱器特別關鍵,但如果散熱器安裝不當,對散熱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上圖是Intel LGA775針接頭處理器的原裝散熱器,我們可以看到較之前的478針接頭散熱器相比,做了很大的改進:由以前的扣具設計改成了如今的四角固定設計,散熱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安裝散熱前,我們先要在CPU表面均勻的塗上一層導熱硅脂(很多散熱器在購買時已經在底部與CPU接觸的部分塗上了導致硅脂,這時就沒有必要再在處理器上塗一層了。)

安裝時,將散熱器的四角對準主板相應的位置,然後用力壓下四角扣具即可。有些散熱器採用了螺絲設計,因此在安裝時還要在主板背面相應的位置安放螺母,由於安裝方法比較簡單,這裡不再過多介紹。


固定好散熱器後,我們還要將散熱風扇接到主板的供電接頭上。找到主板上安裝風扇的接頭(主板上的標識字元為CPU_FAN),將風扇插頭插放即可(注意:目前有四針與三針等幾種不同的風扇接頭,大家在安裝時注意一下即可)。由於主板的風扇電源插頭都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因此安裝起來相當的方便。
DIY攢機第三步:安裝記憶體條
在記憶體成為影響系統整體系統的最大瓶頸時,雙通道的記憶體設計大大解決了這一問題。提供英特爾64位處理器支持的主板目前均提供雙通道功能,因此建議大家在選購記憶體時盡量選擇兩根同規格的記憶體來搭建雙通道。

主板上的記憶體插槽一般都採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分雙通道與單通道。例如上圖,將兩條規格相同的記憶體條插入到相同顏色的插槽中,即打開了雙通道功能。

安裝記憶體時,先用手將記憶體插槽兩端的扣具打開,然後將記憶體平行放入記憶體插槽中(記憶體插槽也使用了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大家在安裝時可以對應一下記憶體與插槽上的缺口),用兩拇指按住記憶體兩端輕微向下壓,聽到「啪」的一聲響後,即說明記憶體安裝到位。

在相同顏色的記憶體插槽中插入兩條規格相同的記憶體,打開雙通道功能,提高系統性能。到此為止,CPU、記憶體的安裝過程就完成了,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講解硬碟、電源、燒錄機的安裝過程。
DIY攢機第四步:將主板安裝固定到機箱中
目前,大部分主板板型為ATX或MATX結構,因此機箱的設計一般都符合這種標準。在安裝主板之前,先裝機箱提供的主板墊腳螺母安放到機箱主板托架的對應位置(有些機箱購買時就已經安裝)。


雙手平行托住主板,將主板放入機箱中

確定機箱安放到位,可以通過機箱背部的主板擋板來確定。

擰緊螺絲,固定好主板。(在裝螺絲時,注意每顆螺絲不要一定性的就擰緊,等全部螺絲安裝到位後,再將每粒螺絲擰緊,這樣做的好處是隨時可以對主板的位置進行調整。)

主板安靜的躺入到機箱中,安裝過程結束。
DIY攢機第五步:安裝硬碟
在安裝好CPU、記憶體之後,我們需要將硬碟固定在機箱的3.5寸硬碟托架上。對於普通的機箱,我們只需要將硬碟放入機箱的硬碟托架上,擰緊螺絲使其固定即可。很多用戶使用了可折卸的3.5寸機箱托架,這樣安裝起硬碟來就更加簡單。


機箱中固定3.5寸托架的扳手,拉動此扳手即可固定或取下3.5寸硬碟托架。

取出後的3.5寸硬碟托架


將硬碟裝入托架中,並擰緊螺絲。

將托架重新裝入機箱,並將固定扳手拉回原位固定好硬碟托架。簡單的幾步便將硬碟穩穩的裝入機箱中,還有幾種固定硬碟的方式,視機箱的不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說明,方法也比較簡單,在此不一一介紹。
DIY攢機第六步:安裝光碟、電源
安裝光碟的方法與安裝硬碟的方法大致相同,對於普通的機箱,我們只需要將機箱4.25寸的托架前的面板拆除,並將光碟將入對應的位置,擰緊螺絲即可。但還有一種抽拉式設計的光碟托架,簡單介紹安裝方法。

這種光碟設計比較方便,在安裝前,我們先要將類似於抽屜設計的托架安裝到光碟上。

像推拉抽屜一樣,將光碟推入機箱托架中

機箱安裝到位,需要取下時,用兩手按們將兩邊的簧片,即可以拉出,簡單方便。

機箱電源的安裝,方法比較簡單,放入到位後,擰緊螺絲即可,不做過多的介紹。
DIY攢機第七步:安裝顯示卡,並接好各種線纜
目前,PCI-E顯示卡已經市場主力軍,AGP基本上見不到了,因此在選擇顯示卡時PCI-E絕對是必選產品。

主板上的PCI-E顯示卡插槽

用手輕握顯示卡兩端,垂直對準主板上的顯示卡插槽,向下輕壓到位後,再用螺絲固定即完成了顯示卡的安裝過程,是不是很簡單呀!
安裝完顯示卡之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安裝所有的線纜接頭了,下面進行簡單介紹。

安裝硬碟電源與資料線接頭,這是一塊SATA硬碟,右邊紅色的為資料線,黑黃紅交叉的是電源線,安裝時將其按入即可。接頭全部彩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

光碟資料線安裝,均採用防呆式設計,安裝資料線時可以看到IDE資料線的一側有一條藍或紅色的線,這條線位於電源接頭一側。

安裝主板上的IDE資料線

主板供電電源接頭,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目前大部分主板採用了24PIN的供電電源設計,但仍有些主板為20PIN,大家在購買主板時要重點看一下,以便購買適合的電源。

CPU供電接頭,在部分採用四針的加強供電接頭設計,這裡高端的使用了8PIN設計,以提供CPU穩定的電壓供應。

主板上SATA硬碟、USB及機箱開關、重啟、硬碟工作指示燈接頭,安裝方法可以參見主板說明書。

特別說明的是,在SLI或交火的主板上,也就是支持雙卡互連技術的主板上,一般提供額外的顯示卡供電接頭,在使用雙顯示卡,注意要插好此接頭,以提供顯示卡充足的供電。

對機箱內的各種線纜進行簡單的整理,以提供良好的散熱空間,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通過以上幾個簡單的步驟後,一台電腦在我們的努力下就成功組裝完成了。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想盡快體驗自已動手DIY攢機樂趣的朋友,不妨參照此方法來組裝自己的愛機吧。
攢機裝電腦,對於DIY「老鳥」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甚至「老鳥」們都不把裝機看成是一門技術。但對於大部分剛入門的「菜鳥」而言,自已親自動手裝台電腦並不容易。很多在暑期攢機的朋友都想自己動手來組裝一台電腦,來體驗一下DIY的樂趣。其實自已動手裝電腦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你具備一點硬體常識,膽大心細,相信很快就能學會攢電腦的步驟與方法。這裡,小編借Intel平台為例,利用大量的圖片展示,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DIY攢機的方法與要領。
DIY攢機第一步:安裝CPU處理器
當前市場中,英特爾處理器主要有32位與64位的賽揚與奔騰兩種(酷睿目前已經上市,酷睿處理器是英特爾採用0.65製作工藝的全新處理器,採用了最新的架構,同樣採用LGA 775接頭,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英特爾將全面主推酷睿處理器。由於同樣採用LGA 775接頭,因此安裝方法與英特爾64位奔騰賽揚完全相同)。32位的處理器採用了478針腳結構,而64位的則全部統一到LGA775平台。由於兩者價格差距已不再明顯,因此小編推薦新裝機用戶選擇64位的LGA775平台,32位的478針腳已不再是主流,不值得購買。
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LGA 775接頭的英特爾處理器全部採用了觸點式設計,與478針管式設計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不用再去擔心針腳折斷的問題,但對處理器的插座要求則更高。
這是主板上的LGA 775處理器的插座,大家可以看到,與針管設計的插座區別相當的大。在安裝CPU之前,我們要先打開插座,方法是:用適當的力向下微壓固定CPU的壓桿,同時用力往外推壓桿,使其脫離固定卡扣。
壓桿脫離卡扣後,我們便可以順利的將壓桿拉起。
接下來,我們將固定處理器的蓋子與壓桿反方向提起。
LGA 775插座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在安裝處理器時,需要特別注意。大家可以仔細觀察,在CPU處理器的一角上有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另外仔細觀察主板上的CPU插座,同樣會發現一個三角形的標識。在安裝時,處理器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要與主板上印有三角標識的那個角對齊,然後慢慢的將處理器輕壓到位。這不僅適用於英特爾的處理器,而且適用於目前所有的處理器,特別是對於採用針腳設計的處理器而言,如果方向不對則無法將CPU安裝到全部位,大家在安裝時要特別的注意。
將CPU安放到位以後,蓋好扣蓋,並反方向微用力扣下處理器的壓桿。至此CPU便被穩穩的安裝到主板上,安裝過程結束
DIY攢機第二步:安裝散熱器
由於CPU發熱量較大,選擇一款散熱性能出色的散熱器特別關鍵,但如果散熱器安裝不當,對散熱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上圖是Intel LGA775針接頭處理器的原裝散熱器,我們可以看到較之前的478針接頭散熱器相比,做了很大的改進:由以前的扣具設計改成了如今的四角固定設計,散熱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安裝散熱前,我們先要在CPU表面均勻的塗上一層導熱硅脂(很多散熱器在購買時已經在底部與CPU接觸的部分塗上了導致硅脂,這時就沒有必要再在處理器上塗一層了。)
安裝時,將散熱器的四角對準主板相應的位置,然後用力壓下四角扣具即可。有些散熱器採用了螺絲設計,因此在安裝時還要在主板背面相應的位置安放螺母,由於安裝方法比較簡單,這裡不再過多介紹。
固定好散熱器後,我們還要將散熱風扇接到主板的供電接頭上。找到主板上安裝風扇的接頭(主板上的標識字元為CPU_FAN),將風扇插頭插放即可(注意:目前有四針與三針等幾種不同的風扇接頭,大家在安裝時注意一下即可)。由於主板的風扇電源插頭都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因此安裝起來相當的方便。
DIY攢機第三步:安裝記憶體條
在記憶體成為影響系統整體系統的最大瓶頸時,雙通道的記憶體設計大大解決了這一問題。提供英特爾64位處理器支持的主板目前均提供雙通道功能,因此建議大家在選購記憶體時盡量選擇兩根同規格的記憶體來搭建雙通道。
主板上的記憶體插槽一般都採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來區分雙通道與單通道。例如上圖,將兩條規格相同的記憶體條插入到相同顏色的插槽中,即打開了雙通道功能。
安裝記憶體時,先用手將記憶體插槽兩端的扣具打開,然後將記憶體平行放入記憶體插槽中(記憶體插槽也使用了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大家在安裝時可以對應一下記憶體與插槽上的缺口),用兩拇指按住記憶體兩端輕微向下壓,聽到「啪」的一聲響後,即說明記憶體安裝到位。
在相同顏色的記憶體插槽中插入兩條規格相同的記憶體,打開雙通道功能,提高系統性能。到此為止,CPU、記憶體的安裝過程就完成了,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講解硬碟、電源、燒錄機的安裝過程。
DIY攢機第四步:將主板安裝固定到機箱中
目前,大部分主板板型為ATX或MATX結構,因此機箱的設計一般都符合這種標準。在安裝主板之前,先裝機箱提供的主板墊腳螺母安放到機箱主板托架的對應位置(有些機箱購買時就已經安裝)。
雙手平行托住主板,將主板放入機箱中
確定機箱安放到位,可以通過機箱背部的主板擋板來確定。
擰緊螺絲,固定好主板。(在裝螺絲時,注意每顆螺絲不要一定性的就擰緊,等全部螺絲安裝到位後,再將每粒螺絲擰緊,這樣做的好處是隨時可以對主板的位置進行調整。)
主板安靜的躺入到機箱中,安裝過程結束。
DIY攢機第五步:安裝硬碟
在安裝好CPU、記憶體之後,我們需要將硬碟固定在機箱的3.5寸硬碟托架上。對於普通的機箱,我們只需要將硬碟放入機箱的硬碟托架上,擰緊螺絲使其固定即可。很多用戶使用了可折卸的3.5寸機箱托架,這樣安裝起硬碟來就更加簡單。
機箱中固定3.5寸托架的扳手,拉動此扳手即可固定或取下3.5寸硬碟托架。
取出後的3.5寸硬碟托架
將硬碟裝入托架中,並擰緊螺絲。
將托架重新裝入機箱,並將固定扳手拉回原位固定好硬碟托架。簡單的幾步便將硬碟穩穩的裝入機箱中,還有幾種固定硬碟的方式,視機箱的不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說明,方法也比較簡單,在此不一一介紹。
DIY攢機第六步:安裝光碟、電源
安裝光碟的方法與安裝硬碟的方法大致相同,對於普通的機箱,我們只需要將機箱4.25寸的托架前的面板拆除,並將光碟將入對應的位置,擰緊螺絲即可。但還有一種抽拉式設計的光碟托架,簡單介紹安裝方法。
這種光碟設計比較方便,在安裝前,我們先要將類似於抽屜設計的托架安裝到光碟上。
像推拉抽屜一樣,將光碟推入機箱托架中
機箱安裝到位,需要取下時,用兩手按們將兩邊的簧片,即可以拉出,簡單方便。
機箱電源的安裝,方法比較簡單,放入到位後,擰緊螺絲即可,不做過多的介紹。
DIY攢機第七步:安裝顯示卡,並接好各種線纜
目前,PCI-E顯示卡已經市場主力軍,AGP基本上見不到了,因此在選擇顯示卡時PCI-E絕對是必選產品。
主板上的PCI-E顯示卡插槽
用手輕握顯示卡兩端,垂直對準主板上的顯示卡插槽,向下輕壓到位後,再用螺絲固定即完成了顯示卡的安裝過程,是不是很簡單呀!
安裝完顯示卡之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安裝所有的線纜接頭了,下面進行簡單介紹。
安裝硬碟電源與資料線接頭,這是一塊SATA硬碟,右邊紅色的為資料線,黑黃紅交叉的是電源線,安裝時將其按入即可。接頭全部彩防呆式設計,反方向無法插入。
光碟資料線安裝,均採用防呆式設計,安裝資料線時可以看到IDE資料線的一側有一條藍或紅色的線,這條線位於電源接頭一側。
安裝主板上的IDE資料線
主板供電電源接頭,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目前大部分主板採用了24PIN的供電電源設計,但仍有些主板為20PIN,大家在購買主板時要重點看一下,以便購買適合的電源。
CPU供電接頭,在部分採用四針的加強供電接頭設計,這裡高端的使用了8PIN設計,以提供CPU穩定的電壓供應。
主板上SATA硬碟、USB及機箱開關、重啟、硬碟工作指示燈接頭,安裝方法可以參見主板說明書。
特別說明的是,在SLI或交火的主板上,也就是支持雙卡互連技術的主板上,一般提供額外的顯示卡供電接頭,在使用雙顯示卡,注意要插好此接頭,以提供顯示卡充足的供電。
對機箱內的各種線纜進行簡單的整理,以提供良好的散熱空間,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通過以上幾個簡單的步驟後,一台電腦在我們的努力下就成功組裝完成了。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想盡快體驗自已動手DIY攢機樂趣的朋友,不妨參照此方法來組裝自己的愛機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