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


電視螢幕上播出柏林圍牆倒了。從東柏林那邊衝來一群做擁抱狀的人,然後,越來越多的人跑過來。畫面一帶,一群人站在牆上揮舞著旗幟,下面辣妹與猛男HIGH得脫光衣服擁抱接吻,整個布蘭登堡門廣場擠滿了歡欣鼓舞的人群。東歐解體的風潮,在這一年達到了第一個高潮。


解嚴以後到1993年,這是台灣劇烈變化的幾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每年都有新奇的事發生,整個社會熱鬧無比。老師在台上講得咬牙切齒,小朋友還是嘻嘻哈哈;大人們開始敢暢所欲言,但是一有小孩在旁邊又閉口不提;各個階層紛紛走上街頭,這個舉動彷彿成為全民運動。


20世紀80代末的街頭運動不斷,令人眼花繚亂。這段時間當局剛從威權轉型,重新學習如何執政。而習慣當順民的民眾,也開始懂得爭取自己該有的權益,但又常常有點兒過火。總之,這段時間是一個磨合期。不過,這幾年間,大家體會到原來當局對待抗議事件還是很寬鬆的。


這一連串的街頭運動可能到現在大家都記不起來有哪些,但這年的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一定讓人印象深刻。


那一夜,全家至忠孝東路逛街,只見整個忠孝東路及附近幾條街道已經全部被封閉了,密密麻麻的人或躺或坐,佔據了整條路面,前面的舞台上唱著歌,演著舞台劇,放著煙火,還有一些高高的人也在一邊舞動著。整個現場不像是在抗議,反倒瀰漫著一種嘉年華的氣氛。


抗議地點所在的忠孝東路,就是動力火車那首《忠孝東路走九遍》裡的忠孝東路,台北人習慣叫這一帶東區。東區一直都算是台北市高檔百貨與精品店的所在地,因此選在這里辦活動可說是非常有代表性。


有別於那陣子殺氣騰騰的抗議活動,這場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是非常軟性且帶著一點兒幽默及諷刺氣氛的。從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開始,台灣的房價突然開始狂飆,前一年可能還買得起房子,隔一年可能只買得起廁所了,財團及炒家瘋狂炒房,導致許多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成為無殼蝸牛。在這場活動之初,他們本來只是找一塊地方作為抗議地點,沒想到越來越多的民眾自發地加入,結果整個忠孝東路都被佔滿了,最後那一夜,幾萬民眾夜宿在全台地價最高的忠孝東路上。大家很平靜地唱唱歌,看看表演,聊天,打牌,吃消夜,打發長夜。


這是場議題本身比活動更吸引人的社會運動,過程非常和平。現在看來,這場第一次由民眾自發而成的活動,對台灣公民社會意識的建立,有非常大的影響。


我想,住宅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不是商品,更不應該變成玩金錢遊戲的籌碼,那麼多人風餐露宿為的就是要爭一條改革的路。不過,18年前高房價讓人走上街頭,18年後房價依然居高不下;18年前那些人應該房貸都付得差不多了,但這一代年輕人買房子的問題恐怕依然沒解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那場活動的憤青總領隊李幸長,現在已經是橫跨兩岸的鍋貼兒連鎖店四海遊龍的老闆了。


1989海外異議人士返鄉潮


剛剛解嚴那幾年,也是海外異議人士闖關返台的高峰期,有些成功混進來,有些被發現後遣返。在以前,當局對於居住在海外的異議人士,都有一套管制名單,俗稱黑名單。


這些黑名單分子清一色都在海外擁有傲人的高學歷,政治立場為反對國民黨或支持台獨,因此被列入黑名單不得回台,幾十年來歸不得。早期這些人士的台獨思想還是比較具有理想性的,不像現在,只變成一種政治語境加以操弄。既然這些人在海外被標記了,就代表情治機關在海外有眼線。以前反對人士都說海外校園裡有所謂的職業學生就是這個原因,其實很多人也並不是真的支持台獨,只是偶爾小小地抱怨一下被聽到,或者單憑職業學生的主觀愛好就被扣上了帽子。


早些年台灣當局常在宣傳,有所謂的三合一敵人(三合一敵人隨著時代也有所不同),也就是民進黨、台獨、中共。小時候看了一幅圖,在那幅圖中,代表台獨的是一個長得很可怕,手中充滿血腥的人物,上面寫著的兩個字不是台獨,而是台毒。大概是那個可怕的臉孔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陰影,現在一聽到這兩個字,都還會有點兒負面陰影存在。在我們那一代用過的參考書補充教材裡,也有一幅圖,小朋友撿到台獨的宣傳單,交給警察叔叔。


那幾年,不時可以聽到某某人又要闖關回台灣的風聲,而當局也是嚴陣以待。黑名單人士如風起雲湧般闖關,其中最戲劇性也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1989年郭倍宏的闖關。郭當時是黑名單中的頭號,當局發出12道金牌(12張通輯拘票)要捉拿他,正好時值大選,郭就放話,某月某日他將在某某人的場子公開現身助選演講。而當時的行政院長是郝柏村,怎能忍受這種正面的挑戰,遂懸賞三百萬元抓他。


終於到了公開現身的當天,現場擠滿群眾,大家都屏息以待。而外圍佈滿了準備抓他的軍警,肅殺的氣氛與場內熱鬧的氣氛形成極大的對比。待時間一到,郭倍宏不知道從哪裡出現的,果然準時上台演講,現場也在這個時候HIGH到最高點。正當他講完,軍警也準備抓人時,全場燈光卻忽然一暗,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等到燈光再亮起時,群眾很配合地已經全部戴上當時最流行的代表黑名單的面具,結果軍警認不出誰是誰,郭倍宏順利地離開了現場。


這是在當時一些流行的地下錄影帶工作室裡看到的全程實況,我覺得真是太神奇了,太像電影劇情了。後來更大一點兒,再來看這些錄影,還是覺得當時這些人真的很熱血。隨著時代的轉變,這些當年充滿理想的異議人士紛紛身居要職,掌握了權力,但他們後來的一些如爭權及腐敗的行徑也非常讓人失望,那是後話了。


黑名單是時代背景下的一個產物。雖然當時當局在社會及政治上其實已經不斷在進步,但對海外異議人士仍不願用溝通的方式化解歧見,反而加強壓制。只能說當局對自己的改革還是沒有信心吧,怕他們回來會煽動群眾。
1989蔣經國死後的宮廷鬥爭


蔣經國去世的前幾年和後幾年,是台灣社會、政治、經濟環境變動得最劇烈的幾年。不僅民間變化劇烈,在高層,也暗潮洶湧地上演著一幕幕精彩無比的宮廷鬥爭。可以這麼說,後來社會上發生的許多反對運動與抗爭都與國民黨內部的鬥爭有關。


蔣經國的去世,表明蔣家父子政治強人統治時代的結束。誰來接他的位置,一直都是人們討論的話題。當然,依照法定程序,李登輝理應馬上繼任。但是黨務方面,主席誰來繼任還未確定。因此,在當時,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是由中常委輪流主持的,表面上一團和氣,但私底下卻是暗潮洶湧,大家都覬覦著那個主席的職位。因為明眼人都知道,掌握了主席的職位,實際上就是掌握了台灣大權。


蔣經國一死,李登輝的動作如鴨子划水般,不溫不火的。他在就職的第二天,就去拜訪宋美齡,並以繼任者的身份謙卑地下訪黨國元老,且勤跑蔣經國的靈堂,一點兒都看不出來他的野心。雖然國民黨內多數人都支持李登輝繼任主席,但黨內實權仍在元老派這邊。而就在蔣經國去世後沒幾天,當時還是立委的趙少康,突然與其他三十幾個國民黨立委突然公開發表聲明並聯署,要求推李登輝出任代理主席。當時,趙少康在一般選民心目中是有非常良好的正面形象的,與當時的陳水扁、謝長廷一樣,都是兩黨內各自的明日之星。因此,他的這一聯署,不管是在黨內還是民間,都掀起了一股李登輝旋風。


當然,經歷過這次宮廷鬥爭的人大多還在世,因此有許多當事人仍然不便多提,只能是簡單地描述一下。


後來鬥爭的戰火也延續到了國民大會的選舉裡,直接引發1990年的三月學運。所謂黨政軍,李登輝已經掌握了兩者,剩下就是軍權。為了掌握軍權且安撫非主流派,李登輝後來任命參謀總長郝柏村為行政院長。後來幾年,宋美齡也跟著離開台灣,再也沒有回來過。關於宋美齡的離去,大家印象深刻的是那架華航747專機起飛的畫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