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漁人碼頭
關渡大橋
拉近可見橋上通行的車輛
淡水河支流往左為基隆河往右接大漢溪
五股山區
淡水河沿岸
硬漢嶺上的天線基地台
硬漢碑
下山步道
下山的路沿途可見綠竹林
用觀音石堆砌而成的休息站
一整片綠竹林
美美的繡球花
路旁有一座土地公廟
不知何種植物上面的葉子是紅色的
冇骨消是台灣野地很常見的植物。可以長到1~2公尺高,在路邊、林下、溪畔叢生,它的花朵對蜜蜂、蝴蝶極有吸引力。想要招蜂引蝶,多種幾棵冇骨消就對了。
月桃花
由硬漢嶺往觀音山遊客中心的步道是風櫃斗湖步道
獅子公園緊臨遊客中心旁
獅子雕像
公園內有涼亭與健身設備
位在凌雲路三段的觀音山旅遊服務中心,紅瓦白牆的建築外觀,環抱在綠意蔥蔥的群山間,益顯得清麗脫俗,內部則展示觀音山旅遊資源、登山步道系統,以及觀音山史前人文活動暨周邊出土的遺址與史前陶器。
一些攤販在休憩涼亭賣山產
遊客導覽中心
販賣部
內有展示觀音山的森林生態
為緬懷觀音山的採石歲月,服務中心旁規劃一座石雕公園,員中並委託石雕家王秀杞先生創作龍的傳人的巨型石雕作品,是全台最大石雕作品,作為觀音山的精神地標。
由遊客中心往開山院方向可見林稍步道,林梢步道的入口位於觀音山遊客中心下方的生態園區,步道大致與凌雲路三段平行,位於公路的下方處,前後分為兩段,步道終點為凌雲禪寺開山園。
林稍步道觀景台
可見五股與林口台地
走林稍步道可以參觀一些古木與聽聽蟲鳴鳥叫
林稍步道全長約800m,是沿往八里方向車道邊坡用鋼骨高架的木板步道,分兩段,後段止於開山院楞巖閣彎道
開山院前有一間福德宮
凌雲禪寺住持弘揚佛法及打坐潛修之處名為「開山院」,全院為印度式建築風格全以觀音山石建造,石屋加上院內參天古木,也曾是武俠片倩女幽魂續集電影的熱門拍攝地點。
開山園石碑後方有題字,顯然跟婆媳不合有關
「楞巖閣」則用以修行及招待賓客,仿西方巴洛克及閩南式迴廊建築風格建造,與開山院並稱子母院。
楞嚴閣,建於大正十五年(1926年),以觀音山石所建的兩樓石屋,造型兼採歐式巴洛克的柱頭雕飾、閩南式騎樓廊道及印度佛教的三角頂立面,建築幽雅,可惜未對外開放,只能隔牆欣賞。
開山院內的幾尊觀音佛像
凌雲亭旁有一尊日治時代的花山院法皇石佛也是三十三觀音靈場之創立者花山院法皇
開山院印度風格的建築
位於凌雲禪寺後方的凌雲山
凌雲寺屋簷
終於回到凌雲寺前的停車場,今天大概走了4~5公里的路程,回程順道去參訪廖添丁廟
廖添丁(1883年5月21日-1909年11月18日),臺灣府大肚上堡臭水庄人,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江湖人物,在1909年8月開始的三個月內,偷竊、強姦、搶劫大量北臺灣的衙門與富豪,後在臺北八里山區與警方搏鬥時,被友人殺死,得年廿七。
廖屢襲官府的行為,似乎表現出反政府思想;且廖添丁多劫門閥士紳,傳聞中也有濟貧的義行,經考證後不是真的,而是廣告人吳樂天渲染的結果,而且強姦罪刑遭到刻意隱瞞,因而在臺灣民間信仰中被神化,又加上戲曲、講古的渲染,終於演變為的今日臺灣人眼中的抗日傳奇人物。
刊載於台灣日日新報的廖氏檔案照片
廖添丁廟所藏之廖公神相,與檔案照並不相似
猴洞殞命
廖添丁屢犯大案,日本警察雖然佈下天羅地網,但廖添丁總是能變裝、易容逃脫,無怪乎當時的官方報紙《台灣日日新報》以「神出鬼沒」字眼來描述這個令警察顏面盡失的大盜。9月上旬廖添丁在基隆逃過憲警追捕,躲藏於八里坌荖阡坑山區,並與當地的壯丁團長劉分、楊興、楊林結夥,偽裝警察查案而犯下李紅搶案。這段期間,廖添丁與楊林的兄嫂謝員同居,躲藏在山洞中,並準備潛回台中。
不久楊興被捕,供出前情,警察在瞭解情勢後,脅迫劉分、楊林等帶領警察前往荖阡坑山區搜捕廖添丁。廖氏藏身的山洞,位於荖阡坑山區,海拔標高約為250公尺,距當時的海墘厝派出所(八里分駐所前身)約3公里遠,山勢險峻,必須攀爬溪溝才能抵達,此地被稱為猴洞,1909(明治42)年11月18日上午10點左右,寤寐中的廖添丁發現楊林引來警察,便持手槍向楊射擊,不料無法擊發,可能基於自衛,楊林抄起旁邊的鐵鍬(一說鋤頭)敲打廖添丁的前額,神出鬼沒的廖氏就此殞命,得年27歲。
廖氏殞命之處
死後顯靈、日警修墓
廖氏死後屍首被運下山,草草埋葬在訊塘埔旁的墓地(即今廖添丁廟所在地)。事後楊林雖然獲得獎金20圓(一說2,000圓),卻因殺人罪而入獄。不久即傳出廖氏顯靈作祟,造成海墘厝派出所松本巡查的妻子(一說女兒)染上不明病症,松本氏乃聽從地方人士的建議,為廖添丁修墳立墓碑。廖氏英靈不滅,遠近馳名,因傳說廖氏墳上的青草能治百病,原本荒涼的墓仔埔竟因四方信眾來參拜求草而人聲鼎沸,墓前聚集了18家攤商,熱鬧非凡。
台北州當局發現此事,認為對廖氏的崇拜十分不妥,乃下令拔除墓碑,剷除墳丘,廖氏墓碑一度淪落為水溝蓋,直到戰後1958(民國47)年地方人士集資興建廖添丁墓園時才重見天日。
廖添丁廟
大大小小的廖添丁神像已神格化了
義賊、盜匪?
從日本官方檔案與當時報紙看來,廖添丁只是一個普通的刑事罪犯,並不是政治良心犯,更非領導抗日的人士。卻因為他「神出鬼沒」,對抗日本警察,死後又傳奇不斷,因而成為歌仔戲劇本、說書人演繹抗日故事的藍本,塑造了一位抗日英雄。歷史上曾領導抗日的名人很多,但時至今日,卻沒人能像廖添丁一樣出名,甚至被立廟祭祀、升格成神,原因即在於廖添丁是普通人,反而容易被賦予神秘感,變龜變鱉、武藝高強、忠肝義膽、漢之民也,歷史真相如何對信徒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廖公在信徒們心目中不變的抗日好漢、民族英雄的形象。
神像後面可見廖添丁墓碑與廖添丁本人照片但似乎與當時日日新報的廖氏檔案照片不同
佔地4千餘坪的添丁公園,入口旁邊安置著此廟最重要的史蹟:日本警察松本氏當年所立的「神出鬼沒廖添丁之墳墓」碑,花木扶疏的公園內,仍偶爾有數門墳墓間雜在花園中,說明此地以前是墳地。廖添丁廟堪稱是八里坌最著名的風景名勝,來參拜的信眾,不見得關心廖公到底是大盜、是義賊、還是民族英雄,只希望神靈顯赫的廖公能大展神威,滿足他們心中所求。
1909年日警松本為廖添丁所立的墓碑
向關公借牌
1909(明治42)年11月18日,廖添丁以27歲英年在台北廳八里坌堡荖阡坑猴洞被殺害,翌日遺體下葬於訊塘埔墳地。戰後1958(民國47)年,由當時鄉民代表會主席林清圳等發起,成立廖添丁墓園管理委員會,並在廖添丁的墳前興建一座祠堂,此即為廖添丁廟的前身。1975(民國64)年4月乃改名漢民祠,登記為關帝廟。
漢民祠雖然以關聖帝君為主祀神,實際上卻是紀念義賊廖添丁的廟宇。因宗教法規定必須有歷史根據與文化史蹟才能建廟,廖添丁身份不符規定,因此廖公只好向關公「借牌」,改廖添丁廟為「漢民祠」,關公變成廖公的「法定代理人」,反正關廖二公都是「漢之民也」。
廖添丁公園內的紀念雕像
在公園的角落置放著一尊清朝遺留的大砲。從砲管上所刻文字,很有可能是嘉慶元年的大水,沖毀港口及街道時所流失。後為鄉民拾獲, 捐獻給漢民祠供遊客觀賞。
高樓化的大殿落成於1986年、三層樓高的大殿,一樓奉祀的是廖添丁本人的神像,二樓奉祀的是關聖帝君,三樓則奉祀玉皇大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