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士讓紀念園區
早期農業時代山明水秀地靈人傑,臥虎山下出名人,縣長、鳳山市長等皆出自烏林,故本社區尚保留臥虎山自然原區,土地產權為林氏宗親會所有。 臥虎山滿山都是桃花心木,每年三、四月間桃樹落到桃花開,尤以桃花開時滿山花香及蜜蜂嗡嗡聲,黃色的桃花落下如金雨般真是人間仙境。
大社倪厝古宅
建於民國39年戰後初期(1950年)大社地區現存幾座古厝裡,屬屋況相當好古厝 古厝正廳五開間格局牆上有書卷匾泥塑看起來保存相當好,書卷絲帶還清晰可見 正廳大門上有倪氏堂號「千乘」 倪家古厝右護龍看得出後代很用心在維護古厝外觀保持美輪美奐 護龍除了書卷匾泥塑另外還有仿勳章飾仔細看勳章裏刻有「富」字 右護龍的天井式過水廊是合院建築中非常少見的設計 倪家古厝左護龍是古厝裡比較現代的一側 有倪家人居住在內左護龍同樣有天井過水廊 過水廊在白天變現成晒衣場左護龍一旁的迷你紅磚小屋 倪氏古厝 屬於戰後初期的民間建築 但建築上仍然保留日治時期的遺韻 此外是他的過水廊 更是合院建築中美麗的設計
明毅堂敬字亭
創建於民國三十九年的明毅堂,主祀關聖帝君,屬於儒宗神教的鸞堂系統。明毅堂以匡正世道人心,促進社會祥和為宗旨,致力於布施救助的善行,除助貧救難外,也保持明清以來鸞堂施善惜字的傳統,因此在民國七十一年重修殿宇之際,在明毅堂右側巷子口設一座聖蹟亭。 座聖蹟亭的亭身以磚砌造,外貼瓷磚面,外型頗似一口鐘,為二層式建築。明毅堂聖蹟亭的格局非常簡單,其特殊處在於與金爐在同一爐、同一層上,且燒金紙和燒字紙完全沒隔開,只是開了不同的爐口,上面分別寫有「聖蹟」和「金爐」的門額。
大社巫厝古宅
三奶里民生路巷內的巫厝,建於清嘉慶初年(西元1803年),為三落單護龍,正身三開間的民宅。 建築本身年代久遠再加上格局大,具漳州民宅的原鄉特質,是現今大社區少數僅存具保存價值的古厝中,最具規模者。族人表示,巫厝號稱「三落百廿門」,古時候奴婢一到晚上要睡覺時,光想到得關閉所有的門戶就想哭,可見三落大宅門戶的設計既多且繁複。 巫厝部份護龍已改建成現代現築,但正身一、二、三落大廳仍保持良好,由巫氏宗親會共同管理。
許家古厝
位於翠屏路巷內的許厝是大社區已故農會總幹事許泉興的祖居,約建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一條龍、正身三開間,兩層磚造樓房。 二樓陽台有綠釉瓶形欄杆,一、二樓的牆面及二樓的欄杆上貼有許多圖案互異的彩色磁磚,建築上可見塑有八仙人物及廿四孝故事的交趾陶、彩繪書卷額等傳統建築中常見的裝飾性原素。最值得一提的是建築物中難得一見的磚刻作品,包含人物及吉祥圖案等。這些磚刻作品以及交趾陶、彩繪書卷額均出自國寶級皮影戲民族藝師張德成之父張叫之手。 人稱「憨番」的張叫,多才多藝,不僅是當時皮影戲界的佼佼者,其書法、陶藝、木雕、磚刻以及交趾陶作品更是名聞鄉里,當時原大社鄉(縣市合併後改為大社區)區許多大戶人家的建築上都可見到張叫的作品,可惜現今大多已拆除重建,不復可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