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觀念篇


※什麼環境什麼時間需要防手震


 手震無所不在,只要是徒手持機,多多少少都存在著震動的問題,差別是每個人的穩定程度不同,或是按下快門瞬間的不自主位移。有人以為光線不足的日出、黃昏或是室內才有手震的問題,但其實在光線充足的戶外環境,也有可能發生晃動的不穩定狀況,因此,防手震功能幾乎是隨時都會用得到,不過我們也提供一個簡單的判別方式「安全快門」,讓大家有個遵循的依據。


※安全快門


 到底要多快的快門速度才能避免拍出模糊的照片呢?在這兒我們提供一個簡單的計算方式讓大家參考。參考公式是「焦長分之一」。假設我們相機上所裝置的鏡頭是200mm,那麼安全快門就是1/200秒。
 從這個參考公式來看,當我們使用愈長的鏡頭時,愈需要更高的快門速度,才能避免震動。如果沒有辦法提高快門速度,就必須依賴其他的方式來輔助,例如使用單腳架或是三腳架來穩定相機。
 使用單腳架或是三腳架終究沒有徒手拍攝來得方便,因此近年來相機大廠也發展了不同的新技術,來避免晃動、提高拍攝品質。


二細說防手震的技術


 近年發展的防手震技術主要有二大潮流、一是利用數位影像處理技術的電子式防手震技術,另一種是利用機械結構運作的硬體防手震技術。鏡頭防手震是發展較早的技術,也多運用在長鏡頭方面為多。為了達到防手震的控制,鏡片組及機械結構會變得複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重量及成本。


 最完善的防手震技術:Anti-Shake CCD。由於是裝置在機身內部,因此不管機身裝置什麼鏡頭,都能達到防手震的目的。


※電子防手震


 電子防手震的作動方式,是由相機根據振動的程度,在影像資料取樣以及圖像合成時,透過軟體計算的方式來彌補振動所帶來的影響。例如SONY多數具有防手震性能的消費型數位相機。


※光學防手震


光學防手震大至分為兩種


一為鏡頭防手震、用移動鏡頭組來導正光線,經由鏡頭內的角速度感知器,檢知鏡頭晃動程度,在機身內的電腦計算後,將應補正量由鏡頭內的機械結構移動鏡片,往反方向回饋修正,達成防手震的效果。這類內建在鏡頭內的防手震方式,各廠有自己的命名方式。像Canon的防手震稱為IS (Image Stabilizer),Nikon稱為VR(Vibration Reduction),而Sigma則以OS(Opital Stabilizer)稱之。


一種是CCD防手震,用移動感光元件(大多是CCD)的位置來接收因為晃動而偏移原先位置的光線。兩種雖然構造不同,但都是一樣利用機械原裡來修正拍照時手部的晃動,讓拍攝出的相片不會因為手的晃動而造成模糊。


一般防手震的選擇以鏡頭防手震大於CCD防手震大於電子防手震,但價錢剛好相反,所以要自己斟酌考量,不過光學防手震可不是萬能且毫無缺點,舉如一但開啟光學防手震,電力消耗會變得很快 ,還有就算開啟了這項功能,也無法修正景物因為移動所造成的模糊,以及對於手持相機拍夜景時所造成的模糊,也無法有效修補,因這拍攝夜景時的快門速度以經低於光學防手震所能補救的範圍。


三防手震的正確觀念


 是不是啟動了防手震就天下無敵呢?防手震的確能有效的提高影像的品質,但震動的緩解,仍植基於良好的持機姿勢及臂力。換句話說,想要讓防手震提高照片的品質,如果你有良好的姿勢,則防手震機構能在更低的快門速度下發揮作用,突破更大的限制。


 不過原廠也提醒,防手震是在徒手持機時使用,當配合三腳架時,請關閉防手震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