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取代了大部分「後車路」原有的功能,也只給後車路留了一部車的寬度供公眾通行,硬生生把「路」變成了「巷」,隘門裡的燈紅酒綠也就從此慢慢褪去了繁華。讓人徒留想像。
現在的後車巷,夾在船頭行的埔頭街、瑤林街及中山路之間,全長兩百公尺,早期是最繁華熱鬧區。



隘門有巷道隘門與境界隘門兩類,有防禦、境界、緩衝功能,以作為安全防禦、區域界限、減少糾紛之用。鹿港碩果僅存的磚造隘門,位於後車巷內,上書「門迎後車」四字。.



餓鬼埕是城隍廟附近的一個小聚落一如上面那張照片所言 這一帶以前是船員歸來打牙祭之地
因船員狼吞虎嚥的吃相難看而得名(餓鬼在台語中有罵人吃相難看之意)



一旁還有一口餓鬼埕公井 井上面有一些說明文字除了較為詳細的介紹餓鬼埕的由來之外 也說明了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有井的地方就有市集 而這口公井的存在 也就記錄了餓鬼埕的所在…



餓鬼埕當時的場景



鹿港老街是由瑤林街、埔頭街兩條街所組成地上的紅磚、老舊的房子是老街的特色老街上除了販售童年玩具、古物,當然還有麵茶、糕點等…琳琅滿目的商品及好玩的事物讓人愛不釋手每到假日總是滿滿的人潮!



今天碰到神轎遶境,很熱鬧



合和行



合德堂



三槐梃秀




半邊井-昔日只有富人有能力鑿井,基於愛心,便把井一半自用,一半供沒錢鑿井的人自由取水,現雖已廢棄不用,只剩填滿泥土的井口,但仍可充分表現鹿港人甘霖均霑的人情味。



友鹿軒



烏魚子



二鹿



寶芝林



鄭玉珍



阿舍茶樓




潯海衍派





松下齋



童年往事



桂花巷這條前清時期鹿港飛帆全盛時期,行船人泊岸後尋找短暫情感慰藉的「胭脂巷」,因種植桂花飄香而名。而後開闢成警察宿舍,鎮公所在文建會的協助下,將警察宿舍轉型為「桂花巷藝文村」。


其實桂花巷不是指單純的一條巷子,而是泛指成功路到洛津國小那一個區域都可以算,以鹿港郵局到文開國小、洛津國小一帶的丁字型的所有尋常巷陌內,都屬於桂花巷。





桂花巷古井



民俗糖人



大木屐



創建於乾隆四十八年(西元1783年),主祀的是關帝爺,由漳州府南靖縣的移民奉請而來,此亦見證了漳州人曾移民鹿港的史實。其後因與泉州人爭奪地盤失勢,而退往八卦山一帶的山區。今天的南靖宮是民國六十年重修後的面貌。




所謂的「郊」,即是清代時台灣的商業行會組織,也就是大陸通稱的「會館」、「公所」或「幫」。郊的形成則與商業繁榮有關。


老人會館所在地,即為原八郊之中的廈郊會館址,同時並建有奉祀守護神蘇府王爺廟。廈郊轄商號百餘家,慶昌號居冠。慶昌號乃陳克勸所創。陳克勸在嘉慶年間來台,專營廈郊貿易,在道光、咸豐年間成為鉅富。陳有七子三孫,其中次男宗潢為舉人內閣中書,長孫為艋舺參將,次孫為五品同知,其他均為庠生。



新祖宮旁的「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石碑



本省唯一由乾隆皇敕建之媽祖廟,地位尊崇。採宮殿式建築,規格完備且氣象巍峨。廟埕石碑併立,詳載大將軍福康安平定林爽文叛變之事蹟,史物昭彰,發人省思。官服裝扮之金、柳將軍則威儀十足,蔚為特色。




相傳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起事肇亂,清廷派福康安將軍率領士兵渡海來台,途中遇上颶風,求媽祖保佑而順利抵達鹿港,為了感念媽祖恩澤保佑,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提撥官弩建「新祖宮」



嘉慶十一年(1806)重修後,道光十三年(1833)再度重修,但日據時代曾遭炮火攻擊,如今廂房已經毀壞。



敕建天后宮牌匾




新祖宮主祀掌管海上航運的女神---媽祖,左配祀「三官大帝」,右配祀「清面」---龍王尊神及「黑面」---境主公




新祖宮為「官拜廟」,每月初一,十五,朝廷文武百官均依禮「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虔誠奉拜。主祀的媽祖,除頭、手、頸為木雕外,身體為籐編,故稱為「軟身媽」。



廟前廣場



敕建天后宮碑記
天后宮田產記

重修廟宇碑記

重修天后宮記



模骨神相



兒童玩具店



中山路靠近天后宮旁沿街都是攤販



天后宮創建於民國前三百二十一年,係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由本宮分靈分香出祖的大廟有北港朝天宮,麥寮拱範宮,朴子配天宮,彰化天后宮,大肚永和宮,土庫順天宮,台西安海宮,埔里恒吉宮,枋橋頭天門宮,溪洲后天宮等共達一千餘座,信徒遍佈於台灣各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廟前的整排燈籠


   



開台湄洲媽祖



廟內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鹿港天后宮湄洲媽祖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而規模宏偉,聞名遐邇,尤其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獨具匠心,彩繪及木石雕刻,皆精緻絕倫,巧奪天工,故有藝術殿堂之稱。廟中陳列的珍貴史料及宗教文物,更是令中外人士嘆為觀止。如前清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百官的獻匾,古代碑記及本宮昔日往湄洲祖廟謁祖照片和祖廟贈與的大靈符,聖母寶璽,均是本省絕無僅有之文物。此外,尚有明朝宣德年製的進香正爐,清朝雕製的精緻鳳輦,全副儀杖等,數量之多,難以枚舉,自從湄洲祖廟毀於文革後,奉祀於本宮之湄洲開基聖母寶像,及有關湄洲文物,更受到廣大信徒重視,而成為碩果僅存的歷史瑰寶。



廟內的神像



月老



廟後方



吾家聖女牌匾



 



中央龍池



 



廟前祭品



大燈籠



廟前廣場的遊客




今天有進香團舞龍舞獅



還有男女乩童



蚵仔煎



賣很多種餅



蚵之家



奉天宮旗隊



奉天宮神將團



鹿港城隍廟又稱「鰲亭宮」,在今中山路上,即昔日鹿港大街中段。初建於清乾隆年間,由泉州府晉江縣石獅鄉分香來臺。城隍為中國古代城市之守護神,凡是祈雨或禳災皆常得求城隍,通常建在府或縣治,但人口稠密或市街繁華的城市也可建城隍廟,鹿港在清代是台灣僅次於台南的大街,故設之。
鹿港城隍廟主祀城隍,配祀文武判官、 六司、范、謝將軍、將軍爺及衙役,後殿主祀觀音菩薩、配祀註生娘娘及城隍夫人。廟曾於道光三十年重修,成為三殿式之大廟,可惜在日據時期因拓寬馬路,前殿被拆毀只存正殿及後殿,門面以水泥山牆成街屋立面,直到民國八十一年重新修護,才恢復閩南燕尾頂的型式。
廟內文物眾多,「善惡分明」銅鏡及算盤使人心生警惕,碑記、對聯、古匾、香爐皆有可觀之處,另外,廟前現存有道光三十年(西元一八五○年)所置之青斗石獅,雕琢精緻。



民俗文物館前的公園有條龍舟



歐式建築的民俗文物館在古樸的鹿港中,顯得格外突出,此處本為當地富商顯榮的豪邸,後來捐出展示一些頗具特色的文物收藏品;觀賞本館可分三點出發:華麗的建築外觀、繁複的空間格局及豐富的
傳統民俗文物。



民俗文物館



民俗文物館大門



石敢當



日茂行 創始人為林振嵩,乾隆中葉由泉州渡台,並設籍鹿港,初以販鹽致富,創日茂行,而後改營貿易有成,而成為鹿港之首富。急公好義、樂施好善、舖橋造路、捐建寺廟、資助軍需、施粥等功德,為大家所傳誦。



  嘉慶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一六年﹞,日茂行新改建工程,其建築含祠堂、左右廂房、內院、二廳、戲台庭院、馬廄、大廚房、二廚房、拜亭、子弟書房並分子弟研習及招待賓客之前後公館等,共門戶九十九,並以閩南運來之花崗石和特製紅磚為架構,氣勢宏偉,又稱為「日廟」。尤其林文濬 (林品)親題 「日茂行」與「鰲波東江」刻石,特顯其敬祖思鄉及光耀門楣之情愫。




開台薛府王爺
創建年代:傳於清康熙37年
立廟年代:清乾隆30年
主祀:薛府王爺【唐朝名將 薛仁貴】
旁祀:曾大老 清乾隆53年台灣水師左營游擊




燈籠



童年往事




彰化縣「福興穀倉」是台灣農業史的歷史建築之ㄧ,至今仍保有完整傳統的老虎窗等許多老式建築及設備,由翁縣長向經濟部及文建會努力爭取補助下,除將老虎窗特色完整保存,更規劃地方產業交流中心,以強化地方文化與經濟。



「福興穀倉」建於民國十七年左右,至今仍然保有完整傳統的「老虎窗」、粗糠穀和稻草、黏土所塑造而成的牆壁,已成為福興鄉重要的地景標誌。彰化縣可說是農業大縣,福興鄉農會從日據時代就是個農業大鄉,才能建立佔地近千坪的大穀倉




福興穀倉在縣府積極爭取下,成立全「彰化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是一個集合彰化縣地區產業交流、文化體驗、技藝傳習的多功能場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