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園


清代中期竹塹文風很盛,豪族文士競築庭園,既可以文會友,又可讀書自娛。其中兩個規模龐大的庭園即是俗稱外公館的北郭園及內公館的潛園。


1.沿革──
富紳林占梅在道光29年(1849年)建於新竹城西門內,故人稱為內公館。林氏始祖在明末即自同安遷來臺南,後才定居新竹。至其祖父紹賢因從事航運並辦理全臺鹽業,而成鉅富。林占梅出生於道光元年,年少即非常出眾,臺灣通史林占梅列傳謂:「占梅少穎異,讀書知禮,無紈褲氣」。苗栗進士黃驤雲頗賞識他,妻以女。年十一挈遊京師。出入縉紳門,學乃日殖,性豪邁,好交名下士,濟困扶危,糜萬金不少惜。同治元年(1862年)占梅出資徵募鄉勇協助平定戴潮春之亂,被加封布政使銜。福建督撫以占梅急公好義,奏請簡用,但占梅以病辭,後來即退休不出。


 


 









林占梅工詩書,精音樂。其篆、隸書今天仍可見於潛園中僅存的觀音亭牆壁上。潛園為他一手建造而成,據傳花了近十年的時光才完成。



潛園









2.規模──
其面積連住宅在內約一萬平方公尺。位置在新竹西門內側北方(此地現仍稱潛園里),庭園在宅邸之南邊,一直延伸至城牆下。園中仍以水池為中心,四周有閣、亭、堂等建築物。水源取自城外的護城河,再經水關引入。園的大門置於東北角,自大門轉入的幾個重要建築為涵鏡軒、碧棲堂。繞過碧棲堂沿大池向西行有一瀕水的遊廊,廊下一邊為欄干,另一邊則有很出名的花窗,計有蕉葉形、蝴蝶形及各種飛禽走獸形狀的土窗(據傳園中有一百多種不同的花窗)。遊廊的盡頭恰好接上爽吟閣。











爽吟閣為全園之精華所在(相當於板橋林本源庭園之來青閣)。是一座很富想像力的水上建築。外形上看是屬於歇山頂的二層閣,其前方附建一類似廂房的水上迴廊。迴廊是封閉的,正中開一小門,可由小門出來沿石階乘小船遊池。



潛園









小船平時即停泊於迴廊內。淡水廳志載:「中有水可泛舟,奇石陡立,又有三十六宜,梅花書屋,掬月弄香之榭」。另又據文獻載,園中植有多種梅,有白梅、紅梅及綠萼梅等百多種樹木,有人稱為「潛園探梅」,大概林占梅取其與自己名字同之故也。











總計園內較著名的景物有1.釣魚橋,2.涵鏡軒 ,3.陶愛草廬,4.香石山房,5.碧棲堂,6. 小螺墩,7.爽吟閣,8.蘭汀橋,9.吟月舫,10.浣霞池,11.宿景圓亭,12.留香閘,13 .雙虹橋,14.清滸橋,15.消遙館,16.林下橋等。可能因池水浩廣,似乎橋特別多。另有一蓮花池在觀音亭另一邊,兩池相通。昔時每逢端午節就在大池舉辦龍舟競賽,可知其規模之大了。



爽吟閣


爽吟閣









潛園之設計大部分出自林占梅本人,他設計了園內所有的窗子。









爽吟閣


雙虹橋



現存建築觀音亭之形式較高敞,與臺灣其他同類建築略有不同,據說係請北匠建造,或有可能,因林占梅對北方景物相當熟悉。

就目前所遺留下來的照片看,大池在日據初年就漸漸淤淺,範圍變小了。至1977年為止,尚存有觀音亭、大門、古井、香石山房,部分的碧棲堂及少數的住宅建築。看情形也快消失於無形了。觀音亭由蔡姓先生於日據末期購下,其正堂內懸有林占梅的行書匾額「涵鏡閣」,這是從另一景移掛來的。堂前簷下還有占梅的隸書「靜翛」與「儉養」四字。另外廂房牆上也有部分的篆書。











日據初,因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進宿爽吟閣(時林占梅已去世三十年),據傳林氏後人支持抗日,事後庭園大部分被劃入都市計劃道路。爽吟閻遂於大正8年(1919年)遷建至新竹松嶺的神社。1977年之情況是二樓全毀,底樓由人佔住。

潛園之復建已不可能,但其在臺灣庭園史裡甚值重視。



窗子


觀音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