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二號清楚拍下南極威爾金冰架崩解。圖中的冰架從左下方往右上方崩解,破碎的長條形即是崩解的冰架,藍色部位是深層冰塊接觸大氣的反射,黑色是衛星未拍到的部位



冰河融化



1979北極冰層



2007北極冰層



2008北極冰層



地球極區氣候暖化的加速,再度引起科學界的警覺。今年2月28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水衛星(Aqua)的攝影機捕捉到一片大小如曼哈頓島的冰棚正在崩解的景象,接下來的10天,厚厚的冰層持續崩解破裂,到了3月8日,這片在南極半島海岸邊、原本由12800平方公里浮冰所構成的威爾金斯(Wilkins)冰棚,有410平方公里的冰斷裂、漂流至太平洋中。


相對於南極過去400年的穩定狀態,這次的斷裂已經是近30年來南極冰棚第七次大崩裂了。這些大崩裂包括拉森B(Larsen B)冰棚斷裂了3330平方公里、高茲塔王子道(Prince Gustav Channel)與拉森口(Larsen Inlet)巨大冰棚的崩解,以及瓊斯(Jones)、拉森A(Larsen A)、穆勒(Muller)以及伍迪(Wordie)等冰棚的消失。這些都證實了溫度測量的結果:南極半島西部(專家現在稱之為「溫暖地帶」)是全球暖化速度最快的地方。


威爾金斯事件被發現後數日,即由英國南極調查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一個團隊意外錄影下來。這次事件已經使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團結起來。「現在,全球科學社群正前所未有地密切聯絡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杜赫第地球觀測站(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的極地研究科學家貝爾(Robin E. Bell)說:「對於確實正在發生的驟變,我們已經變得比較敏銳。」罪魁禍首似乎是較為溫暖的空氣。在南半球的夏天,當冰融化時,水會填滿裂隙;這些裂隙是浮冰因為周圍海洋所造成的彎折與擠壓而一定會產生的,在較冷的氣候下,這些裂隙只不過是表面淺淺的傷痕,然而在這些裂隙中的液態水,卻像一把熱刀,可以往下切至冰棚底部,把冰棚一分為二。


浮冰的斷裂與融化,對全球海平面沒有直接的影響。然而對於緩慢注入海上冰棚的陸地冰河,冰棚可以視為「瓶口的軟木塞」,抑制陸地冰河的流動。當這樣的「瓶塞」拿掉時,冰河會踉蹌前進。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冰河學家史坎波斯(Ted Scambos)解釋,當斷裂發生之後,「數個月內,冰河的加速就會十分顯著,而在一、兩年內,(朝著海洋的)移動速度就可能比冰棚未破壞前提高四倍之多。」借用貝爾的話來說,這樣的結果是「更多的冰會流進海裡」,使海平面上升。


不過,短期內最引起關注的,還是北極的改變:北極海冰與格陵蘭冰原減少了。夏季極地冰帽正因為溫暖的空氣與表面水而融化。海冰的減少促成一個典型的正回饋循環:越多的冰融化,反射太陽能的白雪就會越少、吸收太陽能的深色海水就越多,此消彼長下,冰融化得更快。史坎波斯說,這種效應可能很快導致北極周邊地區的氣候暖化,北極多年凍土也會跟著喪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