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牛郎因父母早逝與兄嫂共處常遭受虐待,後來兄弟分家,牛郎僅得一頭老牛,此牛原乃天上金牛星,因觸犯天規被貶下凡。一日老牛開口告知牛郎,黃昏時將有七仙女於湖中沐浴,屆時可趁機取走一套衣服使之無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計行事,果然娶得織女為妻,後來並育有一對兒女,王母娘娘得知織女私嫁凡夫乃命天神將之押回。
牛郎發現織女被緝,乃依老牛臨終所囑咐,披上牛皮並用籮筐挑起兒女飛奔天庭追尋織女。王母為阻絕兩人相聚,乃以金簪向天一畫,霎時化成波濤滾潦的天河,從此牛郎織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卻不得相聚。後來玉帝感其至誠,乃特准他們在每年七夕夜,以喜鵲搭成鵲橋在天河相會。七夕夜經常會下雨,時稱之為七夕雨,傳說就是牛郎織女傾訴相思的淚水。
關於牛郎織女星的文獻最早記載於《詩經.小雅.大東》:「惟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浣彼牽牛,不以服箱。」《史記.天官書》則謂「牽牛為犧牲」、「織女天女孫也」。可見原始的牛郎織女只是天上星宿,彼此並不來電。
至東漢《風俗通義》已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之載。〈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從此牛郎織女才在文人的撮合下開始譜出戀曲。
至南北朝時期,《荊楚歲時記》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之說,而東陽無疑《齊諧記》和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均有記載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晉王鑒〈七夕觀織女〉詩云:「牽牛悲殊館,織女悼離家,一稔期一宵,此期良可嘉」,至此牛郎織女的羅曼史終告完成,而民間相傳七夕牛郎織女鵲橋會的故事也是根據殷芸《小說》再加油添醋演繹而成。
唐宋以降關於七夕牛郎織女鵲橋會的文學作品愈來愈多,民間於七夕向織女乞巧的民俗也愈普及。如杜牧〈七夕〉:「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崔顥〈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戶戶持針線。」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從此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也更加感人肺腑。
鄭怡 牛郎織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