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讀到這段文化大革命的事時,心中難免有所感觸,而使我有此動機,深入的探討
一個破壞整個中國社會文化的大元兇。文化大革命起因於毛澤東、劉少奇之間的權
力衝突,本來與知識分子無關,但文革初期毛澤東為掩飾他奪權的野心,使用了迂
迴側擊的詐術,先提出「文化大革命」的口號,從文化領域下手,然後再轉入黨政
領域,開展群眾造反運動,這樣一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當然又是傳承文化的知識
分子了。文化大革命,就其實質而言,它是政治的、權力的鬥爭,也是文化的、思
想的鬥爭。最早稱之做「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後來改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貳、正文
一、時代背景
01、三大運動:1949年起
A、土地改革運動
B、打倒地主,土地分給佃農
C、在鄉村發展組織,進行農業集體化,實施人民公社
02. 三面紅旗:1958年起
A、除四害運動
a、號召全國打老鼠、抓麻雀、滅蒼蠅、殺蚊子,要建設中國天堂。
B、大躍進
a、農業的增產,利用增肥密耕增加收獲量。
b、工業方面:土法煉鋼。
C、人民公社的實施
a、實施行動集體化、軍事化,一切都由公社提供。
03、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二、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01、中共奪權的鬥爭
A、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奪權的戰爭。毛澤東借江青等四人幫的力量,鼓
動紅衛兵暴動,在動亂之中,藉機會打倒劉少奇、反共人士及所有威脅毛澤東權力
的人。
02、解放中國人民宗教迷信的制約
A、中國文明受宗教迷信與若干負面影響甚深,中國人的性格逐漸缺乏剛猛勇敢與
積極進取心,在精神上,也逐漸走向萎靡不振的型態。文化大革命,反對宗教的迷
信與理念,使中國文明擺脫了宗教的迷信、制約與歷史宿命。這種方式,十分殘忍,
但是卻十分有效,文革之後,中國成為一個可怕的無神論國家。文化大革命,使中
國擺脫了宗教迷信的制約,也使中國人失去了寶貴的宗教價值。宗教具有穩定人心
與社會的功能,也是人類人文關懷、道德良心與博愛美德的精神根源,人類消滅了
宗教,就等於消滅了文明的精神力量。
03、解放婦女權
A、毛澤東曾提出“婦女可以撐起半邊天”,這句話,對中國婦女權,有重要的影響
力。文化大革命時,在江青與四人幫集團之下,中國婦女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變,
中國開始逐步走向形式上男女平權的發展。
04、建立了平等的平民思想
中國的傳統社會,是一個擁護皇權、貴族、官吏、富人與地主等的不平等社會。文
化大革命試圖以暴力的方式,打破了這種舊社會的形式,建立了平民的思想,使窮
人、貧農與工人的社會地位,獲得形式上的解放。然而,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共特
權橫行,整個中國社會,充斥著各種更嚴重的不公、不義與不平等的現象。
三、文化大革命的罪行
01、摧毀中國的傳統文明價值
A、中共既要「破四舊、立四新」,又要「破三套、立一套」。後者就是否定孔子教
育思想,欲確立毛澤東教育主張;前者就是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也就是破除中華傳統文化,移植共產主義文化。
B、文化大革命旨在打破封建思想與舊觀念,但是同時也摧毀了許多中國文明中傳
統的美德文化。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國文明無法評估的大災難,使中國文明現代化
與民主憲政的發展工作,受到嚴重的影響。文革後,中國一直無法在傳統文明的基
礎之上,建立新的文明;一個國家的文明,如果沒有基本的主體傳統文明,那麼這
個國家的人民,很難產生自信與勇氣。
02、對知識份子的精神與肉體的摧殘
A、文化大革命對知識份子的否定與迫害,造成了許多知識份子心靈與肉體的巨大
傷害,也造成了中國各種沉默、缺乏批判意識、反智與反科學的現象,使中國在文
化大革命後的文化、經濟與生產力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文革後,許多知識份子,
對社會漠不關心,這種現象,代表了中國知識份子的沉淪。
03、破壞中國十一年的發展教育事業
A、文化大革命十一年的活動,使中國中斷了十一年正常教育發展的工作,對中國
文明、經濟、生產力與國力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21世紀初期,中共的當權
派,大都屬於文革時代,沒有受到完整教育的一群人,這群人受文革仇恨、暴力與
反智意識的影響,經常會做出許多令人不齒的事情,如貪污、腐敗、弄權等做法。
B、「紅衛兵」是文革的產物,紅衛兵之所以自動發起,動機與目的就是為了鬥爭,
毛澤東支持紅衛兵造反,之所以利用青年學生組織紅衛兵作為權力鬥爭的工具,基
於青少年血氣方剛,易於驅策,至於推行破四舊,同時青少年的升學機會已被中共
剝奪,只有通過中共訂定的標準才得以免試升學為升學而參加紅衛兵者當亦不少。
04、破壞了中國的誠信思想與社會機制
A、文化大革命促成了人與人之間各種的鬥爭,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互愛與互信基
礎,影響中國日後建立互愛與誠信的思想與社會機制。文化大革命各種批鬥、報復、
恐怖、遊街、飢餓、殘酷行為、仇恨等,這種不正常的人性與性格發展,使中國民
族性演變成習慣於以無奈、沉默與逆來順受的態度,來面對社會各種不公不義的現
象。
05、信仰的危機
A、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宗教的迷信,也破壞了宗教優良的一面。此外,由於文化大
革命的矛盾與衝突,十分嚴重,許多原本被崇尚與遵循的思想,由於派系與權利的
鬥爭的變動,事後發生各種改變的情形,使中國人的思想,無法建立普遍的與共同
的文明價值理念,也造成文明信仰的危機。文革後,中國人普遍地缺乏信仰,產生
許多人心腐敗與道德墮落的現象。
06、延緩了中國城市化與工業化的正常發展
P 文化大革命時的“上山下鄉”政策,使大量的知識份子與城市人口,遷移至農村,
影響了中國知識與科學技術的正常發展與再創造,不僅是中國城市文化與工業
化受到影響,也造成中國各種文明的大退化。文革後,中國科技與生產力,嚴
重地落後,連許多未開發中國家的水平,都無法達到。
參、結論
這個運動,在文明史上,雖具有一定歷史反作用的力量與負面功能,但其方式與
形式,實在令人痛心疾首。雖然這場革命的主題訴求,為批孔揚秦,但事實上這個
運動,並沒有對孔子與中國文傳統化的內在價值,作任何深入的批判。所有的文明
改造,必須符合人性的原則,中國揚棄舊文明的方式,是絕對不可以採行的方式與
手段。反省文化大革命,有助於未來的中國人,創造新的文化。人類在專制體制之
下,不論是發動任何的文化運動,都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文化,基本上是關懷人
的文化,一種能夠充分關懷人的文化,一定會牴觸到專制政權與統治者的利益。只
要牴觸到專制政權與統治者的利益,那麼一切文明的反省與改造,便必須立刻停止,
如此所謂的文化大革命,怎麼可能有任何實質意義可言?
文化大革命在一九七六年結束,距今也有三十年了,在這三十年裏社會主義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歷過文革的人許多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剩下的正在迅速老去,而生於八十年代以後的新生代對於文革的認知就像隔了一堵高墻。這種情形就更彰顯了我們製作本專輯的重要性。
對於文革,中國與其他國家有許多不同的詮釋。中共把這場運動解釋為一場意識形態的政治路線鬥爭;而西方國家更多的是把這場運動變成反對社會主義集權的證據。面對歷史,我們更重視真相。隨著時間的推移,文革的許多細節都已經散失了,可是文革的輪廓卻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顯示其本來的面目。
撥開歷史的塵埃及其裝飾,我們尋找文革的一些基本事實,通過這些基本事實,我們可以更直接把握文革的真實。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文革,我們可以這樣說:“毛澤東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通過一場激烈的學生運動,顛覆了這個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號召學生:造反有理,於是成千上萬的學生衝向政府和中共党委,造反奪權。”這種基本事實的描述反映了這場運動的荒謬和可恥。
中共建立於一九二一年,與國民黨政權鬥爭了二十八年,終於取得了全國性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是共產黨的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是他選定的接班人,總理周恩來是他長期夥伴,總書記鄧小平是他得力的僚屬。毛澤東為什麼要發動一場運動來癱瘓自己建立的國家和自己領導的共產黨呢?
這個問題現在看也許是奇怪的,不過,如果要尋找文革的真相,首先就要把握文革的起因,這比過程中的細節要更重要,更能抓住文革的本質。
毛澤東是個有著豐富鬥爭經驗的社會運動家,他在與蔣介石政權鬥爭中更準確地把握了中國這個農業社會的本質,而且,他總是能夠為他的鬥爭路線總結一套令人信服的政治理論,這些理論為中共在困難的生存環境中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組織依據。
毛澤東發動的文革也有一套政治理論,就是“階級鬥爭”理論。這套理論將1949年建國後的中國共產黨及其建立的政權描繪成為一個新興的“資產階級”政權,需要不斷“革命”,才能保證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這種不斷革命的形式,就是文化大革命。這是毛澤東為文化大革命給出的惟一的理由。
毛澤東發動文革在一九六六年,距離中共建政只有十七年時間,中共政權在這十七年間迅速地由一個革命的政黨,蛻變為一個“資產階級”的党,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一直是這個党的主席,這個党的領導集團都是跟隨毛澤東南征北戰的將領和政治領袖。
無論是從社會學的常識,還是從馬克思的階級分析理論來看,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理論不僅難以成立而且荒謬。從中共党內產生一個資產階級集團不僅不具有政治基礎,更缺乏經濟和社會基礎,當然也沒有任何組織條件。
既使這個理論成立,首先要承擔責任的應該是毛澤東本人,因為他一直是這個黨和國家勿庸置疑的領袖,毛澤東思想長期以來已經是這個党的指導思想;如果這個理論成立的話,文化大革命的目標首先應該是毛澤東本人。
除非,他已經不能夠實際上領導這個黨和這個國家。
歷史資料顯示,毛澤東在文革前的確失去了實際領導這個黨和國家的權力,而導致他失去權力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在一九五八年發動的“大躍進”運動。
毛澤東在挑戰國民黨政權鬥爭中表現出的雄才大略給他帶來了無人企及的威望,而他那天馬行空的詩意幻想卻給中國帶來了災難。“大躍進”其中一個惡果就是大規模饑荒,而更深遠的影響是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三年的經濟災難。這場一直被形容為“三年自然災害”的經濟困局,動搖了毛澤東在党內的地位,他被迫退居二線,把權力交給國家主席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中共總書記鄧小平。
於是,中國出現了一個新的權力中心,劉少奇便是這個權力中心的領袖。
如果我們結合文革的發展過程就會發現,文革的第一斗爭對像是接替毛澤東的劉少奇,以及劉少奇身後的新的權力中心。這個權力中心控制了党的系統和政府系統,維持著中國的運轉。
那些涉世未深的學生們和毛澤東一樣富有激情,他們無條件地投入了這場奪權運動,迅速地摧毀了劉少奇的權力體系。權力就像飛去來器一樣又回到了毛澤東的手中。
文革最終顯示的並不是一場意識形態的鬥爭,而是一場權力鬥爭。
由此可見,階級鬥爭理論只是文革似是而非的包裝而已,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包裝下,權力鬥爭不僅曠日持久而且極具破壞力,在十億中國人民的身心打下了醜陋的烙印。
這個真相至今仍然被掩蓋著,這是危險的。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文化大革命:“毛澤東這位出身於湖南農村的農民領袖,先用他擅長的遊擊戰術打敗了國民黨政權,然後再次用這種戰術打敗了他原來的下屬。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失去了作為一個國家和作為一個民族所需要的所有特徵,除了一個超越任何時代的高度集中的權力。在這場戰爭中,毛澤東成為這個權力的惟一意志。他最終成為那個時代的不可挑戰的神。全中國人民為這場造神運動付出了代價。”
這就是文化大革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