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雄鳳荔季

2020高雄鳳荔季「大樹活荔旺」活動,在大樹舊鐵橋濕地生態公園熱鬧登場,大樹最重要的農產品就是鳳梨和玉荷包荔枝,據統計,平均每年鳳梨生產面積約860公頃、產量3萬3500噸,目前90%都已銷售一空;玉荷包荔枝生產面積約1800公頃、產量1萬2000噸,也有信心能在6月售完,高雄興旺又美好。 大樹區因特有的土質及水質,向有「水果之鄉」的美譽,今年初受到寒流影響,增加玉荷包開花機會,整體產量也因此提高。 今年活動移師舊鐵橋濕地公園舉行,內容活動精彩,加上天候穩定好轉,吸引不少民眾攜家帶眷,前往品嚐鳳梨、荔枝的鮮甜滋味,現場也有多達30攤的美食攤位、農特產品展售市集,並舉行鳳荔公益拍賣活動,最後以超過6萬的高價賣出,拍賣所得將捐助公所辦理老人送餐服務,活動之餘兼做公益。

三和瓦窯

三和瓦窯,是高雄大樹地區原本興盛瓦窯聚落的一環,查考的資料於1918年日治時期登記始業,距今已近百年的歷史。隨著機械化腳步的進展及社會文化結構的改變,新型態的建築構造形式,迫使傳統紅瓦漸漸淡出營建市場;台灣瓦窯產業自60年代後快速沒落,一家家相繼歇業。大樹興盛一時的瓦窯產業,如今僅剩竹仔寮(竹寮里)的三和瓦窯,孤獨守著傳統瓦窯的最後生機。

三和瓦窯的歷史與轉變

歷經瓦窯業蕭條苦撐的慘澹歲月,適逢政府開始重視本土文化的整理與維護,開啟了新契機,得以繼續堅守這項傳統產業。至今仍秉持傳統、繁瑣的窯燒方式來燒製古味的建材,對台灣許多古蹟、古厝等建築的修建工程,有著緊密的聯結。第四代窯主老李,有著一份對於傳統瓦窯產業文化的執著;李窯主在思忖瓦窯如何改變之餘,汲取結合社區力量的想法與經驗,匯集了一群衷情於磚瓦產業文化存續的朋友,為台灣百年的傳統瓦窯,灌注文化生命與內涵。於是瓦窯在產製傳統磚瓦建材之餘,開始了瓦窯文化導覽、磚雕工藝與商品設計行銷的結合,也使磚瓦傳統產業文化有更多樣性及更具設計感的發展。

三和瓦窯 傳承文化新生命

民國100年正式成立文化創意的團隊,將磚瓦這個漸顯古老的產業,以「社區工藝網」的發展概念,融合創新思維,蘊育出創意設計的工藝呈現;讓文化創新卻不失古意,結合現代生活亦涵括傳統的面貌傳承。諸如磚雕杯墊、茶盤、名片架、燈飾、習字磚、燭臺、公仔等等,包含了現代生活機能性的發想,也讓人看見磚瓦的美麗企望能延續嶄新的文化生命!現今三和瓦窯正積極轉型朝向結合「休閒、產業、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型態發展,希望能再創瓦窯產業的新生命,延續代代相傳的火光。


arrow
arrow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