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寺地母廟

位於古坑鄉荷苞山山腰,又稱「靈臺山建德寺」,建於清光緒34年,期間曾歷經幾次的修整,直到民國58年才重建整修完成,是何苞山風景區中最大的兩大名寺之一。寺廟正殿供奉地母至尊,又稱宇宙之母,其主要是掌管地上所有神明和事物,在寺廟左右更雕繪著地母娘娘顯靈拯救眾生的神蹟。廟前廣場建有八卦掌地球九龍池,並以其為中心,池上的柱頂撐地球,球頂上則有地母娘娘、八卦圖坐鎮,其所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而於地球之內奉祀三官大帝。

白馬山菩提寺

台灣第一座傳統藏傳佛教寺院-白馬山菩提講堂,於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落成開光,由於菩提講堂具有傳統藏傳佛教的特色,不但是一座莊嚴的宗教道場,同時具有濃厚的藝術文化氣息,寺內的巨幅布達拉宮壁畫、雙鹿法輪標緻、彩砂觀音壇城、五彩繽紛的彩繪璧飾都是台灣的首創。 早先來台的藏傳佛教轉世活佛 明珠仁波切,於民國四十八年來台。接著,格賴仁波切亦於民國五十年應政府禮請蒞台。二位仁波切成就具足,都是經過公開認證,舉行坐床的轉世活佛,因此來台之初均蒙先總統 蔣公召見,並特賜台北天母官邸一座為駐錫之所。仁波切生性仁慈,德慧雙俱,居處台灣期間,除了應邀來往弘法於港台間之外,平日則潛心修佛,少涉外事,對前來請益求法者,均能應機示教,圓滿所願。 為了禮請上師永久駐錫台灣,常轉法輪,使藏傳佛教完整清淨的法脈能在台灣生根普傳,弟子們心中萌生興建一座藏傳佛教寺院的心願為時已久,只是因緣一直未具足,建寺之地始終未定。 民國八十二年元旦, 格賴仁波切 明珠仁波切在中區雲林明珠精舍,傳授千手千眼觀音大灌頂法會,北、中、南弟子齊聚六百餘人,參加灌頂。法會結束,仁波切尚駐錫雲林期間,適巧附近林內山區有人要賣地,弟子們懇請 明珠仁波切察看地形山勢,仁波切堪察之後,非常滿意山區的地理環境,於是購地建寺因緣成熟,十方大眾發心捐助購買此地,並取名為「白馬山」並於民國八十三年開始動土興建「菩提講堂」。 整座菩提講堂艱鉅浩大的建寺工程,均由 明珠仁波切親自擘劃,依據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築風格來設計。從整體的設計規劃、興建監工,乃至室內的格局佈置、彩繪裝飾佛像雕刻皆於仁波切的精心策劃、巧妙構思。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眾人的期待下,台灣第一座傳統藏傳佛教寺院-白馬山菩提講堂,終於興建完成、落成開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p 的頭像
    kipp

    kipp的部落格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