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英文名稱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計算機採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為多種,包括:快門優先、光圈優先、手動曝光、AE鎖等模式。照片的好壞與曝光量有關,也就是說應該通多少的光線使CCD能夠得到清晰的圖像。曝光量與通光時間(快門速度決定),通光面積(光圈大小決定)有關。


    我們如果想要得到一張色彩漂亮、明暗分明的影像,就要讓感光體(傳統時代的感光體為軟片,DSLR時代則為CCD或CMOS感光原件)得到適當的曝光。而所謂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讓感光體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


    曝光的計算方式為:


    曝光 = 光量(光圈容許進入的光線強度)X 時間(快門允許進入的時間長短)


    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曝光程序,是由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門的時間搭配組合而成的。


    所謂的標準曝光值,以現在的測光表設計,都是把整個畫面曝光量平均到中間灰,也就是18%的灰值。中間灰的輝度(反射光線的強度)接近人類的膚色或是天空的藍,我們可以藉由觀察「灰卡」,來知道中間灰它大概的表現。


    一般來說,現在我們要得到一個正確的曝光,通常都是藉由相機內建的測光表來幫我們計算合適的光圈快門組合。測光表藉由不同的測光方式,將所測得的現場光平均成中間灰,然後調配光圈快門來達到正確曝光的目的。



 
依左至右分別為平均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



    為了得到正確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確的快門與光圈的組合。快門快時,光圈就要大些;快門慢時,光圈就要小些。快門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後根據你選定的快門速度自動決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後根據你選定的光圈大小自動決定用多少的快門。拍攝的時候,用戶應該結合實際環境把使曝光與快門兩者調節平衡,相得益彰。


    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這個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當前測出正常的曝光組合為F5.6、1/30秒,如果將光圈增大一級也就是F4,那麼此時的快門值將變為1/60,這樣的組合同樣也能達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組合雖然可以達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攝出來的圖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在DSLR中內建的測光表,一般都具有下列的測光方式:


平均測光


    平均測光將整個畫面的現場光作平均計算,然後求得中間灰值。


中央重點測光


    中央重點測光以畫面中央為主要加權部分,然後佐以四周的現場光,再計算出中間灰值。


點測光


    點測光只截取畫面中央約3%~5%的範圍作計算,求該點的中間灰值,這對復雜環境光的拍攝相當方便。


分區測光


    每一家像機廠商都會研發出自己獨特的分區測光方式,來因應各種不同現場光的曝光計算,例如CANON的21區分區測光、或是NIKON的3D矩陣測光。這些測光程序會依據環境的不同作變化計算,求出最適合的曝光量。



 
CANON的21區分區測光(圖片來源為日本CANON網站)



    在前面我們已經為大家上過了光圈與快門,裏面提到光圈每一個號數的差距、跟快門每一個段數的差距,都是稱為一級、一格或是一檔。不管是光圈或是快門,每一級之間相差的曝光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


    F4跟F5.6相差了一級、1/15s跟1/30s相差了一級,這兩種情況相差的光量是一樣的。


    F5.6跟F11相差了兩級、1/60s跟1/250s相差了兩級,這兩種情況相差的光量也是一樣的。


    這樣來看,在一個曝光組合決定好之後,還是可以增減光圈跟快門的段數作變化,而不會影響到最後的曝光值,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假設我們現在測出來一個曝光組合是 F5.6、1/250s,但是為了要用大光圈拍人像來獲得淺景深,我們可以把它變更成F2.8、1/1000s。


    其中,因為光圈向上前進了兩級(F5.6 > F4 > F2.8),所以相對的快門要向後退兩級(1/250s < 1/500s < 1/1000s)。這兩個組合的曝光量其實是相同的,經由這樣的計算調整,最後我們可以得到大光圈的拍攝方式、又不會影響到最後的曝光值。


手動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攝時都需手動完成光圈和快門速度的調節,這樣的好處是方便攝影師在制造不同的圖片效果。如需要運動軌跡的圖片,可以加長曝光時間,把快門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門要加快,曝光要減少。雖然這樣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對於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時間更不允許。


AE模式


    AE全稱為Auto Exposure,即自動曝光。模式大約可分為光圈優先AE式,快門速度優先AE式,程式AE式,閃光AE式和深度優先AE式。光圈優先AE式是由拍攝者人為選擇拍攝時的光圈大小,由相機根據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為選擇的光圈等訊息自動選擇合適曝光所要求的快門時間的自動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動、快門時間自動的曝光方式。這種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優先考慮景深的拍攝場合,如拍攝風景、肖像或微距攝影等。


曝光補償,你用過嗎?
曝光補償,有什麼用?
曝光補償,該怎麼用?


一、 曝光補償的原理
所謂曝光補償就是我們根據相機所測得的曝光值(EV值),再作增加或減少的動作,是為曝光補償。大部分不知道曝光補償原理的人都會相信相機所測得的曝光值,而根據這個曝光值來拍照,但在某些情況下若完全依據相機的測光指示來拍照,則常有可能拍出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多的相片,這是因為在須作曝光補償而沒有作的情況下所產生的誤差。
們就來談談為什麼有些情況下須作曝光補償,其原理何在,首先我們都了解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的光度是一樣的,但是光亮的物體或白色、淺色的物體其反射效果強,而暗色或深色、黑色的物體則可能完全或大量吸收光線,所以反射能力弱,所以當我們在拍攝一個會大量反光的物體時,如白色花朵,有大量白雲的天空或陰天白色天空、白色沙灘、水面、白牆等等,這些反光物將光線大量的反射到相機系統來,而相機的反射式測光系統即會判斷當時真正的光線亮度,而作出錯誤的判斷,將光圈縮小或快門速度變快以減少曝光,其結果是造成曝光的不足,這是因為真正的光線強度並不如反射後的光線強度,所以您所拍攝的主題是很容易反光時,不論強弱或天氣的陰、晴,都得作曝光增加的補償,也就是作+EV的動作。



相反的凡是暗色或深色、黑色的物體都會吸收大量的光射,也就是無法反應正確的光值,如深色的森林、岩石、背景、牆壁等等,因為大部分的光線都被這些深色景物吸收,所以當相機面對這些景物測光時會誤以為當時的光線微弱,而將光圈放得過大或速度調慢以增加曝光,其結果是拍出來的相片呈現曝光過度的現象,所以遇到這種現象時,我們都得作曝光減少的動作,也就是根據相機所測得的曝光數值再作-EV的動作,才能拍出曝光正確的相片。



除了以上會反光及吸光的情況外,另一種情況是不須作曝光補償的,那就是您所拍攝的物體是中間色調或中間色調佔絕大部分畫面,而所謂的中間色調就是不太會反也不太會吸光的土黃色、灰藍色、灰色、綠色、紅色等,如黃種人的手背顏色就屬不反光不吸光的中間色調,大片的綠草地、土黃色的岩石、山壁……等都屬中間色調,當我在拍攝這些中間色調的景物時,我們就可以相信相機所測得的測光值,而不必再作任何曝光補償的動作。



所以曝光補償的原理就是物體反光或吸光原理的延伸,我們只要單純的記住,當我們拍攝光亮、淺色會反光的景時要作+EV的動作,當拍攝物體是深色、暗色、黑色會吸光的物體時要作-EV的動作。而拍攝中間色調景物時則可完全信任相機,而不作EV值的加減,這三個要點就可拍出正確的曝光的相片了。



二、 曝光補償的原則與方法
在了解了曝光補償的原理之後,我們也必須正確的了解曝光補償的原則與方法,才能作出適當的補償,否則補償過多或過少都是無法求得正確的曝光,拍出曝光正確的相片。



而對於曝光到底要增加或減少多少的原則,通常是要視被攝物的反光、吸光程度或其所佔面積的大小而定。如我們在拍片沙灘時,若正值陽光充裕的時刻,則沙灘的反光度會非常的強,但我們並不能只依據其反光的強度來作曝光補償的依據,因為另一方我們也必須參考其在我們取景範圍所佔的面積大小來作判斷,若整片沙灘佔了全體畫面的70%甚至90%以上,則其造成的反光效果應是相當強烈的,所以我們必須將曝光增加1.5甚至到2(+EV1.5或+EV2),若當時的天候是陰天或陽光是由雲層射出,則沙灘的反射強度會減弱,則曝光值就可減少到只增加到0.5到1(+EV0.5或+EV1)。


又假使沙灘只佔我們所拍攝範的1/3或更小時,則其反射的影響會更小,相對的在曝光補償上應可以小於1(+EV1或0.5即可),所以天候,光線強度,反光範圍的大小都是作為我們作曝光補償多寡的依據,此外色彩的深淺也可以作為曝光補償多寡的依據,如白色花朵的反光效果就比淺黃色花朵強,所以我們拍白色花朵的曝光補償是加1.5,而拍黃色花朵時可能+1或1.3就足夠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拍深色景物時的減少曝光補償也要視其所佔畫面的面積大小,及當時的天候及陽光而定,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黑色物體其表面是光滑的亮面,如溪裡的深色的岩石,會因水的關係而有些微反光的效果,所以當您碰到這種亮面或有反光作用的深色物體時,作曝光減少補償時,不用減少那麼多,如拍攝一塊不反光的黑色岩石,原本預計要減1曝光值(-EV1),但若這塊岩石被水沖過後有反光現象時,則只要-0.7或-0.5即可,若再有強光照射時,則反光會加光,則只要-0.3或-0.5即可。



由以上的曝光補償原則,我們可以知道要取得一個完全正確的曝光增減值,是相當不易的,除了要對曝光補償原理要有充分的了解之外,經驗也是相當重要的,有些攝影者都是經過長久的經驗累積之後才能對曝光補償充分掌握的 ,若您對補償的多寡沒有充分的把握時,建議您可以各減數值多拍幾張,且在拍攝過程中詳加記錄,則您不但可以拍到曝光正確的相片,同時也可累積自己的經驗。



不過我碰到許多對相機認識不多的朋友,相機使用了很久還找不到曝光補償的裝置,或許以前的老式相機沒有曝光補償的功能,但現在的相機,無論半手動的高級相機,全自動的高級相機或簡易型傻瓜相機,已經幾乎都有這種功能了,通常這種曝光補償的符號是+/-,只要您相機上有這個符號就表示有曝光補償的功能,有的相機可以由-3到+3,有的是由-2到+2,除非情況特殊,反光或吸光特別強的景物,曝光補償值由-2到+2已經是相當足夠的了。


相信許多新手剛拿到相機時,一定對"曝光補償"這四個字搞不清楚。
這個曝光補償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曝光補償,在相機上最常看到的顯示方式就是"EV值"
曝光補償有分正的跟負的
正的曝光補償會用"+"來顯示
負的曝光補償會用"-"來表示
所以會出現"+EV",跟"-EV"


就這樣而已嗎?當然不只,曝光補償還是有分等及的。
一般DC會有1~2的等級,也就是+1,+2,-1,-2的等級。
細一點的,會以每次增加0.5的方式來遞增or遞減。
會有正的曝光補償+0.5,+1,+1.5,+2
以及負的曝光補償-0.5,-1,-1.5,-2


當然還有更高階的,越高階的機種,分的會更細,曝光補償的等級也越高。


一般人的EV值設定都在0,也就是沒有曝光補償。


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
EV值+1,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值。
EV0的情況下,產生曝光不足
EV-1當然更不用說,太暗


相信新手對於曝光補償稍微有點概念了。
在光線不足,有點暗的情況下,可以提升EV值來取得正確的曝光值
相反的,在陽光太過於強烈下,可以降低一些EV值來防止過度曝光的情況。
有看過我先前寫的文章,應該就可以稍微連結起來。


在光圈固定的情況下,調整EV值,會影響快門速度
也就是說,提升EV值,為了要提升曝光值,就會讓快門速度變慢。
相反的,降低EV值,為了要減低曝光值,就會讓快門速度變快。


那如果在快門固定的情況下呢?
當然受到影響的就是光圈大小囉~


接下來,我要來講解一下包圍曝光
什麼是包圍曝光?


就是指拍一組不同曝光值的照片。
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拍一組三張或者五張的相片(依機種而定),三張為一組,五張為一組。
然後會有正曝光補償,沒有曝光補償,負曝光補償。


例如三張一組的包圍曝光來說
就會產生出EV+1,EV0,EV-1的照片
(當然快門記得要按三下,除非你的相機支援按一下拍三張的連拍)


接下來,我把相機的包圍曝光設定為三張一組,分別有EV+2,EV0,EV-2的照片。


那~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用到包圍曝光呢?
通常會用到包圍曝光,都是在拍大景時,
利用多種不同的曝光值,來挑選曝光值最正確的照片。



或許有人會問,怎樣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其實並不難
多拍,多練習
多利用不同角度拍
多觀察
規則不用太多,搶的到第一時間拍下來最重要(因為有些畫面會因為調整時過長而錯過)
最後當然自己看得舒服就好了。


另外新增一種曝光
叫做多重曝光
就是他可以一直重複的拍在一張照片上,造成特殊效果,也是因為曝光關係,
第一張的圖會越來越亮
當然也是要看機種而定,有些機子有這種功能,有些並沒有這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