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年幼時就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分為A、B、O、AB已是眾所皆知的常識,甚至有人喜歡把它用來分析人格特質。也不過110年之前,人們不知血液有類型之別,許多輸血的病人莫名其妙死去,當時的醫生根本不知是血型出了問題。1901年,奧地利醫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Karl Landsteiner)發現了血型,這個劃時代貢獻,嘉惠了億萬世人……



(舊奧地利幣1000先令,以蘭德斯坦納為頭像)


【發現A、B、O型】
1900年,蘭德斯坦納在《維也納病理研究所》工作時發現,有些不同兩人的血清混合後,發生了紅血球凝結現象,這現象如果發生在「受血者」身上,會危及「受血者」的生命,蘭德斯坦納於是決定探究其中原因。蘭德斯坦納,用22位同事的血液交叉混合,將實驗結果編寫在表格中,仔細觀察這表格,他發現了人類血液可分成3種類型:A、B、O。



(19世紀的輸血方式,沒有血型檢驗,而且「捐血者」直接傳給「受血者」)



(現代的輸血,都是採用血袋,整個捐受流程既衛生又準確)


【學生發現AB型】
1902年,蘭德斯坦納的兩名學生把實驗範圍擴大到155人,發現除了A、B、O三種血型外,還存在一種較為稀少的第四種類型,後來稱為AB型。


【醫界的確認】
1927年,經國際會議公認,採用蘭德斯坦納原訂的字母命名,確定血型為A、B、O、AB四種類型,從此現代血型系統正式確立。蘭德斯坦納也因這個重大貢獻,在193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經抗體血清測試得到的血型結果)



(《相容血型表》,有『小圓圈』的,表示捐受二人血型相容。


早年,人們以為O型是萬能血型,如今發現只有「O型陰性」是萬能的,「O型陽性」的捐血者,則只能捐給「A、B、O、AB」陽性的受血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