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玉帝敕號:「玉清輔相九天東廚司命灶王真君」。又號「東廚司命定福真君」或「九天司命護宅天尊」。東廚者:庖廚之稱也。
  灶神屬我國古老的神明,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籲瑣之子黎為灶神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霤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和幸福,是屬於家宅的神靈,故灶神在大小寺廟都沒有供奉,更沒有單獨建殿供灶神的。
  東漢孔安國《孔子十三世孫》中說:「灶神以平時錄人功過、上表於天、當祀之以祈降福祥。」於是灶神職責加重,除掌理東廚之外,負責稽察一家大小善惡。一般只是在灶上貼上一張灶君畫像,或在一塊木牌上,寫著「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之神位」或「定福灶君」,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而灶神的畫像也型式各異,有的只是把灶君夫婦都畫在紙上,稱他倆為「灶王爺」及「灶王奶奶」;也有的只畫灶君一人,俗稱為「獨坐灶王」。
  在我國古代農村中,幾乎家家戶戶的灶上皆供有灶神的牌位,「民以食為天」,在農業社會裏,一個家庭往往三代同堂,甚至四代、五代同堂,一家大小每日三餐都要與灶打交道,焉可等閒視之?故連玉皇大帝都要派灶神下凡任「家事灶務管理」之職。治道教興起之後,道家仍沿其說,因灶神主掌九天生籍,故尊為「九天司命真君」也。
  每年農曆的八月初三是司命灶君的生辰,民間習俗賀灶君誕以素麵清茶,燒金點燭焚香祭拜即可。
  灶神是何許人?灶神的身世一直撲朔迷離,根據古代的椑官野史,至少有六、七種不同的說法:
  有說他的名字叫蘇吉利。
  有說他姓張名單字子郭,《酉陽雜俎》謂灶君:「名隗,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名卿忌;一日,灶神名壤子也。」有民謠說:「灶神王爺本姓張,一碗清水三灶香。」
  有說灶君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神農氏,死後被玉帝封為灶神,《淮南子》上記載:「炎帝作火官,死為灶。」
  有說灶君是燧人氏,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
  有說灶君是三皇五帝中的顓頊的兒子,《周記》上記載:「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祀以為灶神。」
  也有說灶君本是天神之一,因疏於職守而被貶落凡間,在每個家庭的廚房司職,如偷懶就不可以返回天庭。
  灶神亦是中國民間人死後,轉變為神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有傳說灶神的生前,非常的貧窮,甚至最後不得不把妻子賣掉,淪落成為乞丐,不過又得妻子濟助三餐,後來他覺得非常的羞愧,投入灶中燒死。其妻為紀念前夫,乃在灶頭立神位,朝夕祭祀,謊稱祭「灶君」。別人不察而仿傚之,漸漸成為習俗。
  也有傳說從前有對張姓夫妻,家貧又遇荒年,妻子不得己改嫁富人為妾。富人於饑荒年賑災濟貧,交予其妾料理,開賑當天,前夫亦有來領飯食,還沒輪到他,飯已派完。第二天,其女人命從後面起先派發食物,一樣也是沒輪到他,飯亦已派完。第三天,女人決定從中間派發食物,結果仍未見到前夫,原來他餓了幾天,已餓死了。女人悲傷之際竟尋短見,自縊殉情。玉帝聞知,深憐這對夫婦,於是對張氏為「灶神」,夫妻同管人間煙火事。
  又有傳說,灶神的脾氣不太好,因此民間恐懼灶神生氣,就採取收買政策,極盡奉承,據俞正變的《癸已尖稿》中,說灶神就是火神,而且是一位貴族小姐,有三十六個侍女護著她,這位小姐平時愛穿淡黃色的衣服,發起脾氣來就穿大紅衣服了,她曾做過玉皇大帝的廚娘,奉令回來人間服務,所以她有一肚子的委屈,稍有不愉快就要發脾氣,因此民間怕她,便盡量奉承。
  亦有傳說,灶君姓張名隗字子郭,人頗英俊,貌若美女,但其性情怠惰,好逸惡勞,嗜食美味,又十分好色。原在天庭當司廚,因偷窺王母娘娘待婢之美色,以致煮焦佳餚,乃被乏下凡在人間當灶君。人間下廚者皆女人,可儘讓他看個夠也。
  而灶君塑像大多形貌端正忠厚,臉容較肥胖,臉色很紅。這是有許多好東西吃,及掌管「火」的緣故。
  藉由死亡的轉化,灶神得以從死前的窮人,死後變成為送財招福的財神。「灶」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中,除了代表原始民族對於火的崇拜之外,其也象徵了一家的興衰及財富的多寡,故就順理成章成為民間祈求財富的一種神祇象徵。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
  《敬灶全書》說,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據說被灶神舉告者,大過則減壽三百天,小過也要折壽一百日。
  謝灶之期也分階層,關於何時謝灶,民間有所謂「官三」、「民四」、「鄧家五」,「官」指官紳權貴,習慣於年廿三謝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廿四謝灶,「鄧家」即指水上人,會在年廿五舉行。但是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廿三謝灶,希望有貴氣,取其意頭。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也有人用酒糟去塗灶君稱之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以使少打幾個小報告。因此,祭灶神象徵著祈求降福免災的意思。
  在祭灶君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進酒,此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而焚燒一個用篾紮紙糊的馬,是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還要準備一點黃豆和乾草,作為灶神和馬長途跋涉所需的乾糧、草料。此外還要焚香、叩首,並在灶坑裡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喃喃叮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之類的話,目的是祈禱灶王向玉皇上帝奏報這家一年來的種種善事,不要講壞話。
  送走神明後,可別忘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禡,象徵灶神在天上作過客,又重新回來鎮守家中,監視善惡了。
  
  謝灶之日,按例不能早於十二月十四日。送行擇吉,大有學問。《易》曰,吉凶悔咎生乎動。在通勝宜忌欄看見「祭祀祈福」等日者,即可行之。又或日值天德、月德、三合、天喜等星,亦可。
謝灶祭品:
  琥珀財神香或檀香三枝(琥珀在燃燒時會發出極為香濃的松香味,供奉神靈最佳,據說香薰可傳至天庭)、燒酒三杯、紅燭二枝、紅茶三杯、筷子三對、碗三個、齋菜一碟、糖果八粒或一瓶麥芽糖、生果八個、片糖、燒肉(修佛者可免去此項,以戒殺生)、湯丸八粒(相傳灶君食湯丸後,會變得口齒不清,因此不可能在玉帝前作報告)、拜灶君金銀衣紙一份。
謝灶儀式:
  擺放祭品於灶君前,擺好供品及金銀衣紙(置於灶君前方);
  燃點紅燭拜三拜再插於燭台上;
  燃點琥珀財神香,檀香或長壽香,拜三拜插於香爐上;
  喃喃說些吉利話,合掌冥想謝「灶君」,誠心向其祈求所需的事情,
  如求健康長壽、生意興隆、財運亨通等吉利事情。
  在爐灶上洒少許糖,亦有擺顆湯丸代替;
  焚化金銀衣紙。
  平常可早晚上香,有些人夜晚才上香亦可。而灶君公最好供奉在廚房的南面,亦有既謂「東廚」即應坐東面。灶君是道家之神祇。供奉灶君,不能為了方便把灶君的神牌隨意擺放,應高過你才對,可得到保佑家宅飲食平安,身體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