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嫺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關於“七夕情人節的來歷”: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是中國的情人節,比起外國的西洋情人節,更是獨獨專專指著「愛情」。因為外國的情人節,原旨是人與人之間的互愛,或親情、或友情、或愛情,並非只限於男女之情。但是中國的七夕情人節,則是描述一個淒美浪漫的愛情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個善良的年輕人,名叫牛 郎。他的父母早逝,跟著兄嫂過活。苛刻的嫂子常常欺負他,最後還唆使兄弟二人分家 ,自己占據了土地和房屋,只把一條老牛分 給牛郎。
這條老牛卻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變的,它因為觸犯了玉皇大帝的天條, 被玉帝貶到凡間為牛。它看見善良的牛郎受 人欺負,就決定要幫助他。有一天,它忽然開口告訴牛郎,東邊的山下有一個湖,每天黃昏會有七個仙女下到這個湖裏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那個仙女無法返回天宮,就會留下來作他的妻子。
 
聽了老牛的話,牛郎果然偷偷藏起其中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們洗完澡要回天宮時,年紀最小的織女才發現自己的衣裳不見了,急得哭了起來。這時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現,要求織女答應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還給她。織女看牛郎忠厚老實,便含羞的答應了。
 
倆人成親後生了一對子女,男耕女織,生活十分幸福美滿。但那頭忠心的老牛卻死了。死前它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遇到困難時,就會派上用場。
織女嫁給牛郎的消息傳回去天庭後,玉皇大帝大為震怒,就派王母娘娘下凡去抓織女回來。牛郎回家後看不到織女,急得和兩個孩子放聲痛哭。忽然之間想起了老牛的叮囑,就披上牛皮,用一擔籮筐挑兩個孩子,飛快地追趕王母娘娘及織女。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牛郎飛也似的追上他們。這時,王母娘娘心中一急,就拔下頭上的金簪子,往地上一劃,馬上出現了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隔兩邊。牛郎和一雙兒女站在河邊大哭,哭聲驚動了玉皇大帝,他一看兩個孩子很可憐,就叫他們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成了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人渡河相會。據說每年的七夕,人間的喜鵲就會變少,因為它們都飛上天去搭橋了。而且,一過了七夕,喜鵲頭上的毛都會掉落,就 是因為七夕去搭橋的緣故。又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 而泣的淚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