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陸網友冷水泡茶說:
俺沒去過臺灣,瞭解臺灣的途徑除了網路節目,就是台企朋友。
(1). 臺灣社會很亂,不和諧,不過每個人都可以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力。
(2). 臺灣人很色,或者說不如大陸那麼內斂。
(3). 臺灣企業很摳,去過的人都知道。
(4). 由於兩岸隔絕,臺灣人對大陸的瞭解少得可憐,(當然我們也不瞭解他們),以至於在綜藝節目裏那些藝人對我們的認識和鄙夷令人作嘔。香港人同樣如此。


2、大陸網友tyche說:
說一件親身小事。
有一個關係很好的老外朋友有一天突然很高興的對我說,嘿,我們公司今天來了個新同事,和你一樣是亞洲人。
我問是哪里的,她說是臺灣的。然後緊接著她說:“我一直以為臺灣就是中國的呀,現在才知道,原來不是,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
嗯,我也沒有解釋。臺灣人如果自己都這麼說,我們解釋就顯得很沒有意義,也許消極了些,但是就是這樣。


3、大陸網友L.E.I說:
記得之前也和一個臺灣女人聊過,當她說到你們中國人怎麼怎麼的時候,我問了她一句,難道你不是中國人嗎?之後,我被拉黑了。


4、大陸網友A說:
沒去過臺灣。看法如下:
(1)臺灣男人說話巨娘。很恐怖。女人好象對時尚都很瘋狂且八卦的樣子。可能是由於看娛樂節目的影響。反正感覺不論男女都很囉嗦。
(2)對臺灣的學校教學很好奇。
(3)偶像劇怎麼那麼多,不過至少比大陸的很多要好一點。不僅體現在內容,還有宣傳、播放手段上。電影也很娘。。
(4)看到這句話:“臺灣人如果自己都這麼說,我們解釋就顯得很沒有意義,也許消極了些,但是就是這樣。”
大部分心裏會說:為什麼我們非要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本來就是嘛,只是國內這麼一相情願的覺得,就好象A覺得B肯定喜歡自己,其實人家根本沒喜歡。)
(5)小吃貌似很好吃的樣子。
(6)狂喜歡日本,不知道為啥。
(7)(想過去體驗幾年民主生活,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8)除了娛樂之外,政治時評節目很發達,有什麼專家研究一下臺灣傳媒業就好了,應該很有意思。


5、大陸網友Mavis說:
臺灣印象,只能說印象。
多民族島國。風景秀麗。
很濃厚的文化氛圍,很完善的文化脈絡。
很深厚的藝術底蘊。散文多。畫廊多,咖啡館多。電影多。
很好聽的民歌,主要是原住民的民歌。
很好的被日本人調教出來的衛生習慣。
不錯的民主習慣。
很惡俗的娛樂節目。
很感激日本人的殖民,崇拜日本的一切。
很自覺的把自己和大陸分開。平民大多如此。出國門旅行時候一定說明自己來自臺灣,而非來自中國。
獨立之心淵源頗久。
年輕一代和老一代分岔頗多


6、大陸網友elaine說:
不早說了嗎:台巴子=土+騙子
有臺灣人的地方就有慘烈的人事鬥爭 for sure!! no doubt !!
臺灣女人再加個“作到死“


7、大陸網友有煙說:
說老實話吧,臺灣給我的最直接感受就是,一個“娛樂節目”


8、大陸網友小給給說:
感覺和中國人沒什麼不同,除了一點——在日本人之外,所見的最有禮貌、待人最親切的人(城裏人)。接觸過藍的和偏綠的(那時還沒那麼撕裂),藍的是老大哥,胖胖的總在流汗;偏綠的是文藝女青年,眉梢鬢角帶出點嬌媚。


9、大陸網友怦怦說:
我自己對臺灣的印象是負面和正面兩個極端的衝突。但是我的一位朋友去學術交流時寫的一篇雜記給我很大觸動。可以貼嗎?


10、大陸網友Est說:
我覺得很多臺灣籍的技工、老板覺得比內地人高一等。


11、大陸網友老貓寫了一篇《臺灣人》,談到:“他沒有把我們當成中國人,我們是自作多情。”


12、 大陸網友nirvana說:
至少,我沒有覺得臺灣是外國,就像是我們的一個省,我一直認為我們是一樣的,可臺灣人覺得大陸和他們不是一個國家,他們甚至于覺得日本和他們更親。我覺得很糟心。


13、大陸網友ggyy說:
(1)政局混亂,法治清明。政局混乱,法治清明;
(2)娛樂臺瘋狂,節目很好看。娱乐太疯狂,节目很好看;
(3)社會制度比我們先進,外交手腕比我們傻逼。
(4)面積不大,名人不少。
(5)他們更關心發展,我們更關心統一。
(6)他們90%的主持人現場控力超強,我們90%的主持遲鈍、傻逼、嚴肅。
總之,我們真是被臺灣娛樂業熏陶出來的一代啊!


14、大陸網友faydao說:
(1)臺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地方。
(2)我認識的臺灣朋友做什么事情都很認真,認真得讓我慚愧。
(3)多彩的生活,但是同樣也會有光怪陸離的現象。
(4)嗯,娛樂生活極其豐富。


15、大陸網友咸蛋散人說:
臺北:似乎是一個頹廢聲色犬馬的地方,西門町據說很有名。修了十年的忠孝東路不知道為什麼要走九遍
台南:總令人想起靜謐的田園風光,水車、梯田、閑坐的老阿媽。墾丁似乎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好像也是臺灣唯一拿得出手的好玩的地方
日月潭:書上說很好看其實一點都不好看的騙人景點


台巴子:上海人對臺灣人的特定形容詞,大概的意思包含摳門、土、不見世面。不過我接觸的臺灣人好像僅具摳門這個特點,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莫名的優越感。不過基本上都很禮貌,帶著距離的那種禮貌。


小虎隊:青春記憶中的一部分,當時很擔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萬一兩岸真的打起來,豈不是聽不到他們的歌了?
康熙來了:什麼都敢說的娛樂節目比大陸的好玩多了


政治:混亂但進步中的民主。從白色恐怖一黨專政到現在不那麼好看但逐步上路的民主制度,很有借鑒意味
選舉奧步:MD,選舉居然能搞成這樣還真是難得。。。。。。
族群撕裂:藍綠對立強烈,族群歸屬感和認同感超強
藍營:基本上屬於在價值觀和文化上比較容易認同的一群人,臺灣精英階層
綠營:本土居民,操閩南語,一般比較土。。。。。。。。沒有了


經濟:嗯,至少我的主板顯卡都是台企造的
物價:為什麼書那麼貴,買本阿裏都要5,60塊rmb。。。。。還是說大陸的書太便宜了?


國學:真是佩服臺灣人的國學功底,自歎不如。相比香港,還是臺灣人和臺灣文化讓我更覺親切,更容易認同
繁體字:還是喜歡繁體字,大陸什麼時候也能推行繁體字,這樣統一至少沒有文字障礙了
賤文化:不以賤為恥,甚至追求低俗和賤的文化。(不過我個人很喜歡,哇咔咔咔咔咔)


16、大陸網友jason說:
認識的臺灣人說話待人都很客氣(除了個別的)


17、大陸網友斑馬說:
我一般都是看臺灣綜藝節目和臺灣MM。所以印象就是娛樂至死和PLMM。


18、大陸網友大绾說:
以下觀點純屬個人立場o(∩_∩)o...
臺灣=互毆也是一種民主的表達形式+倒戈、互咬、黑吃黑原來都是自由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文化的傳承下唯一實現兩黨制政權輪替的地方+80%能算做成功人士 的前太子爺後統帥蔣經國+憲政體制改革+24小時書店和大量出版物+康熙來了+席絹和游素蘭+台企很摳+老爸泛藍子女台獨的和諧家庭+音樂+他們對待文化 和傳承的態度比我們開放。


19、大陸網友fattt說:
感覺大陸青年的字比臺灣青年的字
平均水平差了一大截。


20、大陸網友冷水泡茶又說:
再說幾點:
1. 臺灣人由於被日本統治了50年,後又極大地受美國文化的“腐蝕”,臺灣的精英階層不可避免地在文化上表現為“日化”和“美化”。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都給臺灣人很深的烙印。美國人帶給臺灣人的國際化視野也是非大陸人能企及的。
2. 臺灣沒有經歷過文**革,在中華文化傳承上,比大陸要好得多。從臺灣政治人物和大學教授的談吐和修養都可以看得出來,還有他們的聯考(同“高考”)也主要以文言文為主。
3. 長期浸淫在民主文化氣氛中,臺灣的民眾對大陸的體制很難認同,就像我們很難認同朝鮮一樣。地域的割裂,造成了文化的細分,殖民主義和“崇洋”主義帶給臺灣人的更多是模糊的認同。
上次說的比較負面,這次想了些“正面”的。


21、大陸網友Frank用手機發來回應說:
msn上還有位臺灣網友,曾有那麼一個晚上跟其聊大陸與臺灣的問題到深夜,聊得都很興奮。首先他說臺灣自古以來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有待商榷;其次他說國民黨統治臺灣早期跟當前的大陸一樣甚至更甚,有那麼一段時間臺灣人民被白色恐怖所籠罩;然後又說到日本的殖民,他說日本是唯一一個把臺灣當作“親孩子” 來管的“後媽”,所以為什麼臺灣親日本就不難理解了,相反,大陸在臺灣的問題上從來都是把她當成政治角逐的棋子,從古至今。還說到台獨份子,跟大陸的憤情 一樣,他們都是兩岸zf利用的一些人,其實根本不是主流民意,只不過是雙方zf在處理內部矛盾或危機時慣用的計倆,在這一點上,全世界的zf估計都屢試不 爽。這麼說吧,他說到,所謂台獨份子,跟我們在新華網上看到的一些人在臺灣高舉中國旗幟高喊中國萬歲的人一樣都是極少數。先說這麼多,手機上的,打字好累。臺灣主流民意是,他說,主流民意是不統不獨,保持現狀。所以,矛盾不是人民造成的。


22、大陸網友呵呵說:
(1)臺灣的小吃超多,小吃夜市發達,有些小吃店已經做了幾十甚至上百年好幾代,精益求精不追求大而全。第一小吃似是蚵仔煎?在閩南一帶也很常見。
(2)在閩南一帶收看臺灣的電視很容易,感覺上臺灣的新聞節目比較多關注島內的事情,國際新聞比重少一些。政黨討論議題的時候經常有打架畫面。娛樂節目頗八卦,看一兩次就沒什麼意思了。言情劇和香港的明顯不同,經常大喊大叫的是臺灣出品。cctv雖然經常被罵,但我覺著很多大型的紀錄片非常大氣。
(3)去過離島金門,很多人會想到炮轟如今頗有寧靜祥和的鄉野氣息,沒有高樓,最高的一座似乎是12層(個人不喜歡壓抑的摩天大廈)?雖然有人貌似不懈地說和廈門同安的大嶝島差不多,但如果仔細點看,就會發現金門的很多不同:很乾淨空氣好,垃圾分類做的很好,超市里買東西塑膠袋要收費(支持),博物館多且設施先進互動好,各種各樣的廟宇很多且香火鼎盛,問過一次路對方熱情親切且普通話好,戰地觀光景點裏凡是有望遠鏡(看廈門)的都不收費,福利很好(金門有高粱酒),多少歲以上的老人家坐公車免費,幼稚園一學期象徵性收100台幣(大約25元),治安好所以金門的員警比較閑......我們的一個導遊就把戶籍從淡水遷到金門。
(4)有些人說話相當嗲,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當時在金門總共3個當地女導遊,其中一個說到很嗲很溫柔。
(5)常可以看到說台資公司老闆小氣摳門的帖子,不過一個比較熟悉的臺灣朋友在廈門的公司,不僅對員工不錯而且每年都會發自內心地捐款給慈善機構或是需要救助的人群。
(6)四十歲的女人也被叫作女生(不知道是不是僅限於未婚)?
(7)3月份去沙溪寺登街,有一天和一個臺灣女生(如果沒四十也差不多了,她有打算來寺登街開店)一起去白龍潭,路上瞧見對面山坡上幾個女人背著沉重的筐步履艱辛地朝著山上一座小屋爬。感慨這裏的山民生活艱辛的同時,她說的一句話讓我覺著很自私,大意是這裏通電通自來水是要的,其他的諸如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等最好保持原貌。
(8)對媽祖很崇拜,禮諸神,常有進香團來閩南和湄洲島。
(9)整體不像香港人那樣講究穿著服飾。
(10)瞭解太少,所以希望以後等自由行開放了去寶島看看。百聞不如一見。
希望寶島早日回到祖國大家庭的懷抱。


23、大陸網友Luo說:
(1) 總的說來,臺灣女性大致解放很多,但是在家庭生活中仍然比較傳統和“聽話”(顯然這個趨勢也在變化中)。傳宗接代過程中生兒子比生女兒來得更令家族高興。這和大陸接近,但是程度更甚。這是我看臺灣新聞得出來的感覺,不見得對。
(2)誠品書店,還有學學文創聽上去很有感覺。我的朋友在大陸常從臺灣的網路書店訂書。按他的話說,在臺灣,出些我們看來很冷門書的書店竟然能夠生存下來!這點很令我們出版從業者羡慕。雖然據我所知,他們的排行版的常勝軍也是些養生書,名人書,這和大陸沒什麼不同。
(3)臺灣在近十年來很注重環保,政府官員大力推行,尤其體現在垃圾分類處理上。這一點比全世界很多地區都來得先進很多。不過從今天六月一號開始,大陸要全 面禁止使用塑膠袋,yeah!但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白色垃圾問題,我覺得還需要其他補足措施,比如提供免費的布袋可供重複利用等。
(4)我個人感覺,在推行本土化的進程中,閩南話,本土劇得到長足發展。很多演員為了找到飯碗,不得不重新學習或者加強閩南話。更多人,則到大陸來尋求發展。但是他們說話要非常小心,不能隨便稱中國為祖國,要不然“自由時報”會把他們修理得很慘。呵呵。
(5)就我所知,臺灣的機場們都比較落後,至少在亞洲排不上什麼名號,不是我說的,陳文茜說的哦。但是高鐵很令他們振奮,至少謝長廷認為這是他的一大政績。
(6)我看過美國的美食節目Andrew Zimmern的bizarre foods和臺灣本地節目,都介紹到九份還是哪,具體記不清了,有個很有名的原住民老太太開了一家很有名的餐廳,那裏有道鹽醃過的生山豬肉(?),還有什 麼飛鼠屎,我都很想試一下。其實其他小吃我也想試試,我聽說過士林夜市。我聽一個去過臺灣的同學說,夜市沒有大陸繁華,近年來經濟確實不甚景氣。
(7)臺灣年輕人的確很崇日崇美,這可以從他們的著裝打扮中體現出來,小女生走卡哇伊路線的多著日系或韓系裝扮,男生在過去一段時間rap,hiphop很多。其實這點好像和大陸年青人也沒什麼區別。
(8)啊,差點忘了,臺北的故宮裏頭有棵很有名的大白菜,我很想去看看。我知道那裏的故宮寶貝比我們那旮的還要多,關於這點,我萬分嫉妒!
(9)繁體字,美則美也,但是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回歸回去,簡化字自有它的長處。
(10)關於臺灣民眾是否對大陸人,對越南新娘有那麼點自我優越感,我還想還是有的,至少很多節目裏人們談論的態度讓人感覺不舒服,因為這種優越感在我看來 挺莫名其妙的。將菲律賓專業保姆成為菲傭,將泰國勞工簡稱泰牢,聽上去都有點貶義。但是我在學校接觸到的一個臺灣同學,她人很不錯,倒是沒那種感覺。
(11)新竹有個竹科,和上海的張江一樣,青年才俊們成家有困難,網路相親會越來越盛行吧。


24、大陸網友一直都沉默說:
(1) 臺灣的青春片拍的比較有感覺,比如《藍色大門》《夢遊夏威夷》。。。大陸或香港都拍不出那種味道。
(2)我所遇到過的臺灣人基本都愛表現他們和大陸的不同。
(3)練習讀一下簡體也不是什麼壞事吧,不行就“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25、大陸網友gomer說:
我只有一點羡慕他們,臺灣小孩的國語學的比大陸的好,張口閉口都是文縐縐的。
有個問題請教臺灣網友:南京國語,臺灣國語,臺北國語,分別是什麼,有什麼出處沒?


26、Joyceeport(mainland) Says:


12月 21st, 2008 at 3:55 am
感覺對岸(tw)更多的繼承了中華的文化。 對岸的人文雅一些,說話溫柔一點。我認爲中華文化中有很多優雅的成分,講究和諧(古代講究“天人合一”,08的奧運的開幕式中的一個“和”字是很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內涵的)。大陸在這方面還有些欠缺(也許與“工纏擋”的統治有很大的關系),中國的文化在“工纏擋”統治的半個世紀內的經曆可以用一個詞形容--浩劫。我喜歡對岸的民主與公正。但是我還是很清明的覺察到----我還是要著眼于當下,著眼于此地,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我對對岸抱有一份向往,同時我也不去抱怨當下的狀況。因爲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裏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住在東部沿海的人不一定比住在喜瑪拉雅山的人幸福。我想與“幸福”關聯的詞語之一就是“此時此地”)我不喜歡討論政治,我要尋找的是屬于我們老百姓自己的快樂生活。至于政治的事情,那麽就丟給政治大佬們去解決吧。ps:[1]我發現我的家鄉話(桂柳話--桂林柳州的方言)很多詞語的發音與對岸的發音接近。比如微笑,我們發音同“圍笑” ,危險的發音同“圍險”,企業的發音同“氣業”期待的發音同“奇待"........[2] 文字,我覺得繁體好看,但是大陸是無法回歸到繁體的,我覺得也沒有必要回歸繁體了,畢竟我們都習慣了簡體,再回歸到繁體是比較痛苦的事情。如果政府不強制我們回歸繁體,我們是不願意回歸繁體的,在沒有約束的情況我們可能會簡繁並用。 僅僅一種藝術美或文化的承載就能推動老百姓“完全”回歸繁體嗎?不,老百姓講究的是實用。我用筆寫字的時候就是如果繁體好看一點,我可能會摻幾個繁體,但是某些繁體字筆劃太多了,我就不寫繁體了(這樣寫出的句子似乎讓人感覺不倫不類:))


 


這是一位從大陸移民美國的美籍華人作家沈寧(詳附註),到台北旅遊六日的感受。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的世界日報。正當台灣人為了大選爭得面紅耳赤之際,聽聽大陸朋友怎麼看台灣,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人在海外,只通過報紙和電視發布的點滴去認識台灣,結果是負面的,以為台灣政府績效不彰,官員品格拙劣,台灣人素質低下,文明缺乏,社會混亂,令人覺得恐怖,乃至若干年前有機會在台北謀得一份很好的工作,也推掉了。最近去了一次台北,發現過去多年的印象,至少百分之八十都錯了。



  台灣政府確實績效不彰,官員品格確實低下,但僅此而已,就我個人所見,台灣人(至少是台北人)的素質文明,已達到就中國人而言的最高度。


我是第一次去台灣,希望親身了解真實的台灣社會和台灣人,所以推辭了接待單位的盛情,爭取更多個人單獨活動的機會。台北之美,固然依賴於台北飯店之眾多,夜市之繁榮,小吃之豐富,飯菜之精美,但更加吸引著我的,卻是台北的人,普通市民們。



    走出桃園國際機場,立刻體驗台灣人敬業樂業的精神。我找到長榮公車櫃檯,買票坐車到台北。從桃園到台北,一小時路程,索價一百三十五新台幣,折約四-五美元,實在便宜,美國丹佛這樣的公車,要貴一到兩倍。我對台北毫無所知,詢問去下塌旅館哪站下車,他們拿出汽車路線圖,指給我看,並用紅筆勾出下車站名。我又問在台灣怎麼打公用電話,他們詳細告訴我,講解幾種價格,告訴我省錢竅門,給我換了幾枚硬幣,說是還有十分鐘開車,我可以先在候車室打兩個電話,指給我用哪架電話機。  



  在台北期間,我因故換過兩家旅館,沒有來得及告訴妻子更新電話號碼,怕她打來找不到,跟前台服務員一講,他不僅在本旅館電腦上做紀錄,以便所有服務員接到找我的電話,都能轉給我,而且分別打電話到我原先住過的兩家旅館,請那兩處的前台做好紀錄,凡有美國來電找沈先生,便將電話轉過來。那兩邊的服務員,也都很樂意地答應下來。事情都是小事情,但我看出大意義。他們既沒有板了面孔,愛搭不理,也沒有「堆滿笑容」,為賺你的錢而忍痛做出「笑模樣」,或者臉上帶「笑」卻心不在焉。我所見到的台北服務員們,臉上總是很和氣,很真誠,也很認真,似乎那樣做很自然,很平常,讓我覺得自己並不比別人低賤,也不比別人高貴,所以很舒服。


我住在忠孝東路和復興南路的交點,是台北鬧市區的中心,每日從早到晚,車水馬龍,熱鬧非常。早晨上班高峰,捷運(地鐵)忠孝復興站裡人湧如潮。但擠在人群中,隨眾進退,發現台北人雖然匆忙,卻曉得禮讓,頗有君子風, 儘量避免相互碰撞,偶有稍微擦碰,也知互道歉意。事實上,不論在馬路上、車站裡、公車上或是商店裡,我從無一次見到有人橫衝直撞,也不記得見到手插褲兜口叼香煙走路的行人,或者有人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更令我驚訝的是,即使在捷運車站裡,人滿為患,卻似乎並不喧鬧。那是我在任何中國人聚集之地,從來沒有體會到過的。公車上,飯館裡,就算西門町那樣的熱鬧地方,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台北人,都懂得儘量保持安靜,不高聲喧譁,影響他人。我從經驗總結:喧鬧與文明成反 比。喧鬧之地,必是文明低落之處。喧鬧度越高,文明度越低。而凡文明之地,自然不見喧鬧。由此可知,台北人的文明程度實在相當高了。


此言不虛,有例為證。在台北乘捷運,站內上下自動扶梯,所有乘客都自覺站在右側,空出左半邊,讓趕路人走。我從未見到一個人,站在左半邊,即使整條扶梯左側都空著。最可愛那些中學生,也如此守規矩。中學生本來是最調皮的一群批,喜歡結夥說笑走路,可一上扶梯,便都自覺站在右側,絕不為說笑方便,擠在左側擋路。捷運車廂內,靠門處安排博愛座,即老幼病殘專座。我每天乘幾次捷運,經常看見那博愛座都空著,許多乘客站在旁邊,卻都不坐。上下學時,很多中學生乘車,也都站在博愛座前聊天,絕不占座位,特別有規矩。一次我見到有人抱個孩子上車,立刻有四、五人同時站起讓座,令人感動。 捷運車站台,每個車門前地面,都劃了斜斜的排隊線,我發現不論多麼擁擠的時刻,所有乘客都會自覺依線排隊,絕不亂擠,而且永遠先下後上,絕無搶先之舉。我在台北六天,街道上、商店裡、公車上或飯店裡,無論何處,從未見到一處有人發生爭執,臉紅脖子粗,更別說罵架甚至鬥毆。


中國人聚集的市面,能做到如此,實在是讓我感嘆萬分。台北是個大城市,馬路上行人多,汽車更多。自行車極少見,但輕便摩托車成千上萬,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上下班時可說震耳欲聾。但我發現,市內交通亂中有序。十字路口,每遇紅燈,大群摩托車都會停下,而且全部停在停車線後面,幾乎看不到有人搶出白線,停在人行橫道上。左轉單車,也都會停在專設的左轉區內,規規矩矩。行人過馬路,從不亂竄,都走行人穿越道,遵守燈標。 所以雖然車多,還是很有安全感。我相信,這是台北全民崇尚推廣文明五十年的偉大成果。上世紀後半段時間,當有些地方把野蠻落後當作光榮來崇拜的時候,台北社會開始對三代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文明教育,已見碩果纍纍。 現在台灣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所有青少年都起碼高中 畢業,進一步建設文明社會,更有雄厚基礎。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有到重慶南路的書店街h逛,只是在瞻仰國父紀念堂的路上,順便去了誠品書店,覺得真舒服極了。台灣出版書籍,講究紙張裝幀,所以擺到架上總是很好看,毫無簡陋低賤之嫌。書店之大,之整齊,之華貴,顯示著書世界的壯美。裡面人並不少,但極安靜,絕無擁擠雜亂之感。我走了走,買了一套自己多年前出版的《嗩吶煙塵》,當晚要送人,又買了一批音樂唱片,價格都比在美國便宜一半,真想多買,卻苦於無法攜帶太多行李。


我星期天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參觀,看到許多家長帶領七、八歲的孩子,細緻觀看各種展物,低聲地講解,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我看到孩子們驚喜的眼睛,景仰的神情,家長的笑容,非常感動。我想,那些家長肯定都受過高等教育,並且希望下一代也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當然會成為文明的人。而且由此可知,不論有人怎樣地企圖切斷歷史,中國文化將永遠代代承傳,延綿不絕。


去年四月,我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項反右派運動50年的研討會,認識沙先生,沙先生提到他2005年第一次到台灣,感受和沈寧完全一樣,人與人親切和善,搭車文明有序,書店充滿文化氣息。沙先生說他在大陸生活了40幾年,在美國過了20多年,但現在卻覺得台灣才是他的心靈故鄉。我問他為什麼?他解釋說,大陸雖然是他的祖國,但共產黨實在太可怕了,讓他只想遠遠地離開這個讓他飽嚐痛苦的地方。美國是他的第二故鄉,給了他重生的機會,但生活久了也知道自己只是個過客。反倒是台灣,雖然他才去了幾天,卻讓他有回到故鄉的感覺。另一位朋友姓張,他說自己跑過幾十個國家,喜歡從交通工具看一個社會。他對台北捷運以及台灣高鐵都讚不絕口,不但設備新、車廂乾淨、服務好,而且乘客都很守秩序,上下車排隊,無人喧譁。在他的印象中,只有北歐和日本才有這樣的水準,連美國都比不上。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整天被政客的語言污染,被電視疲勞轟炸,總覺得台灣一無是處,沒有希望。其實,台灣一點都不差,台灣不但建立起華人地區唯一的民主體制,也是華人社會最文明的地方。就像余英時教授說的:台灣雖然很小,影響卻是巨大的。讓我們珍惜台灣、愛護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p 的頭像
    kipp

    kipp的部落格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