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屏東縣龍舟賽在東港舉行,為東港黑鮪魚季的系列活動之一,競賽地點在東港鎮東港大橋至進德大橋間舉行,東港鎮公所結合黑鮪魚季擴大辦理,歡迎遊客到東港一日遊,體驗東港的觀光魅力。。



停靠在岸邊的龍舟



男子組冠軍20萬元、女子組冠軍10萬元,冠軍隊伍還可享黑鮪魚大餐



兩隻隊伍奮力起跑



端午龍舟賽在台灣已行之有年,是一項傳統的民俗競技



不過每到這節慶天氣炎熱真讓人吃不消



敲鼓者讓伐槳者跟著鼓聲節奏前進



快到奪標旗時,前方人員會掛在龍頭前,伸長手臂準備奪標



先奪標旗隊伍者,贏得進級比賽



每完成一場賽事,插旗小艇會再插上新旗



以下是用連拍再做成gif檔的奪標畫面


Photobucket


起跑畫面


Photobucket


各種奪標瞬間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河岸風光



今天陽光很強,還好有這遮陽棚



轅門



東港東隆宮,位於台灣屏東縣東港鎮東隆街21-1號,是一座道教為主的廟宇,也是南台灣著名王爺信仰重鎮與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另祀玉皇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觀音菩薩、太上老君、倉頡先師、孔子先師、孟子先師、水仙尊王、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等神佛聖賢。



廟前宏偉的牌樓



東港迎王,俗稱東港燒王船,是閩南人特有之祭拜王爺儀式與文化祭典,主要以祭拜溫府千歲為藍圖,即成為台灣極富盛名的宗教盛事與觀光慶典。


 


溫王成神之後,經常在閩浙沿海地區顯靈,每常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字之巨船出現,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自後王船所及之處,必造福地方,庇謢百姓。福建的泉、漳二州,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臺灣早期因地廣人稀,溫王爺未曾在台出現,直到明、清兩代,移民渡海來台者日眾,出海的漁民恆以溫王爺為其精神之所寄,約在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年)東港地區設置巡檢署,福建泉、漳兩州人士定居東港時均奉祀溫王爺以保平安,迄康熙四十五年(西元一七0六年),距今近三百年,東港海岸上發現神木漂來,神靈顯示溫王欲在臺灣定居,東港居民相信王爺是為地方造福,興隆有望,將神木興建溫王爺廟,名為「東隆宮」,此即臺灣溫王信仰肇基之始。



太平盛世,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宣揚大唐德威。一次乘船出巡不幸在海上遇險,三十六人全部罹難無一倖免,據當時幸運生還的水手與侍從目睹,三十六進士喪生之時,有聞仙樂飄奏,海上即時呈現一片祥雲紫氣,世人咸認溫鴻之死乃解脫而成神,貞觀皇帝得聞此一訊息,痛失功臣之餘,復信其成神之說,乃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祠春秋致祭,敕封永享人間香火,並下旨建巨舶,名為「溫王船」,內奉溫王爺及其結義兄弟之神位,於清醮畢送入海中,王船上有禦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八字,敕告天下,凡溫王船所到之處,百姓府官一體奉迎,均應殺豬宰羊設祭,大事供祀,以慰溫王在天之靈。



相傳,玉皇大帝為懲罰惡民,特派瘟神下凡罰惡,但因瘟疫而死者卻不計其數,後因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則特派王爺下凡,召回瘟神、賞善罰惡、除病救民,也因此造成往後王爺信仰與瘟神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常常需將載有王爺神像的船(王船),放出海漂流或火化,送走王爺,為全鄉帶來祥和吉利。後來王爺信仰逐漸升格,人們把王爺視為保境安民的大神,則以透過燒王船等祭典祈福保安。



 



王船祭三年一科,造王船是大工程,兩年前就開始一點一滴進行,王船造好,擺在東隆宮前廣場供信徒膜拜「王船大爺」。王船祭進行一週,前後重要儀式有「請王」、「繞境」、「法會」、「送王」。


東隆宮的山門醒目,格局方正、金箔貼滿山門,耗資八千多萬興建,約四層樓高,主體為鋼筋水泥結構飾以石雕及安金木雕,其規模尺寸堪稱全台第一



 



很有特色的旗桿



東港東隆宮主神王爺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隋朝隋煬帝大業五年(西元六0九年)歲次己巳年十一月一日。屬山東濟南府曆城縣白馬巷人,書香門第,自幼聰穎,稍長文武兼備,交遊廣至四方,風雲際會,適逢於唐朝貞觀年代,皇帝李世民微服出遊,遇險困危,溫鴻捨身救駕,功居其首,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其時救駕者三十六人,一併賜封進士,且與之義結金蘭,皇帝酬功任他出仕山西知府,到任後政通人和,清廉愛民,興學育才,地方大治,民稱父母;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群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溫鴻用兵如神,舉兵直搗賊穴,賊酋授首,群賊四竄,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溫鴻班師回朝,受上誥賞,策封王爺。


   


執士牌與儀杖



廟前廣場



東港肉粿很有名,配料有香腸,瘦肉與蝦猴和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