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山原名虎嶼,位於苗栗縣西海岸丘陵近海最高處,又名「旗山」,海拔93.42公尺,實際面積為9.61公頃。虎頭山自清朝以來,僅因日據時代地勢險要,而設有海空監視哨及轉播台,並有神社一處,及紀念碑(含古砲一尊)。
往山上道路
「虎嶼觀潮」碑(通霄公所利用台電通霄電廠之電源開發基金,設立這個石碑並由鎮長題字)
,「虎嶼觀潮」則被地方詩人墨客列為通霄第一勝景
觀景涼亭
碉堡被改建
這裡可鳥瞰通霄市區
通霄沿海可見火力發電廠
沿著階梯上去可見台灣光復紀念碑
留存的砲管
清末因甲午戰敗,台灣割讓日本,日人據台,日車至通霄登虎頭山,發覺其臨台灣海峽,地理位置險要,決定長期派兵駐守。惟當時之虎頭山相思古樹參天,藤蔓叢生、瘴癘之氣瀰漫,不適人居,但日人不以為患,派三名日軍駐守山上,若染瘴氣,則不時更迭駐守士兵,日夜監控台灣海峽。
西元一九○四年,日俄戰爭爆發,俄駐遠東太平洋艦隊為日所敗,俄調波羅的海艦隊,千里迢迢自歐遠來準備襲日,途經台灣海峽。被通霄虎頭山上三名日軍以望遠鏡發覺,急電日本,日海軍據此情報,在對馬海峽佈下天羅地網,趁俄軍長途跋涉,遠來疲憊,一舉將波羅的海艦隊殲滅。
日俄戰爭勝利後,日政府為紀念虎頭山守軍,適時提供情報,獲得關鍵性之勝利,特在虎頭山上立碑以資紀念。
惜民國五十年左右,國軍進駐虎頭山不知古蹟之可貴,將原有之日俄戰爭勝利紀念碑拆除,在其旁另立台灣光復紀念碑一座,惟原碑基礎仍在。
台灣光復紀念碑,也就是日俄戰爭紀念碑
紀念碑前的木桌被遊客塗鴉很難看
紀念碑為虎頭山至高點,在此能三百六十度眺望四周的景色,視野遼闊。
1937年建築的通霄神社,1999年921大地震受損嚴重,2002年文建會補助1700多萬重修神社,2005年6月完工。
目前神社保留舊有的鳥居、參拜道、石燈籠、拜殿、本殿基座、社務所、宿舍
兩座鳥居還完整保存著
昔日的事務所已荒廢
神社配置圖與解說
1945年日本戰敗,主政者易位,通霄神社成為國民黨政權中,一種蘊藏敵國傳統意識型態與東洋奴化遺毒的建築空間,所以採取刻意的毀壞與消滅。神社中任何與日本有關的字樣均被刮除,當然建物年份有「昭和」字眼也是。神社在光復後改建為忠烈祠,維持祭祀的空間,原本衍樑屋架外側,改成中國傳統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包覆,屋脊中央還加國民黨徽,凸顯當時的黨國意識形態。
神社屋頂建築特色為銅片做的燕尾翹脊及規帶,尾端大剌剌的分岔,形如牛角,其勢奔騰,另一方面其上有國徽標誌,仍然融合。
僅存的主殿基座,主殿已被拆除
底下木板的幣殿遺蹟
舊的石燈籠
修復的石燈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