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甕砲台又稱光華古砲台,位於基隆港口的西岸,區內有指揮所、觀測台、砲盤區等,砲堡上有四座巨型砲位,堡內可容納千人,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佇立在砲台上任何地方,視野都非常遼闊,海上風光盡收眼底。白米甕砲台台閩地區國家三級古蹟,類別屬關塞,位於基隆市中山區太白里光華路三十七號巷底,創建於清光緒年間。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口西岸高地,與東岸的和平島砲台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門,形勢非常險要,可能早在十七世紀西班牙及荷蘭佔據時期即曾置砲台,故白米甕砲台又有「荷蘭城砲台」之稱。


白米甕砲台歷史沿革



碉堡的涵洞



白米甕砲台屬於「制海砲台」,是基隆港口西岸第一道防禦砲台,它的主要任務,是以直接強勁火力摧毀敵船於港外,因此,採一字排開的配置。原有的四尊大砲,現僅存一尊放置在役政公園內;而由鐵水泥築造的子牆及砲座仍保存完好,子牆內還可看到凹入牆體的拱形儲彈孔。砲座側牆則是以相當整齊的玄武岩石條砌成。



入口左右都有斜坡道可去砲盤區



砲盤區



砲盤區放彈藥處



白米甕砲台,扼守基隆港西側,俗稱「荷蘭城」,相傳三百多年前荷蘭人曾在此地設堡壘。清朝光緒年間也曾在這附近修築砲台,今日的規模則是日據時代修建的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西側的山丘上,扼守基隆港進出門戶。砲台旁側有三根高聳直立的大煙囪,就是基隆地標之一的協和火力發電廠。



白米甕砲台的範圍不大,但格局特殊,因砲台設置位於狹長的山丘上,所以指揮所、四座砲台及觀測台呈一字橫列排開。指揮所在最左側,觀測台則位於最右側的小丘高處,中間設置四座砲台,砲台已拆除,只剩空蕩的砲盤區。砲盤區呈半圓形,直徑約15公尺,從上面俯瞰,宛如四個大圈圈排在山丘。砲台所在的山丘上,綠草如茵,圍欄之外,大海滄茫。遠眺海天,遼闊浩渺。因為砲台面向西方,所以向來是欣賞夕陽的佳處,自清代以來,即有「米甕晚霞」的美譽,為基隆勝景之一。



砲台東側可見整個基隆港



指揮所陣地




指揮所下面的碉堡



指揮所另一出口有階梯通砲盤區




一群人在此操作遙控飛機



砲台底下唯一入口是彈藥庫,可惜無法進去參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