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蓮寺辦「青春成年禮」,年滿16歲的青少年可跪爬七娘媽座駕下「成年亭」、「脫絭」、飲成年酒,象徵「轉大人」;大眾也可向七娘媽上香賀壽。
祭拜七娘媽時,要排設香案,羅列鮮花、水果、油飯、雞酒、香粉,並在桌邊排一張椅子,上置清水一盆、毛巾、梳子、鏡子供七娘媽梳洗。
七娘媽鑾轎
七娘媽亭
成年酒
這些滿16歲的小大人準備參與今天的成年禮
整排七娘媽亭
成年亭
俗信認為,嬰兒出生滿周歲後,父母為了讓子女平安長大,讓子女拜「七娘媽」為契母,拜契儀式進行中有一「掛絭」過程,小孩滿十六歲時,要在當年的七夕舉行成年禮,亦即俗稱的「做十六歲」。
主持人教這些小大人待會的儀式
祭品為油飯與雞酒還有軟粿
七娘媽神像
竹蓮寺中庭
小的七娘媽亭
祈福亭
新竹市長與文化局長捻香祭拜
獻果
獻花
獻寶
主持人唸祝文
參與今天成年禮的所有小大人
稚嫩的16歲妹妹
竹蓮寺燈臺
立委致詞
躦轎底
跪爬過「成年亭」即代表已經成年,而成年亭也有要人謙卑的意義,跪爬時不可向後看,一定要向前看,這表示前途在前方,要勇往直前。
市長獻成年酒
竹蓮寺主委許修睿表示,舉辦傳統十六歲成年禮,是希望透過儀式讓孩子更有擔當,更有責任感,也讓七娘媽祝福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因為今年的父親節緊接在七夕之後,寺方特別將今年的七夕活動主題訂為「父執子手 平安御守 歡慶十六 幸福相擁」,要讓市民一次歡度兩個佳節。
年滿十六歲的孩童在今天「脫絭」,並匍匐鑽過七娘媽轎,象徵脫離七娘媽的護佑獨立成長。
十六歲以下的兒童皆受七娘媽庇佑,家長以古錢串紅紗線成為「絭」掛在兒童頸上,祈求子女平安長大。滿十六歲的孩童在農曆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當天「脫絭」,步入生命中另一成長階段。
土地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