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份:低階處理器
在PentiumII與K6時代,由於AMD處理器急起直追,主因是因為AMD處理器價格比較低廉,Intel意識到低價處理器的市場相當龐大,因而推出Celeron處理器
Intel Pentium II Celeron:
1998年推出Pentium II Celeron
Intel Pentium II Celeron與Pentium II擁有相同的處理器核心,但其外頻卻為 66 MHz,最初推出 266/300MHz的時脈,由於成本的關係起先推出的 Celeron 處理器,初期去除了L2快取記憶體,嚴重的影響到整體系統的效能,被許多玩家稱為跛腳的 Pentium II。
初期的 Celeron 處理器沒有足夠的快取,效能大幅降低,以至於銷售不佳,Intel 於是將128K快取整合入Celeron,雖然Celeron的快取為Pentium II的四分之一,但由於 Celeron 的快取是直接整合入處理器,採全速運算,在效能上已與Pentium II不相上下。
參考: http://www.angelfire.com/nt/6349/9.html
AMD K6-2:
1998年推出K6-2
此款處理器和和K6家族第一個成員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新增的24組3D Now!指令集,一道指令可以同時處理多筆的浮點運算資料,使的在處理3D影像或做大量浮點運算時增加了不少效能,補足了 AMD 於浮點運算方面嚴重落後 Intel 的缺點,且效能也直逼 Pentium II,AMD視其為低階市場的主力,其便宜的價格與不錯的性能為 AMD公司打下不少低階市場的天下。
參考:http://www.angelfire.com/nt/6349/2.html
K6-2原對手為Pentium II,而後當Intel推出Pentium III,AMD推出K7,因而將K6-2打入低階市場與Celeron對抗, Celeron是增強後與Pentium II效能逼進, K6-2則原為Pentium II的對,因此在低階市場上其兩者實力可說是很接近的,之後AMD推出低階Duron,自此低階處理器定型,不同於以往將現行處理器降價銷售,而是直接將現行主力處理器”閹割”後推出(可以說是把品質較差的晶片打入低階市場來賺)
這時期Intel與AMD兩者彼此互有消長,是AMD勢力抬頭的時期,低價處理是最大的功臣,K6-2佔有率攀新高。
參考: K6-2
http://www.angelfire.com/nt/6349/11.html
第四部份:兩強競爭至今
Intel Pentium III/ Pentium III Celeron:
1999年推出Pentium III
2000年推出Pentium III Celeron,又名Celeron II
Intel Pentium !!! 處理器為P6家族的第三個成員,採用與Pentium II相同的Slot 1架構,在包裝上採用新的 SECC2,此款處理器與Pentium II最大的不同在於增加70項 KNI(Katmai New Instructions)指令集,加快圖形及視訊應用的功能,與3D 或影像軟體的執行效率,且每顆處理器均內含不同的安全序號。
Intel的KNI與AMD的3D Now!指令集相似,均是在單一時脈循環中,處理多個浮點運算作業,以加速3D圖形的運算。
參考: PentiumIII
http://www.angelfire.com/nt/6349/11.html
AMD K7/K6-3:
1999年推出K6-3
1999年推出K7
AMD K6-3 處理器是 K6 家族的最後一個成員,命名為Sharptooth,和家族前一位成員 K6-2 一樣採用 Socket 7 架構,此款處理器的時脈由 400 開始起跳,以 0.25 微米 IC 製程,該款產品皆為 100 外頻,電壓為2.4V,目前市面已推出 400/450 兩款不同的時脈的處理器。
此款處理器和 K6-2 最大不同的地方,可以說是加上了 256K 的快取,而主機板上的快取記憶體,則會自動成為第三層的快取記憶體,全速的第二層快取記憶體,處理器與快取記憶體之間的資料同步傳輸,大幅提升處理器的效能, 再加上內建 3D Now! 的指令,加速了執行繪圖3D運算的能力,整體上 K6-3 的效能不比 Pentium !!! 來得差,AMD 將其定位在高階的個人電腦處理器市場,AMD 仍秉持著同等級的處理器必定比 Intel 的處理器便宜 25%,相信此款處理器得到不少人的青睞。
參考: K6-3
http://www.angelfire.com/nt/6349/3.html
AMD K7,採用了全新的 Slot A 的架構,以卡夾式包裝,從上圖的外表看來與 Pentium !!! 的 Slot One 架構非常相似,Slot A 與 Slot One 彼此的插腳、內部電路設計是不相同的,Pentium!!! 處理器是依據 P6 架構設計,而 K7 是採用 Alpha EV6架構,兩者不相容,但K7所採用的 Slot A架構,在零組件上和Slot 1是相同的。
K7的效能,依據K7的最新官方效能評析報告顯示同時脈 AMD K7的微處理器在各項性能方面接超出了 Intel Pentium !!! 的頂級處理器,為 AMD 的微處理器,首次在各項性能方面超出 Intel 的產品。
參考: K7
http://www.angelfire.com/nt/6349/1.html
在P3與K7時期,我們可以看到AMD的掘起,自從386官司事件後,AMD不斷遭受Intel的打壓,AMD不斷遭受Intel的打壓(利用官司審訊的龜速做拖延戰術,可是資訊產業卻不能停下腳步,AMD因此慘虧),資訊產業一旦有競爭對手,進步速度會相當快,此時期可謂PC產業飛躍時期。
之所以將K6-3與K7放在一起,主要是因為這兩者推出時間相近,而K6-3在市場上並未正式鋪貨,可說是個很徹底的過渡期產品。
參考: http://news.sina.com/304-000-106-109/2005-10-22/23501882734319.html
Intel Pentium IV/ Pentium IV Celeron:
2000年推出Pentium IV
2001年推出Pentium IV Celeron,又名Celeron III
Pentium4處理器具備400MHz的系統匯流排速度(System Bus),採用新的SSE2(Streaming SIMD Extension 2)指令集,新加入144組指令集,亦改成128bit的SIMD,頻寬速度達到舊有SSE/MMX的2倍。除此,Pentium4並加強第一層(L1)與第二層(L2)快取記憶體(Cache)的讀取速度,浮點運算速度也有大幅的提升。
Pentium4處理器採用新的虛擬通道技術(Hyper Pipeline Technology),擴充一倍至20階層(20 stages, ,後更新架構為prescott,增加至31階。)。雖然Pentium4處理器的核心工作頻率仍是為100MHz,不過,採用與4倍速AGP相同設計概念,系統匯流排的速度已可達到400MHz,傳輸速度可達到每秒3.2GB,是現有PentiumⅢ處理器的3倍,而且在搭配具400MHz頻率的Rambus DRAM(RDRAM)記憶體之後,可將其性能發揮到淋漓盡致。
此外,Pentium4內也採用快速運作引擎(Rapid Execution Engine),算數邏輯單元ALUs的處理速度(Arithmetic Logic Units)比處理器核心頻率高出一倍,以1.5GHz頻率的Pentium4處理器為例,ALUs運作時脈可高達3GHz。
參考: PentiumIV
http://www.btko.net/news/14.htm
AMD K8:
2003年推出K8
AMD64技術源自於五大特色,其中包含了三項創新技術與兩項特點:
創新一:全新的64位元運算
創新二:內建記憶體控制器
創新三:高效能傳輸方式。
特點一:全新的病毒防護功能
特點二:全新的低溫與安靜設計。
參考: K8
http://www.amdreseller.com.tw/extranet/newsletter/200406/
這個時期,初期AMD仍以K7應付P4,雖然P4被踢爆單一時脈效能還比上一代P3差,可是P4卻仍靠著高時脈在效能方面領先,即使後來K7效能趕上P4,可是使用者已被時脈等於效能的觀念迷惑,AMD仍處於落後狀態,即使AMD將K7更名為Althron XP,不以時脈命名,對市場佔有率卻無起色。
後來直到AMD推出K8架構,領先Intel推出64位元處理器,加上其高效能低耗電的特性,使AMD再創第二高峰,Intel只能以節節敗退來形容。
總結
CPU發展史讓我們了解到,因競爭而造成的進步,同時也會因壟斷而遲滯不前,如果沒有AMD的強力追趕,也許今天我們還在用P2水準的CPU。
資訊界沒有永遠不倒的強者,雖然Intel雖然仍屹立著,可是對手從”以卵擊石”的地位,現已攀升至可以威脅到它的地位。
不二的法門是不斷的追求進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