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山朝聖寺

三義道場創建於民國九十一年,屬新興佛教勝地,乃上地下清法師創建,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雙連潭108號,毗鄰森林雕刻公園、不遠山莊。 一、大殿簡介   上地下清法師之於書畫、藝術略有鑽研,走遍國內外各道場,深悟佛法延續傳承,寺院建築及佛像雕塑,佔有不可忽略地位,因此道場莊嚴及歷久性,佛像之選材、塑型便是重要一環。   五方佛高約20尺是約700年之寮國檜木雕刻、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約16尺以台灣千年紅檜刻製、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約16尺是寮檜雕刻而成。明王殿五大明王(每尊20尺)則是300年以上寮國檜木雕刻。大殿中間走道兩旁有四十八願接引佛。佛像堪稱國寶級工藝品,佛像碩大、雄偉壯觀,形貌栩栩如生,如人禮拜,自然而生起肅敬、清涼之心。大殿外牆左右兩側分別立有石雕地藏.觀音說法圖,兩堵照壁各長8米×高13米並延請經驗豐富老師傅歷二年打造而成刻工細膩。大殿外,五觀堂前立有藥師佛七寶塔,平時多繞佛塔則可消除病苦業障、增福延壽。 二、龍觀音園區   銅鑄龍觀音全高約80尺,屹立於大殿東單方位,每為信眾、遊客膜拜重點,有誠則靈。龍觀音於民國97年7月完成裝臟儀式,其臟寶珍貴殊勝難得,有五百年古器普巴杵及印度白檀木佛塔、七世解脫丸、佛舍利、羅漢舍利、275種所依聖物總集、泥繪製咒語、龍藏120冊、顯密諸大部經即一切陀羅尼與諸多歷代上師、大修行者之文鈔、法衣、聖物、舍利、甘露丸、象王財神、一切吉祥解脫護法、祈願滿願等咒輪、五寶、古錢、分別安裝於佛身之頂輪、心輪、中脈、底座等處,可謂工程浩大。其集一切大圓滿、大吉祥、大解脫、外障不侵、成就受用福運無盡。 三、山門.諸天殿.寶瓶龍觀音許願池   牌樓式山門係全木結構八柱三間,木材採用巴西花梨木,中間主柱圓徑80公分,一柱成型無有銜接,山門總高約有14米,額枋斗拱皆雕刻點綴金箔提花,壯觀雄偉。   諸天殿主供彌勒菩薩及二十四諸天神,國內一般寺院較少築此殿。本殿為全木五門重檐歇山式結構,仿古式推拉門,門窗皆有八吉祥、花鳥等雕刻,殿堂周邊加做美人靠供人休憩、歇腳。 銅鑄彌勒菩薩總高約5.33公尺,總重量約12噸,二十四諸天神每尊總高約7尺2,寮國檜木刻製,衣袖帽冠間錯金箔壓飾線條,此金箔皆是參加地清上人八關齋戒的戒子所共同發心。 許願池主架構以寶瓶龍觀音為首,寶瓶淨水泫瀉而下象徵法水長流。雙潭則以本寺位於雙潭村之意謂,追溯古早本區確有兩潭相連並以此為地名。又地清上人專弘淨土法門,藉此潭引喻有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之依報莊嚴。 四、露天淨土壇城簡介 進入本寺山門,首入眼簾,即是景觀雄偉的露天道場。露天道場築有二壇城,前壇是藥師壇城,中間供奉藥師琉璃光如來,兩旁立像是日、月光菩薩(皆以漢白玉石精雕而成)。壇城前兩側是護法神哼、哈二將,係採青斗石打造高約23尺。   後壇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壇城。漢白玉石雕十八羅漢列兩旁,壇城整座迴廊係遠赴大陸請專家精心打造,以木榫一段一段組合而成,造型優美精緻,頗有江南庭院風貌。立於壇城正中的是高約50尺銅鑄接引大佛。迴廊內環列是三十二彩繪石雕觀音,彰顯菩薩之大悲行願而展現不同造型。壇城外圍兩側分別是送子觀音及水子地藏,遊客可許願求子,所謂有誠則靈,虔誠祈求,必能隨願所成。 五、沙彌親子公園   壇城後面是沙彌親子公園及石林景觀、遊憩小涼亭。數百噸重的山石全來自素有盛譽的花蓮,顆顆紋路 清晰質感優美,色澤鮮明,皆是上乘之選。仔細觀看,其中有肖似文殊菩薩坐騎青獅及普賢菩薩坐騎白象,更有自然剝裂似如密宗之辯經臉型者,饒富趣味。 此壇東單供奉大梵天王(四面佛)一座及四大名山勝境五百羅漢照壁,雕工手法細膩,人物栩栩如生。整座公園及石林造景之佈局係出自創建人上地下清法師之手,法師具深厚藝術底子,眼光獨到,思惟豐沛,建設道場,風貌迥異於傳統寺院建築,打破舊觀念,創建更賦以人文藝術觀的佛教道場。   後山更有竹林小石徑,深深密意,適合尋幽,偶爾一聲鳥啼,此起彼落的蟬鳴,石縫間無名小花,直挺挺綠竹,憑添幾許禪意。亦可舒展胸懷,豪邁地深呼吸,大口吸進森林釋出的芬多精,沁涼的大自然氣息令通體舒暢。更可登高遠眺對岸三角山,三義美景,盡收眼底。


arrow
arrow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