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美麗島事件


在民進黨成立以前,台灣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反對黨。除了國民黨外,名義上還有青年黨、民社黨等,每次選舉他們也都會派候選人出來,但根本威脅不了國民黨,或者說,這些黨只是國民黨包養著的,有點兒用來宣傳看!我們還是有其他政黨!的意義而存在。所以,台灣當時基本上還是國民黨以黨領政、國民黨壓倒一切的情況。


當時有個詞:黨外。國民黨一黨獨大的統治時期,台灣社會沒有組黨的自由。在早期反威權和自由主義的組織或個人,是以雜誌等文宣來表達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到了20世紀70年代,開始通過選舉的機制,進行進一步的串聯和組織工作。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詞:白色恐怖。不解釋詞義,請大家自己去查。這個詞對於台灣的意義,大部分就是指國民黨自統治台灣以來對異議分子或嫌疑者的肅清及迫害。台灣人民長期處在這種環境裡,有話不敢說,有意見不敢表達。表面上,法律賦予大家有集會結社自由,但解釋權完全操縱在國民黨手上。


20世紀70年代以前,有所謂動員戡亂體制,國會完全不讓台灣人民改選,直到1969年之後,經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也只改選國會中的一小部分名額而已。當時,國會成員幾乎都是一些1949年跟著來台,代表台灣各省的議員。但幾十年過去了,這些人也慢慢開始老死,終於有了替補的空缺,黨外異議人士終於有進入體制內發言的機會。但是國民黨簡直就是球員兼裁判,規則怎麼玩都是他們定的,一般人怎麼能玩得過他們呢!所以,國民黨跟黨外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這時的反對運動跟更早期的不太一樣,不是鬆散的書生論政,這些人也不是無黨籍的地方士紳,而是一群行動者,懂得結合政治及社會思想去做運動。另外,反攻大陸讓人感覺越來越不現實,所以,官方的意識形態及1949年後國民黨帶來的外省政治精英的統治正當性及政治權利分配性,也開始不斷被挑戰。因此,台灣本地的政治精英人物開始成為主要的反對力量。


1979年,一本叫《美麗島》的雜誌出版了,這是由一群來自各地的黨外人士所創辦的,一時精英聚集,大有政團之勢。在一言堂的時代出版了這樣一本異議雜誌,大家看得爽,心裡出了一口氣,自然很喜歡。 《美麗島》的模式是到處設分社,每設一處分社就在當地辦演講,大受民眾歡迎,但不容見於官方。


《美麗島》高雄分社在當年12月10號國際人權日舉辦遊行活動,不料卻引發嚴重的警民大暴走,衝突規模之大,可說是台灣史上首見。


直到現在,發生衝突的原因還是眾說紛紜,有很多人說是當局派人在民眾里當托,故意攻擊警察,但到現在為止,還是沒人敢證實。


在這次事件中,活躍於黨外陣營的主要人物幾乎全數被逮捕,當時台灣的反對運動受到嚴重打擊。很多人說,蔣經國被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開放的腳步。但不管怎麼說,這件事的結果,以及後來的審判,的確讓很多政治冷感的台灣人開始思考一些政治及台灣前途的問題,成為一個啟蒙的起點。


1980美麗島大審改變了陳水扁的一生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一切似乎都開始煥然一新,國民黨在台灣的嚴密體制也開始出現了些微的鬆動,一切都要從這年的美麗島事件大審開始。


《美麗島》雜誌的核心人物被一網打盡,當時黨外參與者皆有坐牢的心理準備,所以這次運動的悲劇色彩頗為濃烈。這個政團可說是瓦解了。經過審判後,核心八人通通被判叛亂,分別是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呂秀蓮、林弘宣。被判有罪是可預期的,但其影響及後坐力是相當大的。


這次審判不僅引起全台灣民眾的關心,國外的人權團體及媒體也很關心。國民黨為了展示開明作風,雖然這是一次軍事法庭審判,但也沒像以往做太多的限制與操縱,因此各大報皆可找到判決及答辯全文。雖然法庭上擺滿了襲警的證物,但這些答辯,已經不僅僅在於是否有襲警的層面,而上升到了對台灣前途的關心、定位的政治層面。法庭似乎變成了他們的政見會場,一個個輪流侃侃而談。


有一個關於美麗島大審的笑話是這樣的:當年美麗島軍法大審時呂秀蓮有一條罪名是說了打拼兩個字,這兩個字在閩南語裡是努力、奮鬥的意思,但當時的軍事法官不懂閩南語--又打又拼,這不是叛亂是什麼?於是又罪加一等了。


因為信息如此透明,這些言論也為台灣民眾新開了一扇窗,上了一次值得好好思考的政治教育課。的確,這些言論如解除軍事戒嚴、國會全面改選等,雖然在當初被視為洪水猛獸,倡議者也被冠以叛亂分子、野心分子等惡名,但這些訴求在30年後的今天看來都已經是理所當然的權利。


在美麗島軍事大審的同時,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台灣的滅門血案--林宅血案,林即指當時正在接受大審的主嫌之一林義雄。在2月28日這天,他的母親在自宅被人刺了13刀,7歲的雙胞胎幼女各被刺一刀喪命,而長女被刺六刀重傷,後經急救脫險,林義雄的妻子則因外出而倖免於難,此案震驚海內外。兇手手法極為專業,以短刺刀捅入,接著橫向反鉤,刀刀置人於死地。


因為時間正好在大審的敏感期間,又因剛好是2月28日,因此很難不讓人往政治謀殺的方向聯想。當然,就算真的是國民黨幹的,他們也不會承認,因此警方設定為國際陰謀集團的罪行。但當時不少人認為,林宅血案是國民黨當局在美麗島事件後,為了壓制日益崛起的黨外反對運動,所採取的殺雞儆猴的血腥示警手段,旨在警告所有台灣人,挑戰國民黨權威者,必將在台灣重演二二八事件。當然,我們現在看來這樣的聯想缺乏證據又太過主觀,但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這個理由似乎又成為最合理的解釋,警方當初偵辦的方向反倒顯得荒謬不堪。


後來林義雄還在獄裡,林家生活困難想把房子賣掉,但沒人敢買,直到長老教會將它買了下來作為教會來使用。每年的2月28日,除了紀念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外,大家免不了想到的就是林宅血案。每年在這裡也辦紀念的音樂會,總是上新聞。但林宅血案終究成了懸案,到現在還沒破案。每次一說到這件事,年紀稍長的人總是變得很沉重。在台灣,不分政治立場,對林義雄總是抱著尊敬的態度,稱之為人格者(閩南語,人格崇高者),總覺得台灣虧欠林義雄很多。


在另一方面,這次美麗島事件審判的辯護律師團裡,也都是一群年輕且不畏強權壓力的熱血律師。雖然這是一次可預見的審判,但他們經過不斷努力,從幕後走到台前,在這次審判後紛紛投入黨外運動,成為後來反對運動的中堅,甚至風雲際會成為政治場上的要角,如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等人,都是當時的辯護律師。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次的辯護,幾乎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而在國民黨一方,當時負責給政府化裝的新聞局長就是宋楚瑜,他在那時是國民黨栽培的明日之星,他也很盡責地做好一個發言人的角色。而後來幾十年裡,兩方中堅分子的不斷交鋒,恩恩怨怨糾纏了幾十年,雙方人馬在政壇皆起起落落,分分合合,故事好不精彩,留著慢慢說。


現在台灣藍、綠在那邊吵吵鬧鬧的,但很少有人會否認美麗島事件是台灣加速開放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具有分水嶺的意義。台灣經濟發展牽動的參政意識,以及要求資訊的流通,均使政治多元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正是以前那些人敢於爭取,現在台灣才有吵吵鬧鬧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