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人口
受元明之際長期戰爭影響,明朝初年有大量人口死亡、逃亡。洪武初採取休養生息獎勵生產的政策,人口開始回穩。


洪武廿六年全國人口總數約有7270萬,其中民戶6650萬,軍戶620萬。在人口分布上,北五省人口1979萬,佔全國的27%;中五省人口有3818.8萬,佔全國的52%;南五省人口有1158.7萬,佔全國的16%。


明朝前後發生例如多次人口移動。如遷江南人口入鳳陽和蘇北;遷山西民入北平、河南、山東;遷江西人入湖廣;遷湖廣人入四川等。明初移民規模宏大,合計達1340萬。此外華南等地人民也有大量向南洋地區遷移。也有人口成量向山區遷移的,這也就造成了流民,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編輯] 教育與科舉
明初實行“科舉必由學校”的政策,朱元璋本人多次強調:“古昔帝王育人材,正風俗,莫不先於學校。”並將學校列為“郡邑六事之首”,以官學結合科舉制度推行程朱理學,而不重視書院,書院因此沉寂近百年之久。也因此,明朝中早期最重要的教育機構也就是國子監。而各府、州、縣政府也皆立學校。府、州、縣學的學生稱為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明處生員數目有定額,大致府學四十人,州學卅人,縣學廿人。明代中後期,地方官員六事皆舉者極少,“學校之政之修也久矣”,因此傳統書院再次承擔起培養科舉人才的重任。明代書院的創辦,以嘉靖年間為最多,據統計,明代書院共有l239所。書院的經費來源,大體上可以區分為官方撥置、和私人捐贈。由於政治上的牽連,書院屢遭劫難,共有四次禁毀書院的記載,但官方越禁,民間越辦。


而明代晚期書院的興盛,衝擊了官學的地位。許多知識分子利用在書院講學之際借機批評時政,例如曾講學於東林書院的顧憲成及高攀龍,就常諷刺時政,也使東林書院成為與當權派對抗的中心,進而造成了東林黨爭。當時學者也會借用寺廟周邊的空地舉行“講會”,倡導新的思想價值與人生觀。


科舉在明朝是正式的選拔官吏制度。科舉考試分為兩級,每三年舉行一次,稱為大比。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四書五經,考生必須用八股文做答。所謂股,即對偶之意。八股文萌芽於宋朝,形成於明成化以後。由於八股取士的制度,讀書人既不通經史,又不諳實際,嚴重束縛了民眾智慧的進步。



[編輯] 文化與科技


[編輯] 西學東漸
主條目:西學東漸
明朝末期,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在他們傳播教義的同時,也大量傳入了西方的科學技術。當時中國的科學發展趨於緩慢,落後了歐洲。隨著西學傳入,使得中國的少數士大夫開始認識到西方學問之中有其優於中國之處,但這並未造成中國人對於中西學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變。西學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技術方面如天文曆法、測量以及所謂的“西洋奇器”等,對於中國學術本身的影響衝擊亦不大。而當時傳入中國的學問非常多樣,也有一些士大夫著手與傳教士合作翻譯西方書籍或著書介紹西學,例如徐光啟就曾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時,基於雙方文化的歧異及認知方面的不同,也引發了一些衝突,例如南京教案等。



[編輯] 人文學科



 
王陽明


明代的文化事業非常發達。在文學方面,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三本就是出於明朝。寫於萬曆年間的《金瓶梅》則側重於描寫市民階級的生活。馮夢龍加工編輯的三部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寫青年愛情故事以及平民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等;與“三言”類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說集還有凌濛初編著的“二拍”以及1987年才被髮現的《型世言》(陸人龍編著)。傳統雅文學的發展在明代繼續發展,著名文人有劉基、宋濂、高啟、方孝孺、唐寅、歸有光、徐渭、王世貞、袁宏道、錢謙益、張岱、吳偉業等人。散曲家則有王磐、馮維敏、薛論道、陳譯、康海等人。


在明朝時期,傳統雜劇逐漸衰落,而傳奇劇走向繁榮。明代戲劇的集大成者是湯顯祖。他的代表作是臨川四夢(即《南柯記》、《邯鄲夢》、《紫釵記》及《牡丹亭·還魂記》)。南戲在明朝也進入了最繁盛的時期。明朝的文學與戲劇在對“情欲”的描寫上是較為開放的,例如《牡丹亭》一劇中就充滿了許多對少女情懷的正面刻寫。


在哲學思想上,王陽明繼承陸九淵的“心學”並發揚光大,他的思想強調“致良知”及“知行合一”,並且肯定了人的主體性地位,將“人”的主動性放在學說的重心。而王陽明的弟子王艮更進一部的強化了此方面的論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義。而李贊則更肯定了“人欲”的價值,認為人的道德觀念系源自於對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現追求個體價值的思想。而隨著西學的傳入,科學精神與實學風尚也開始流行。明末之際,伴隨著朝代的更替與異族的入主,哲學家開始更多的思考現實問題與政治改良,如王船山、黃梨洲、顧亭林等。



[編輯] 自然科學
伴隨著西學的傳入,明代科學技術出現了新的進步。明代科學著作眾多,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但這些科學家幾乎都是來自民間,朝廷已無力網羅[11]。


明代的軍事科技也非常進步,各種新式火器大量湧現。西方的佛郎機火砲、紅衣大砲都迅速在中國被制造和使用。還有一些專門的火器論著出現,茅元儀著有《武備志》。



[編輯] 社會風氣



 
天一閣匾額


明代早期,社會風氣比較節儉。後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以及政府控制力的下降,社會風氣轉向浮華與奢糜,不論士大夫或百姓,在飲食、居住、穿著、娛樂各方面都更為講究,與過去儒家崇尚簡樸的風氣有很大的差別。商人的地位也明顯提高。


明朝的另一項重要社會風氣就是藏書之風。無論官方與民間皆好藏書。私家藏書尤為發達。天一閣是中國目前現存的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其創建者是範欽。在範欽去世時,天一閣藏書的總數達到七萬卷。天一閣對藏書嚴加保管,水火不入。也嚴禁外借。明代重要的藏書樓還有伋古閣、絳雲樓等。而私人刻書也逐漸發達,出現的彩印的套印等新工藝,印制的書籍量更是達到一個新的高峰,也使得書籍的讀者群更為擴大,各種通俗小說的出現也為平民百姓提供了另一種娛樂。裝禎方法也得到改進,出現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線裝書。


在衣食住行上,明代的茶文化與酒文化也十分發達,民間盛行飲酒之風,酒令進入了成熟的階段。各種新式茶色紛紛出現,紫砂壺也開始流行。酒樓茶館成為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閒場所。明代的手工業突飛猛進,家具的樣式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明代家具質地堅硬,風格典雅,流傳至今者不在少數。而私家園林在明朝也非常發達,成為了園林的典範。明代園林藝術的最傑出代表著作是計成的《園治》一書,這是第一部全面總結私家園林的專著。而百姓的娛樂風尚也日益發達,“旅遊”一詞首次出現。明代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社會生活最豐富的朝代。


在女性生活上,貞節旌表的制度在明朝成為固定持續的制度,使得女性守貞守節從原本的典範理想成為一般性的風氣甚至規範。[12] 而纏足也在明朝逐漸成為社會上較普遍的習俗。此外,晚明社會風氣的開放,使當時成為中國曆史上才女文化最發達的時代之一[13]。



[編輯] 藝術成就


[編輯] 美術



 
明代畫家文征明繪《惠山茶會圖》


明代的繪畫有巨大成就。主要代表是氣勢恢弘的浙派和清麗縝密的吳派。著名的書畫家如擅長花鳥的徐渭、擅長人物畫的陳洪綬,“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山水畫大師董其昌。明朝繪畫以山水和花鳥為主。人物畫和社會風俗畫相對較弱。由於宗教藝術在明朝的衰落,明朝的雕像改以城隍、孔子、關公、岳飛等為主。



[編輯] 書法
明朝的書法以行書和草書為主。最著名的是“吳門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寵)和董其昌。



[編輯] 建築工藝



 
明長城


明代的建築工藝創下新成就。南京城牆和北京城池都是偉大的建築成就。南京城營建於洪武二年,完成於洪武十九年。南京城城周達到66裏,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城牆。城牆一般寬10-18米,高12-15米。南京城突破了方正的格局,而是按照地理形勢修建。皇城位於東部,市肆和居民區位於南部,西北則是軍營。洪武廿三年起,明政府開始修建南京外廓,周圍120裏,開十六門,將雨花台和鐘山都包入其中。而北京城池則較為方正,體現了皇權至上的思想。明朝的宮殿建築也十分宏偉,故宮即為例證。明朝各種曆制建築也十分嚴謹工整。天壇、太廟、社稷壇、孔廟都是十分巍峨莊嚴的建築。明代帝陵工程浩大,可謂曆代之最。而在明代被重建的萬裏長城(明長城)更是舉世無雙的巨作,保衛了明朝的邊疆,至今依然聳立。


[编辑] 帝王年表


明朝 1368年-1644年



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64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p 的頭像
    kipp

    kipp的部落格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