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博物館對面的北投兒童樂園,是北投許多人小時候的回憶,有現代版的溜滑梯、復古版的、涼亭等,在以前沒有什麼遊樂設施,不像現在的一些遊樂區標榜驚險刺激的遊樂設施,只要一些簡單的設備,就可以讓人玩的不亦樂乎,隨著時代改變,這裡也漸漸失去兒童的歡樂聲,不再是現在兒童們的最愛了。
水泥式溜滑梯
現代版的溜滑梯
北投溫泉區觀光導覽地圖
這是北投親水露天溫泉的門口
開放的時間與泡湯價目表
北投親水露天溫泉池
位於北投溪的“梅庭”建於1930年,當時為日本高級軍官住所。“梅庭”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歲月,所幸並未遭到戰爭損毀。1949年,于右任遷到台灣後,時常來此居住,並親手題寫了“梅庭”二字。
「梅庭」位於北投公園內, 建於日本昭和年代(公元1930年) 建物面積約250平方公尺, 周邊庭園面積約800平方公尺, 建物形式特殊建成上下兩層, 上層採用日式建築的木構架結構, 設有大量的木造落地窗, 呈現古樸優雅的風貌. 下層採西式的鋼筋混合土結構做為防空避難室.
「梅庭」除雅致的建築風貌外, 空間配置也十分講究, 屋內曾設有一座溫泉澡堂, 可以盡享北投的溫泉美湯; 前後院則綠樹蓊鬱成蔭, 透過大型窗檽即可欣賞清雅靜謐的庭院; 側邊倚靠城垛式的外牆, 可俯瞰寸北投溪的潺潺流水.1952年起, 于右任先生以此為避暑, 避壽或避開關說之寓所, 入口門柱上的「梅庭」即其親見手題字
除了書法以外,于右任留給世人最深的印象還有辛亥革命元勳,國民黨監察院院長。
右老學書,早年以北碑入手,筆致得力於《鄭羲碑》及《石門銘》神髓,中年後尤 喜草書,對懷素小草千字文用功最勤,進而以碑入草,並取草書之精美者理出準則 而創建「標準草書」,蜚聲中外,被譽為當代「書聖」,著有《標準草書》、《右任文存》、《右任詩存》等書。
于右老書法的複製品
北投溪
美代湯宴
地熱谷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公園旁,與捷運淡水線新北投捷運站距離約15分鐘的路程,為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是北投編號56的公園,總面積約為3500平方公尺,是大屯山群區域內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的景色擁有「礦泉玉霧」的美稱,是日據時代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地熱谷早年是遊客煮食和遊樂的所在地,不僅容易發生燙傷意外,更會造成溫泉水質的污染,造成護欄常崩坍,因此在民國83年自來水處將地熱谷重新整修,溫泉池四周設有欄杆、賞景涼亭和親水溝渠,民眾雖然無法在煮食但可在親水溝渠泡腳,讓民眾來到地熱谷依然能享受到溫泉。
位在地熱谷內的龍泉溫泉
地熱谷昔日有「磺泉玉霧」的美稱,是日據時代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早期有許多遊客利
用溫泉煮蛋、觀賞硫氣,因曾有遊客不慎失足跌入遭燙傷或燙死的意外發生,故又稱「地獄
谷」或「鬼谷」。後因「地獄谷」名稱不雅,而以其水色微綠似玉,乃改稱「玉泉谷」,近
年改稱「地熱谷」。
地熱谷溫泉泉水清澈,溫度約在90℃至100℃,水質是屬鹽酸酸性泉,PH值約1.6,又俗稱「青磺泉」,當地居民亦稱為「磺水頭」,不可用肥皂洗身,屬強酸類,對建築物及金屬品腐蝕性強。不可飲用,但據說此類溫泉對關節、筋肉、皮膚、支氣管、神經均有益。
地熱谷旁的小廟,還有一座奇特的圓形建物
地熱谷入口處有一座咖啡屋
京都湯屋
日式庭園吟松閣
吟松閣從西元1934年初建以來經歷過多次修建,主要保留較為完整的是,建築外觀與屋前庭園,例如︰入口木門樓、魚池、小橋、石階與造型小巧的石燈籠,反映日本大正與昭和年間的庭園設計風格。
北投文物館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北投溫泉區山上,前身是建於西元1920年在北投十分著名的「佳山旅館」,高級的溫泉旅館在日據時期是日本軍官俱樂部,1945年台灣光復後成為軍民宿舍和官員度假用的佳山招待所;約在1980年代張純明在此創辦「台灣民藝文物之家」,收藏和保存台灣早期民俗文物以及原住民藝術,並更名為北投文物館,至1998年9月北投文物館成為市定古蹟,2002年由於北投文物館需整修因此暫停開放,至2008年1月17日重新開放,讓北投文物館再度成為大台北民眾假日旅遊的好去處。
北投文物館陶然居旁還有一座日式庭園,日本設計師利用大屯山的地形景色創造出自然不矯作山水景色,瀑布、池塘、植栽等等,讓民眾來到北投文物館更能感受古樸的日式風情。
北投文物館館藏十分豐富,主要以台灣民俗文物和原住民文物為主,涵蓋織品、竹木器、古書、陶瓷品、布袋戲偶和皮影戲偶等等4000多件,文物的年代更從西元1900至1940年代,是見證台灣早期發展的好去處
曼陀寺鐘鼓峒
曼陀寺是間主祀關聖帝君的小型廟宇,廟內有尊關聖帝君巨像以及木雕的十八羅漢像是其最大的特色
鐘鼓峒旁有一尊巨大的彌勒佛像
天台鐘鼓峒旁的岩石刻著紅色的八個字:不孝父母,敬神無益
玉皇宮
永興宮
市定古蹟「北投不動明王石窟」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一般所稱的鐘鼓峒山一帶,該山亦稱不動山,日治時期稱為天星山。位於北投區幽雅路杏林巷內,為臺灣較少見的佛教石窟,佛教密宗護法神有五大明王,包括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剛夜叉明王等,又稱為五大尊。另又有八大明王或十大明王,皆護法神,所以其神態多為威猛之形。又有謂不動明王為大如來之化身,屬密教之真言宗,在臺灣並不多見。不動明王的神像其左手提繩,據說可捆鬼靈,右手握創,可以降魔。
一九二五年日人左野莊太郎為配合其所經營之溫泉旅館而倡建,規模小巧,前有手水臺及近來所建拜亭,洞旁清泉飛瀑,景色幽雅,可謂北投勝景之一。
相傳在昭和時期該地一處有瀑布(即現稱的「不動瀑布」)的所在,有一條巨蟒盤據,經常吞噬人畜,且出沒無常所以一直無法除去,當時日人於是,回到日本接引不動明王一尊在此供奉,並開鑿石窟及搭建拜庭,從此巨蟒為不動明王所鎮伏,不再危害生靈。北投不動明王石窟利用岩石鑿洞,內供奉石雕神像,三尊不動明王分置於向內漸高的三級階上。
大蛇明神
青龍明神
石燈籠
不動明王寺是該地區唯一的石窟寺廟,供奉不動明王也是唯一的。
不動明王寺簡單樸素,構成該寺的第一部份是寺本體,即不動明王石窟石窟洞部份。石窟的特色為面積小(高度與深度均約一公尺半,寬度約一公尺)且無裝飾(石窟為一石壁向內鑿入之半圓拱門式窟,僅在內壁施以洗石子。洞窟門口有兩座石燈座,高約二公尺,右側有半月型鏤空,左邊的一座則是日型鏤空,均以不規則石塊雕鑿組成,頗有自然的古拙。這對石燈應是襲自日本神社入口的設施而來,亦是日治時期日式寺院的特色。
少帥禪園建於日據台灣中期的1920年代,原名「新高旅社」在北投溫泉區頗有盛名,是當時士紳名流飲宴泡湯非常喜歡光臨的地方;二戰末期曾被日軍當做神風特攻隊出戰前夕的慰安處所,年輕隊員在此恣意狂歡後飛向生命的終點;1960年代,東北少帥張學良和其夫人趙一荻被老蔣總統安排居住於此,因堅決抗日發動西安事變而被長期幽禁的愛國主義者和日本軍國主義神風特攻隊因歷史的造化竟然有了聯結。
少帥禪園隱身在北投山腳邊的林蔭間,二棟已近百年的灰瓦木牆主建築矗立其中,可以遠眺觀音山,關渡平原就像在眼前,晚上台北璀璨的燈火閃爍和夜空的繁星相輝映;沿著木梯拾階而下,神風隊員酒後的愴浪歌聲彷彿還在迴蕩,張學良夫婦昔日的臥室旁,似乎仍可感受到少帥無奈的寂寥;來少帥禪園可以享美食、泡好湯、品好茶,在巨大高齡的榕樹下,不論是陽光或雨霧裏,會發現離台北的繁華不遠,但是可以擁抱的意與境是如此的近。
北投普濟寺為台灣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初建於明治38年(西元1905),為當時鐵道員工所建的寺院,所以又名為「鐵真院」,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佛寺採用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皆呈現簡樸淡雅且寧靜莊嚴之佛教寺院之美,在台灣誠然不多見。
大殿內部,地面抬高仆上塌塌米,方便跪坐禮佛,寺廟入口外觀可見曲形虹樑以及鐘形窗,外觀質樸古拙。大殿全為高級檜木造,斗及虹樑施以彫刻,極為精美,窗子作成鐘形,亦具特色,除大殿外,湯守觀音石佛像與村上彰一翁碑等文物也深具歷史價值。
北投普濟寺至今仍保持日式祭拜儀式,先行拜殿內菩薩,而後才拜外面的天公祖,不同於傳統的台灣寺院祭拜方式。
普濟寺旁的日式招待所
北投普濟寺內的「村上彰一翁碑」,是為了感念日治時代鐵道部村上彰一對北投溫泉的貢獻,村上彰一任內,策畫建設完成北投的溫泉管路,以及當地的鐵道工程,可說是北投溫泉區從日治時代興盛至今的最大功臣之一。
普濟寺主殿旁有一涼亭,內佇立一尊地藏王菩薩的石佛像,背部刻有「正心妙覺」一行大字,被懷疑即為西元1909年「北投溫泉雜誌社」所指的「湯守觀音」,但石佛像背部另有一行被水泥覆蓋而不太清楚的「昭和5年x秋勸請」等小字,似乎又代表著這尊石像,是從1930年後被移來的。
佛寺採用日式風格,混合了日本傳統「和樣」、「大佛樣」以及「禪宗樣」三種類型,大殿建築為單簷的歇山式,面寬三開間,進深亦得三間,近正方形
。
寺的屋頂向前伸出,成為入口玄關,此為日本江戶時期常用的形式,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皆呈現簡樸淡雅且寧靜莊嚴之佛教寺院之美。
整建中的日式建築
百年老榕樹
北投溪蜿蜒流過新北投公園,一座不起眼的小橋橫跨溪上。小小的水泥橋被暱稱為「吉他橋」,是1966年電影《溫泉鄉的吉他》的拍攝場景。北投不只以溫泉著名,北投極具日本味的景色與酒國風情,在四、五○年代曾吸引許多台語片到此拍取景,當時的電影人都稱北投是「台語片的好萊塢」。《溫泉鄉的吉他》是其中的代表作,集那卡西演唱、鶯鶯燕燕的風花雪月於一爐,真實重現北投當時的情景。
吉他橋旁的日式涼亭
百樂滙溫泉飯店
在溫泉博物館的旁邊,有一個瀧乃湯溫泉浴室,這個瀧乃湯可也是一個古蹟,而且目前還是有在營業的哦。「瀧乃」的日語漢字是小瀑布的意思,當時的北投溪流水潺潺,挾以岩石磷磷,形成許多優美精緻的小瀑布,日本人分別以第一「瀧」、第二「瀧」命名。
日本裕仁皇太子在西元1923年來台視察時,特別在瀧乃湯浴室前鋪設飛石,也就是腳踏石。皇太子殿下御渡涉紀念碑乃當地人為了表示紀念,特別在溫泉溪飛石畔立了這個石刻紀念碑。
成立於1906的瀧乃湯溫泉也是公共浴場,比1913年興建的北投溫泉浴場還早,可說是北投所存留最古老的浴場,至今仍舊營業。
北投曾是紙醉金迷的聲色之地; 北投特有的「限時專送」機車曾載著應召女趕場接客;北投女侍應生脫衣陪酒的照片曾登上美國時代雜誌。 記得二十幾年前,聽到別人家住北投,都還會投以好奇的眼光。廢娼後的北投, 歷經繁華落盡的沉寂,但在地方人士的努力及政府規劃下,隨著泡湯休閒風氣的普及、捷運的通車, 五星級的飯店、高級的溫泉SPA館陸續開業,新北投風華再現,成為北台灣一處著名的溫泉休閒勝地。
穿著日本和服的妹妹們正在歡送離開的顧客
天狗庵的遺址現已蓋加賀屋國際溫泉飯店
北投公園入口噴泉
新北投捷運站
新北投車站落成啟用於公元1916年4月1日,日據時期稱為「新北投驛、新北投乘降場」,由於北投公共浴場興建完成,加上北投地區自然地景及溫泉盛名遠播,慕名者眾,從而吸引大量觀光遊客前來從事休閒遊憩的觀光體驗。為因應大量遊客輸運,及接待日本皇室貴冑駕幸,特別興建新北投支線運輸鐵路,及美崙美奐的新北投車站,提供新北投地區對外交通之便利,在地觀光發展亦因之興起。而「新北投」地名一詞亦由此而來,上述種種,足證該車站與社區密不可分之關係。
1988年台北市政府為興建台北捷運,遂主張將其拆除,用象徵性價金「新台幣壹元」將其拋售!幸賴台灣民俗村施金山董事長,慧眼獨具,出資進行拆遷收容,現保存於彰化縣花壇鄉台灣民俗村園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