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又稱「釋迦牟尼」、「釋迦如來」、「釋迦世尊」、「釋迦佛祖」、民間簡稱「如來佛」或「佛祖」,佛教創始人。


  釋迦是部落的名稱,意思是:「能」;「牟尼」可譯作「文」 ,是一種尊稱,含有「仁、儒、寂默、忍」等義,意譯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釋迦牟尼,公元前560年,出生於印度東北的藍毗尼園,即現在的尼泊爾南部邊境內。父親淨飯王是迦毗羅衛城這塊土地的國王,所以,佛陀是出生在一個王宮貴族世家,為釋迦國的太子,家境相當好。


  為使兒子釋迦牟尼能繼承王位,淨梵王極為小心的保護養育他,並教導他一些世俗統治者的技巧。後來佛陀與他的表妹耶輸陀羅結婚並育有一子,然儘管出生在堂皇奢華的世族,卻也讓佛陀對宮殿以外的世界產生好奇而興起了窺探追究之心。


  佛陀長大後,在一次他出遊東南西北四大城門的時候,分別親睹飽受疾病之苦的老人、病人、死人和苦行僧;也在鄉間的樹下看到虫被鳥食,鳥被鷹啄的弱肉強食相,而這些景象使他內心感到相當的震驚與衝擊,由此體會了人間生、老、病、死等苦痛。又在一次外出巧遇一位流浪的聖人,並得知那是一位已經掙脫世俗諸惡的人後,佛陀就下定決心要效法他出家悟道。於是他悄悄離開妻子與孩子,二十九歲時,一個人騎著馬離開了王宮,出家修道,時值 二月初八 ,因此,此日稱為「佛出家日」。


  剛開始,跟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佛陀修的是極嚴厲的苦行生活,不論環境多惡劣,他裸身在鄉間流浪,齋戒、不浴、不眠,即修持沙門主義信徒所謂的苦行,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在一次燙沙上禪修時,一位村婦供他一碗羊奶,佛陀喝了恢復體力。於是他得到一個結論,即苦行是無效的,唯有尋中道來開悟,主張所有事物都要適度,在不過量的前提下,吃足夠的食物以及充分的睡眠,來維持身體健康。經過六年的苦修,三十五歲時,在 二月初八 夜的修禪中,在一棵菩提樹下,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終於領悟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空」的哲理,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對遠離生死輪迴之道獲得證悟。雖可直接進入涅槃,但因為佛陀憐憫受苦的人類,決定在世間教導他所修得的離苦之道。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並到處說法,組織僧團,開始長達四十五年的傳教活動,啟發世人心智,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


  釋迦傳教的對象,包括當時社會各個階層,很多王族和富豪都給予他很大的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傳道時不分階級,男女老幼一視同仁。他常用淺近的比喻,隨機說法,傳道極順利,于是信奉的人數日增。後來信徒日益眾多,就取代了印度原有的宗教,建立了龐大的佛教僧團,度化了無數的出家與在家弟子,使他們找到人生永恒的依歸。他所傳達的佛教思想文化,經世代相傳,早已蔚成東方文化的一大主流,且為世界歷史留下豐富精湛的文化寶藏。


  釋迦在傳教初期雲遊四方,居無定所,後來為了適應雨季和集會,於是建立了寺院,以後又制定了僧眾共同遵守的戒律,這就是現今寺院的起源。


  釋迦在八十高齡時患了重病,最後死於拘屍那迦城(今印度聯合邦迦夏城)外河邊一片茂密的娑羅林中。釋迦入滅後,遺體火化,佛舍利(遺骨)分給了各國的使者,被視為聖物,並建塔供奉。


  相傳釋迦牟尼誕生時就會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唯我獨尊的「我」,並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頭頂上天,腳踏實地,尊重自己靈性的開示,掌握自己命運的鎖鑰。正當佛祖講話時,突然天雨花香、九龍吐水,因此在這天有些寺廟的僧侶會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稱「香湯」,仿效這種情景為釋迦像沐浴,因此稱作「浴佛節」。浴佛的儀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淨地舉行。浴佛的方式是在廟寺前置一小浴亭,亭內供釋迦小像,旁貯浴佛水,佛水是藥草煮煉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勻水淋佛,即飲之。
  舉行浴佛大典的佛寺,大多也會舉行放生法會,以結善緣,增進功德。浴佛除了紀念佛祖的誕生外,還有潔淨世間眾生心靈的作用。


  釋迦所悟解脫人生的道理,乃是由道德上的無垢,而非由禁欲,從生生死死的大海中解脫出來,換句話說,行純潔的道德,才能跳出大道輪回而終獲永生。


  佛教於東漢時自印度傳入中國,成為民間普遍信仰的宗教之一。


浴佛節:


  浴佛的儀式是源由於佛祖誕生時受浴的情節。相傳釋迦尼誕生之時,天雨花香,仙樂飄飄,並有二股淨水從天上如瀑布般的瀉下,一股溫和,一股清涼,為初生的佛陀沐浴,眾神齊賀佛陀的誕生。而「浴佛節」就是為了慶祝釋迦牟尼佛的誕生。


  佛門子弟依例於這一天舉行浴佛儀式,準備素菜、素餐到佛寺參拜,各地的佛寺於這天點燈千盞,典禮非常的莊嚴盛大。當日一早開始即頌經不斷,待浴佛時,將小金佛浸於盛裝香湯(浴佛水)的小盆中,由僧尼和善男信女們依序經過小金佛前,用小勺搖起香湯,自佛像的頂端灌下。此舉不僅有潔淨佛身的作用,信徒們更相信,浴佛之後的佛水,飲用後可以治病長壽,因此大家爭相飲用,有的信徒們更用瓶子盛裝回去供奉。


  由宋朝開始,這一天除了浴佛儀式之外,也有「結緣」及「放生」的活動。


  結緣,是指信徒平日在家中捻豆唸佛,並將唸過的佛豆收好,到了浴佛節這天,煮豆齋僧。各院僧尼在浴佛節前,沿街向信徒施索,也是屬於結緣的一種。


  放生,有些佛寺在浴佛節這天,會舉行放生法會,例如將烏龜送回大海,將魚放回江河,放鳥歸林,普渡眾生,建立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