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攝影初學者普遍認為光線不足時,才需要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但在多數拍攝時機,有了閃光燈加持反而能為相片適時加分,因此,本刊特別規劃了外閃應用單元,並歸納出11大敗家理由,讓你可以充分了解閃光燈的重要性。



透過外接式閃燈的運用彈性,讓你即使處於低光源環境下,也能拍出美美照片。



 對於「閃光燈」,多數人還是一知半解,所以很多攝影人常常會說:帶著一機一鏡去拍照,卻很少會提及帶一「燈」出門,一方面這是一筆額外的消費,另一方面閃燈的奧妙較多人所不熟悉。
 一般刻板印象是認為光線不足時才需要補光,這想法並不完全正確,但也不至於錯。閃光燈可改善光源不足下,所產生快門過慢的現象,而不需倚賴腳架,或提高ISO感光度去拍攝。除了可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捕捉清晰不晃動的影像,當然也可故意使用慢速閃燈,製作特殊、晃動的照片。
 在光線充足環境下,閃光燈的角色也是相當重要,例如逆光補主體光線、壓光、補光??等,善用這項人造光源,絕對會替相片增加更多創意展現與分數。既然光線好也要用,光線不好也要用,可見閃光燈在攝影上也是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此跟讀者們分享購買閃光燈11大理由!
 
內閃不能補光嗎?
 雖然目前多數DSLR都有內置閃光燈在機身上,但因為位置較為固定且閃燈出力普遍不高,所以大多都是作為隨身紀錄補光使用,若是想從事影像創作的話,還是額外選購外接式閃光燈會比較適當一些。那內閃是不是就等於作廢嗎?其實不一定,因為內閃有時還是可以作為離機閃燈觸發使用,所以並非全無功用所在。


敗家理由一:補光距離遠
 一般中低階DSLR所內建閃燈模組有效補光距離約在5公尺左右,雖然還算堪用,但若要拍攝大場景或想要有更多樣的補光變化,內建式閃燈性能就略顯不足,而且在搭配大口徑或長焦段鏡頭拍攝時還容易產生暗角情形,所以很多玩家對於內建式閃燈的態度大多還是棄而不用。那麼閃燈出力多強才夠用呢?其實這要依個人拍攝需求而定,拍攝者只要依照GN值(Guide Number/閃燈指數)選擇對應閃燈款式即可;目前市售外接式閃燈在規格上都會註明GN值大小,GN值越大,則代表閃燈出力越強,也就是說閃燈可補光距離也就越遠。



即使遠端場景,也能輕易進行補光。


 GN值有個簡單的計算公式可作為各位讀者選購前的參考,GN=F(光圈)×m(公尺/代表被拍攝物距離),但一般來說,多數廠商都會以ISO 100作為整體測試的輸出標準。以Canon目前最新款的Speedlite 580EX Ⅱ閃燈為例,GN值為58,若我們使用光圈4進行拍攝,閃燈有效距離將可達到近15公尺的補光範圍,當然若使用大光圈鏡頭將可提供更遠的補光距離。
 另外,調整感光度也是增強補光距離的另一種方式,以下筆者也提供了一組換算公式,但由於公式較為複雜,一般使用率極低,讀者參考即可。GN(×)=GN×√( ISO N/ISO 100),而其中GN(×)代表新的GN值;至於ISO N則代表新載入計算的ISO值。


      


模特兒臨近窗戶的一面有照明,而室內這面沒有光線而顯得反差很大,此時運用閃燈在室內的一側來補光,以改善照明效果


敗家理由二:多樣的補光變化
 光線太過僵硬與容易產生難看陰影也是內建式閃燈的潛在問題,但透過外接式閃燈的多向轉頭設計與出力控制,就能有效改善上述現象。以目前市售外接式閃燈來說, 除了一些入門款式外,大多都有提供燈頭轉向與閃燈出力控制等進階設計,而且有些款式還有支援類似E-TTL等智慧型閃燈技術,讓你輕鬆就能獲得理想補光效果。



燈頭可以轉向變化,意味著補光距離及角度將可更具彈性。


 那麼燈頭可以轉向有什麼好處?筆者認為最直接的回饋應該就是補光範圍將可更加精準,以大家常用的跳燈技巧為例,就是充分利用燈頭可以轉向的操控彈性,讓光線先透過物體再反射到所需補光範圍上,這樣光線就不會太過僵硬,當然畫面看起來也會更加柔和、自然。另外,燈頭可以轉向,相信對於喜歡拍攝人像玩家來說應該十分適用,因為人像拍攝多採直幅構圖,這時閃燈若無法多向補光,想必在創作上也會受限不少。


敗家理由三:用於暗處補光及平衡光差
 這是閃光燈最基本的用途,例如在光線不足時,利用閃光燈補光可確保快門速度及正確曝光量。大晴天時也有機會用到,例如拍攝建築物,屋簷下肯定是陰暗的陰影,為了表現屋簷下的細節,適當的補上閃光燈是必要的。另外,平衡光差也是閃光燈用途之一,如遇到畫面中出現較強的光差,我們可藉由閃光燈適時補在暗面,去除影像中陰影部分,平衡整張畫面的視覺感受。類似的情況像:逆光下的主體,我們運用閃光燈的光線補在主體上,也是平衡光差的一種方式。



在光線不佳的室內空間,以閃光燈改變光圈快門的組合,穩定機身並拍出清晰的影像


          


在以鎢絲燈為主要照明的場所,如果單要依靠現場光線照明是不夠的,而且色溫的準確性不足,此時便可以用閃燈來校正色溫,並提供足夠的照明。


敗家理由四:無線閃燈的運用彈性
 無線觸發補光也是外接式閃燈另一項優勢,而這意味著拍攝者日後在創作時將可更具彈性。目前市售閃燈大多都有搭載無線觸發操控功能,有些甚至可以同時無線觸發好幾組閃燈,如此一來就能讓被攝物補光面更加柔和、勻稱甚至有立體感,也因為補光效果極佳,所以攝影師在外拍時也僅需帶個幾支閃燈與支撐架出門就能滿足多數場景的補光需求。
 另外,由於無線觸發模式在室內及戶外都有一定的補光與接收距離,所以使用者在拍攝時要多加注意才可以;若是發現閃燈因距離過遠無法感應時,目前有些閃燈也有提供同步線觸發功能,可間接補強無線觸發上的不足。
 
敗家理由五:改變「光圈/快門」組合
 當被攝主體或是拍攝環境光線不足時,即使開啟最大光圈,快門速度可能還是未達安全快門,會因被攝者或是拍攝者的晃動,導致影像不清晰。
 解決該問題的方式,除了可改變數位相機的ISO值,去提高快門速度,還能利用閃光燈去補光,除了提高快門速度快,也可適當縮小光圈,獲得理想的景深或較優異且清晰的畫質。以筆者過去拍攝經驗來說,若將光圈控制在F5.6,感光度控制在ISO 400,這樣就算快門只有1/10秒,還是可以把影像拍得相當清晰,讓你在創作上將可不再受限環境因素影響;另外,若是機身或鏡頭有搭載防震機制,建議拍攝時最好一併開啟,因為這對於成像品質提升都有直接的幫助。
 
敗家理由六:校正影像色溫
 於拍攝工作進行時,假設遇到色溫偏高,如日光燈或是晴天陰影下;或色溫偏低,如鎢絲燈、黃昏夕陽下。這些色溫會影響被攝主體的顏色,影響整張照片的視覺效果,閃光燈的色溫大約5600K左右,如能適時利用該光源,並將數位相機白平衡數值設定在5600K,讓影像色彩得以校正,獲得正確顏色的視覺刺激。


敗家理由七:慢速快門的特殊效果
 閃光燈除了一般補光之外,還能製造影像特效,如在夜間採用「慢速快門」或「後簾同步」,並於快門簾開啟的曝光時間內,左右或是上下輕微晃動相機,所得畫面會因為慢速快門,將背景光源製造出流動效果,而主體卻可適時用閃光燈凝結靜止,絕對是視覺震撼的創意佳作。有些外接閃光燈還身懷絕技,你還可找機會試試「高速閃光」,你會得到更多特殊效果的優異影像。



以較慢的快門速度,並在按下快門的同時轉動變焦環,就能拍出主體清晰而背景卻模糊的有趣作品。


色溫的校正
若是遇到光源較為複雜環境,無法校正色溫時,這時外接式閃燈就能派上用場,因為目前市售閃燈色溫都在5500~5600K左右,這時你只要同時將相機色溫K值調整至同樣位置並開啟,這樣都能拍出正常色調影像。


 



目前市售閃燈或機身並非都有提供無線觸發功能,所以若想進行無線觸發補光,則必須額外添購無線觸發器輔助拍攝才可以。


 


引用自DCVIE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p 的頭像
    kipp

    kipp的部落格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