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據傳起源於滿清中期年代,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術大師五枚師太所創立的。



 五枚師太
主条目:少林五老
主条目:南拳
屬傳說人物,沒有佐證。



 未查證歷史
由嚴二及嚴詠春父女起,詠春授與其夫梁慱儔。慱儔傳與梁蘭桂,慱儔因記念其妻,故命名「詠春拳」。蘭桂在佛山紅船(廣東大戲班)傳於當時之武生黃華寶及船工梁二娣。



 嚴詠春先祖
其父嚴二,清乾隆(1735-1795)時期人士,廣東人,善南拳,因事為清官員追捕,逃亡至四川大涼山腳,以賣豆腐為生。嚴二學得德昂族之「五枚竹樁拳法」(未有佐證)。並將其改良,授予嚴詠春先祖。廣東商人梁博儔先生在雲貴收集茶葉,路經大涼山腳時,認識了賣豆腐的嚴二。嚴將女兒詠春許配與博儔。並授與拳術。



 梁博儔先生
清乾隆(1735-1795);嘉慶(1796-1820)時期人士,佛山茶葉商人。在四川及雲南北部山區收集茶葉在佛山出售。在大涼山腳(寧南?)學得少數民族之拳術(相信是梅花拳),加入自己故有之南方拳術。


根據葉問宗師說;先祖留傳梁博儔先生在雲貴邊界娶妻嚴詠春,得詠春拳。後傳拳與族姪梁蘭桂。蘭桂後傳拳與紅船黃華寶。


梅花拳及七星紅拳亦見於川楚教亂(1795年-1804年)。傳入廣東後,融合於洪門拳術或(老)洪拳。



 梁蘭桂先生
梁蘭桂先生是清嘉慶(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豐(1850-1861)時期人士。經歷了太平天國及大成國時期;由1843年,洪秀全在廣東花縣、即今之廣州花都區創「拜上帝教」開始至1864年為止。梁博儔之後人或後輩(姪兒或族姪),佛山商人,愛好粵劇,喜與紅船中人結交,秘傳詠春拳與武生黃華寶。李文戊事件後,恐怕涉嫌在內(或為官府通緝),埋名隱姓,避走他方。據說逃亡到東莞,只教了救命恩人王老佐一點功夫,說是佛掌。(這個,可能是“詠春拳”不可公開教授之理由。)「發揚光大,違背祖師」。梁蘭桂先生有可能是參加了反清組織三合會,與太平天國或大成國有聯繫。南少林之傳說;如少林五老之口耳相傳,應該是當時從廣州佛山一帶開始流傳,並記錄在三合會的會薄中。


五枚是否指梁蘭桂?至善是否指陳享(或是指陸亞彩之師父?三德是否指梁二娣?一切尚需進一步佐證。



 可查歷史
由武生黃華寶及船工梁二娣開始,時值太平天國及洪兵起義反清期間,當時(1854年)紅船中人李文茂(?-1858)率眾反清,導致粵劇全面被禁達15年之久。華寶,二娣從此公開授武。二娣曾習欽州洪兵拳術 (蛇形洪拳、瓊花會館被焚燬後,改稱少林拳),孰練六點半棍法,二公傳與跌打兼中醫師梁贊、梁贊整理後傳出。



 黃華寶先生
黃華寶於清嘉慶後期出生(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豐(1850-1861)時期人士,粵劇武生。


由於1854年另一佛山粵劇武生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率眾數千人,大多數為粵劇界中人,於兩廣反抗滿清,最終1858年失敗身亡,導至粵劇被禁演長達十五年。佛山瓊花會館解散,紅船被破壞。黃華寶曾追隨梁蘭桂學習秘傳之拳術。從此在佛山授拳。華寶在紅船期間,其中一條船上安裝有木人樁,刀樁及棍樁等習武器具,甲板上劃有梅花樁步法〈紅船木人,地腳梅花〉。此時,共同學習的有船工梁二娣,二娣是洪門中人(少林子弟-三德和尚?),精通六點半棍法。他們亦師亦友,互相交換心得。後二人盡將所學傳與梁贊(1828-1901)。梁贊時,正式將此套武學,訂名學為詠春拳。



 梁二娣先生
梁二娣(黃華寶同時期人),任職紅船,長撐船及煲頭。是廣東洪門(少林)子弟,精欽州洪拳蛇形手,通六點半棍法。據說傳人有欽州羅晚恭(公),再傳蛇形郭保全。有一種說法指少林六點半棍法是由流落紅船的至善禪師(洪門組織領袖-參考陳享)傳與三德和尚、那麼三德和尚是否梁二娣(南拳老洪拳傳人)呢?(未能佐證)。太平天國的水軍著名將領羅大綱,為兩廣邊界客家人(一說出身潮汕魚戶人家),在廣西梧州大湟江口為水賊、加入三合會,後加入太平軍。



 梁贊先生
詠春拳之名稱開始出現。


梁贊先生(1826~1901年),享壽75歲。原名梁德榮。人稱詠春拳王。傳人有人稱找錢華之陳華順。華公最後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葉問。


梁贊,廣東鶴山古勞人,在古勞出生。梁贊父親因為生下二子「德榮」,把在佛山筷子街經營中醫及跌打醫館訂名為榮生堂,因為〈榮〉字之行草書形似〈贊〉字,故人稱榮生為贊(先)生。


梁贊十八歲時先師從紅船子弟梁二娣學習欽州蛇形洪拳(南少林拳術)。後梁二娣將梁贊引薦到亦師亦友之黃華寶(四川梅花拳-詠春)門下。黃華寶亦是古勞人,與贊是同鄉。黃華寶將詠春拳秘密傳授與梁贊。並告誡不可以將此「拳」公開發揚;否則違背祖師等語。


梁贊約於1870年至1890年,在贊生堂內收徒授拳,將其畢生所學重新整理.詠春拳從此聞名。


梁贊六十多歲後,兩名兒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經離開佛山(另有一說贊有五子),不能接替父親的生意,唯有將贊生堂交托與陳華順,順為杏壇人,故改店名杏濟堂,後轉讓與他人。贊先生退休(?70歲)後返回古勞。



 梁璧先生
梁璧先生(184?-192?),梁贊長子,自小追隨父親習拳(應比陳華顺早廿十多年),後到香港與朋友經營綢緞店,後傳技于葉問。他應該是對詠春之歷史,其父之拳法刀法最為理解之傳人。日後對葉問先生影響最大。



 陳華顺先生
陳華顺(1849年-1913年),享壽64歲。順德杏壇東馬寧人,順德出生,後居佛山,以找錢為業,綽號找錢華。身材高大,臂力驚人。他知道佛山赞先生的比武事積,時常從門縫裡偷看自學,終於在卅九歲時追隨已經六十二歲之贊先生學習詠春拳。贊先生去世,華公(於1901後)於蓮花地大街缸瓦店內,教授詠春拳術。


華公於1901年至1907年間授拳,傳人共有十六人。大師兄吳小魯、二師兄吳仲素、何漢侶、雷汝濟、陳汝錦,封門弟子葉問等。


〈簡史〉


1884年 (清道光29年)
35歲時生子陳汝錦,顺當時尚未學詠春。
1888年
贊先生62歲,體力開始衰退,而兒子們皆離開佛山謀生,沒有意識承繼贊生堂。故開始找尋繼承人,當時收了39歲之陳華顺為徒.館務多由大師兄木人華-李華處理。而從當時起,贊生時常回鄉古勞。
1889年 李華去世,館務由陳華顺處理。贊生時常來回佛山古勞之間,親自教授拳術及跌打醫術。
1892年 華顺教兒子陳汝錦(8歲時)學詠春,顺跟隨贊只有四年時間。
189?年 榮(贊)生堂改名杏濟堂。
1901年 梁贊離世,陈华顺離開杏濟堂,於蓮花地大街缸瓦店內,授徒。
1904年 租得桑園大街葉家庄大祠堂,葉問11歲(1904)拜師。
1907年 退休回鄉
1911年 中风养病。
1913年 陈华顺病逝。


 陳汝棉先生
陳汝棉(1884年—1942年),廣東順德人,陳華順的獨生子,其父在他八九歲時,便教他詠春拳。由於陳汝棉在十三、四歲時,脾氣不好,稍不如意,便和別人打架,所以有貔貅棉之稱號。貔貅即是頑皮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汝棉得不到老父的歡心。華公怕他遲早會惹出大禍。稍後,陳華順自覺年事已高,欲替他成家立室。最後與鄰村昌教鄉的一個年老花洪拳教頭黎三興女兒黎好(妙顯)結婚,華公在他們婚後,因為中風的關係,隱居在東馬寧;佛山的跌打醫館,交由陳汝棉負責。



 吳仲素先生
吳仲素先生(188?-195?)。其父於佛山開設缸瓦店,因為工作方面需要找換錢幣,故與陳華順成為好友。隨後(1901年後)將缸瓦店交付于陳華顺。並將仲素與兄小魯一同受托於陳華顺,成為陳華顺首兩名弟子,故人稱吳仲素為二師兄。當時陳華顺在舖內正式開始授徒。


兩年後(1904年?)追隨華公租用葉氏桑園大祠堂設醫館並授徒。直至三年後華公輕微中風,自覺年老回鄉養病。


吳仲素遷到普君墟綫香街開設醫館並授徒。很多富家子弟,如有记盲公饼何兆初,李众胜堂少东李赐豪,英聚茶楼司库梁福初等也慕名求學。阮奇山及姚才也在此時加入。


據說戰時,吳仲素曾在香港筲箕灣設館,但時間甚短。年老後返回佛山,由姚才兄弟等前徒弟供養。



 葉問先生
主条目:葉問
葉問(1893年-1972年),佛山世家子弟,著名武術家,詠春派佛山贊先生之徒孫。1950年,於香港發揚詠春拳。著名傳人有梁相、駱耀、黃淳樑、徐尙田、招允、李小龍、盧文錦、梅逸、梁挺等,他們都遵照其遺志,把詠春拳發展至世界各個角落。故被尊崇為現代詠春拳學的一代宗師。



 不開設拳館的原因
從梁博儔起,梁蘭桂,黃華寶皆沒有設立武館之習慣。梁贊在醫館中教習,陳華順在缸瓦店內授拳,吳仲素在俱樂部中,傳授詠春拳術。葉問在香港教授期間,亦從來未有掛起招牌。葉問曾說過這是遵循袓訓,不可公開此套拳學。


理由可能是這套拳學與太平天國或大成國之反清團伙三合會有關。恐怕後人遭到危險。



 先合後分、發展詠春拳
葉問先生晚年倡議成立由其弟子組成聯誼會(後改稱體育會),得鄧生探長、同僚彭錦發及藍賢發在經濟上支持得以成立。在會中安排教授課程,葉公亦未有違背祖師訓誡。第一個訓練班由梁挺主持。上述數人實為有組織地發展詠春拳的第一代功臣。可惜後來加入者,最終因利益、輩份、子嗣等問題分歧而互相批評,再而分裂。



 詠春派源流
五枚: 嚴詠春→梁博儔→梁蘭桂→黃華寶→梁二娣→梁贊→陳華順→葉問


資料來自1990年詠春體育會出版之「詠春族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