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百年歲月的台北賓館,一直是台灣政治的核心。她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官邸」;台灣光復之後,曾作為省主席官邸;1950年,改稱台北賓館,是舉行國宴、招待外賓、黨政會議及文化活動的國家重要場所。1998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


台北賓館起造於1899年,由日本建築師福田東吾、宮尾麟設計;1911年改建工程經森山松之助設計,成為現今的樣貌;2002年封館進行台灣光復後最大幅度的整修,至2006年5月竣工;隨著台灣民主化的進程, 2006年7月4日台北賓館已首次對一般民眾開放,空間解嚴的思維讓國人可以一窺台北賓館百年的神秘面貌。


台北賓館正面的噴水池



西式庭園



一樓門廳裡以花朵為主題的垂吊水晶燈



台北賓館,首度開放2樓,模擬重現「中日和約」簽約場景給民眾參觀。其實,台北賓館的重要性還不止於此,過去有不少世界名人曾經來到這兒,前美國總統雷根當年擔任加州州長時,也曾經在台北賓館接受我方款待,當時的菜單,到現在都還看得到。

仿照中日和約簽訂場景所做的銅像,就擺放在台北賓館二樓,因為這裡就是當年簽約的地點,日本在這裡正式放棄了台澎主權。台北賓館也曾經是日本裕仁皇太子下榻的皇族接待所,像2樓的巴洛克式的挑高房間,就是裕仁皇太子住過的起居室。

而裕仁接見士紳的重要地點,就在一旁的大客廳,仿照英式的壁爐,還貼著精緻的銅板轉印瓷磚,至今已有108年歷史。為了方便招待賓客,2樓與1樓之間,還特地做了輸送梯,解說員蔡勝進表示,「這個輸送梯,是從樓下廚房,把做好的菜,經過它送到二樓,旁邊有一個朝食堂,可以在那邊用早餐。」

另外,在這裡接受款待的貴賓,還有1978年擔任加州州長的雷根,當時外交部在宴客的菜單上,還特別交代棗泥酥餅要做大一點,棗泥放多一些。過去都是管制的台北賓館2樓,3日首度對外開放,也彷彿打開了一條時光隧道


由於內部禁止拍照,所以使用總統府提供的照片


一樓大門



通往二樓的階梯



二樓大廳,古典比例的壁面、灰泥雕塑、搭配天花板細膩的線條,充分展現巴洛克裝飾風格。



二樓迎賓室空間寬敞



一樓西翼的宴會廳,適合舉辦大型宴會。



台北賓館的基地東西向長,成矩形狀,建築主體坐北朝南,為磚及石材、鋼筋混泥土構造之兩層樓建築物。受到日本於明治維新後引進的西方歷史樣式建築影響,台北賓館有馬薩式斜頂、希臘山牆、羅馬柱式和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雕飾。四面留設寬廣的陽台,與東南亞的歐美殖民城市的官方建築相似。三樓東南隅有涼台,節慶時可觀賞遊行隊伍、眺望街景。



台北賓館是一棟結合日式、中式、巴洛克…等風格的建築物



台北賓館庭園一隅



一樓迴廊鋪設維多利亞鑲嵌磁磚




台北賓館北面照



由另一端拍攝



階梯可通往下面水池



一樓北側露台,為社交活動常用的場所。



台灣最早、最具規模的日式池泉迴遊式(又稱「築山式」)庭園。



湖面呈碧綠色



八角亭 ,原為戶外樂團演奏音樂之處。



在日式庭園池邊戲水的一對黑天鵝



日式庭園景觀



日式汲水區



台北賓館西邊的日式建築,是以前日本天皇休憩的寓所



純日式建築



只能在外拍照



再拍一張



台北賓館入口右翼



賓館外樹木



賓館外通道



由出口端再拍一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