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素人藝術家許慶全的魚骨雕刻,栩栩如生。


 


花蓮縣素人藝術家許慶全利用魚骨雕刻,為了取得完整魚骨,家人小心翼翼吃魚,「一餐吃下來,往往花兩小時」。昨天他完成以苦瓜為題材的「苦中作樂」,栩栩如生。


十二年前,許慶全到愛釣魚的友人蕭春榮家吃魚,看到海魚長條狀下顎,靈機一動取回創作,變成太太愛不釋手的髮簪。同年,在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服務的弟弟許慶福,提及用十三塊海魚骨頭,拼湊出「仙鶴」作品,他開始尋找魚骨素材。


「為了我要創作,家人改吃蒸魚」,五十八歲許慶全說,太太取得魚骨清洗後,去除殘肉,用清水浸泡兩星期左右,陰乾去腥,再依魚骨部位分門別類放進置物盒。


不管是淡水的虱目魚、吳郭魚或海水的紅目鰱、赤鱆等,置物盒內都看得到。一把雕刀、一瓶膠水在手,許慶全就能讓魚骨鮮活起來。由於剝皮魚骨較不會泛黃,硬度較低,容易處理,後來他大部分的素材都採自剝皮魚骨。


許慶全早期喜雕鳥,後來愛上蘭花豐富的花形花色,改以蝴蝶蘭、嘉德麗雅蘭、石斛蘭等為創作題材。七年前他創作「生湠萬代」、「螂心蘭心」,參選台灣工藝研究所第十二屆工藝設計競賽,雙雙入選,讓他更投入。


許慶全說,往昔的蘭花作品,大多黏貼在枯木上,後來發現與諸多蘭花生態不符,如今直接置放綠意盎然的花器中,更顯自然寫實。


昨天完成的「苦中作樂」,竹籬旁的苦瓜、池畔白鷺鷥,都用剝皮魚背頸部骨頭,花瓣、葉子用虱目魚鰓,瓜絲則為魚骨刨絲處理,花梗利用魚下巴削修,巧手勾勒出農村風情。


他用魚骨雕刻的茶匙、刀劍小品,讓人愛不釋手,茶匙上雕荷花、劍鞘上裝飾魚皮,充滿了創意驚喜。許慶全也像養壺一般,用茶汁抹在魚骨上,讓魚骨呈現木頭質感的褐色。



引用自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