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四大名園由北而南是 : 板橋的 "林家花園"、新竹的 "北郭園"、霧峰的 "林家花園" 及台南的 "吳園"。其中,被保存的比較完好的是板橋的 "林家花園" 和霧峰的 "林家花園" ,而台南的 "吳園" 卻只剩下一小部份,而新竹的 "北郭園" 卻幾乎已不存在...


林家花園就位於霧峰明台高中旁



振坤堂是頂厝林家蓋給奶娘住的地方



人家的神明廳



明台高中



林家花園共分為下厝、頂厝、萊園,這裡就是萊園的一部分萊園非常特別,就在明台高中裡面要穿越大門才能入內


萊園的建造人是林獻堂的父親 : 林文欽建造的...林文欽於光緒十九年高中舉人,之後選於離本厝約一里的山簏上,建了一座花園,這座花園主要是以 "娛親" 為主要用途,於是仿效老萊子的彩戲娛親,將本園命名為 "萊園"。


萊園十景為:木棉橋、搗衣澗、五桂樓、小習池、荔枝島、萬梅崦、望月峰、千步磴、夕佳亭、考盤軒。



仿巴洛克式建築所建造的園門,門上有一幅對聯『自題五柳先生傳;任指孤山處士家』是萊園主人自許效法陶淵明及其他詩人過著淡薄名利,簡單的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



木棉橋橫跨在搗衣澗之上的橋梁,通往萊園入口,原為進出萊園必經之路,而“木棉橋”一名來自於原本四週種滿的木棉樹,故稱之,而原本木棉橋為木造,于昭和五年,西元一九三O年才改建為水泥橋。



醉月亭本是表演的戲台後為與荔枝島、小習池、虹橋、五桂樓共同成為萊園賞景的中心



穿過ㄧ個小院子,就會到達這個寫著 "萊園" 兩個字的小門



五桂樓因921地震而損毀,目前正在重建中。根據文物考據,于西元一八八七年建的“步蟾閣”,而在西元一八九三年林文欽中舉後,再擴建成萊園,直至西元一九O六年,再改建並更為五桂樓,建樓之初,為羅太夫人(林奠國夫人,林文欽之母)起居之用,一樓為起居室,二樓則是羅夫人看戲的位置(舊時于飛觴醉月亭中演戲)。 而“五桂樓”一名,得自樓前種植的五棵桂樹,代表著對於頂厝五位堂兄弟(紀堂、烈堂、獻堂、澄堂、階堂)富貴騰達的期望(“桂”音同“貴”),另有取自三字經中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之意的説法。五桂樓以梁啟超曾在此地下榻五日而聲名大噪,亦被列為臺灣二級古跡。



這個池子就是小習池。萊園小習池是萊園建園時一同挖掘之水池,其功能有兩種説法,一為風水池,另一説法是當初挖掘建材建成;兩種説法均有其理。而池水是來自池畔之泉眼涌泉,以及搗衣澗之山泉水,自是清澈碧綠,使水色映山光,美不勝收。


  每到春雨時節,紛紛細雨從天降,搖曳樹枝展新芽,映著山色的綠水被春雨撩起無限漣漪,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因此,“萊園雨霽”亦成為臺中十二景之一。


荔枝島是小習池中的一個土臺,宛如小島,其上原種有數棵丹紅荔枝,故得名。梁任公在詩中以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引致天寶亂事,故以荔枝隱喻國仇恨事。


  島上另建有歌臺,原本是供羅太夫人用以欣賞戲曲的歌臺,因此,名雖為亭,但造型卻是有別於一般的涼亭,獨樹一格,是霧峰地區相當有特色且值得研究的古跡。


  在羅太夫人逝世後,由林獻堂先生加以修建成供文人雅士聚會、把酒論詩詞之處,相傳當時的文人常醉飲望月,樂而擲觴,並引詩仙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之“飛觴而醉月”一詞,得名“飛觴醉月亭”。


  而多少美麗動人的本土詩詞,就在這亭下,由文人口中吟出,亭中四柱亦留有林階堂先生親題之詩句,“月明池影一樓靜,風動梅花隔崦香,香飄丹荔風三面,綠蘸清池水一奩。”將飛觴醉月亭四週景色之美,描寫得淋漓盡至。


  依山傍水的飛觴醉月亭,日暮時分,亦是格外有幾分特殊風味,漫步亭上,享受四週山光水色映黃昏,叫人常留連忘返,雖不為詩作賦,亦無酒盡擲觴,但仍是可以感受一下當年文人雅士之風範,抒發思古之情懷。



搗衣澗源自於九九峰之山澗,蜿蜒而下─力由外向內環抱住萊園,古時婦女常在此洗衣,而又因從前洗衣方式並非使用肥皂,一説是利用河泥或茶渣當清潔劑,然後以木棒搗衣的方式,故得此名。


搗衣澗上有櫟社百週年紀念橋



鐵砲碑-清朝台灣有三大亂事:林爽文之亂、朱一貴之亂、戴潮春之亂而此碑記載的故事與戴潮春之亂有關



霧峰萊園八景之一鐵砲碑


原本照片中石碑旁的鐵砲,如今已不見,只剩石碑尚屹立在明台中學內,碑文中記載著清朝同治年間,戴朝春之亂攻陷縣城,彰化盜賊勢力強大,其中四張犛憨虎晟擁有匪眾三萬六千人,把阿罩霧庄團團圍住了三天三夜,全庄的居民為了保護身家安全,無不誓死抵抗。此時林公奠國和他的長公子文鳳公,率領著族人勇健者七十二人,依據險要地點以鐵砲還擊把眾賊打的落荒而逃。阿罩霧庄村民得以安居樂業,免受盜賊蹂躪。霧峰林家為了紀念這支鐵砲,於大正七年特別商請台南府城進士陳望曾先生撰寫碑文,並立石碑。大正十年,林獻堂先生為了建立石碑基座,以當時最流行的洗石仔設置底座,並在石碑後面也以洗石仔方式再刻一碑文以流傳後世。



圖片中是霧峰人士賴金源先生與同伴遊萊園合影,當時的鐵砲依稀可見



九二一大地震毀掉了霧峰林宅七成以上的建築組群,萊園入口亦崩塌只剩下這個屋頂,目前將之放在園內,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



這石頭不知是倒塌後的哪一部份



1950年代的大門



林竹山夫子頌德碑



萊園一家石碑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為日治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詩社



日據後,台灣詩社林立,1902年,由霧峰林家的林俊堂(癡仙)聯合成立詩社,取名為 "櫟社" ,而於櫟社成立20年後,就建了這座 "櫟社二十年提名碑",以茲紀念...



五桂樓內園的透雕窗書捲型與扁蝠型



1935年林允卿銅像落成典禮。林文欽銅像,字允卿,清光緒十九年(1893)中舉,故有「鄉進士」之稱,人稱「萬安舍」,光緒二十一年(1895),臺灣割讓日本,林文欽深居簡出;是林獻堂先生的父親。



石頭公應該是祖瑩的土地公以〔后土〕兩字畫成老公公的圖像!
霧峰林家的開基始祖就叫做『林石』!也有緬懷先祖的含意!



千步蹬為通往望月峰之山林小徑,沿途綠蔭夾道,霧氣嫋嫋,石階彎蜒向上穿越萬梅崦後即到達望月峰,在登石蹬路程中,就宛如置身雲端,故又稱為“淩雲蹬”。



往校園裡頭走,就可以看見林家祖瑩



祖瑩裡埋有林獻堂夫婦及其弟林階堂夫婦的遺骨



祖瑩後山山坡這個山頭叫『望月峰』,階梯叫『千步磴』,林家祖塋的位置就是以前的『萬梅崦』,這些都是十景之一。」


萬梅崦相傳自小習池沿山坡而上,一眼望去,窮目之視盡是梅林,梅花開時,白花有如排山倒海之白浪,自山上傾洩而下,注入小習池中,偶有春風拂來,眼見枝頭梅花搖曳,有如萬馬奔騰之勢,但襲來者卻是一陣陣的清香。



沿著千步蹬往上走,穿過萬梅崦,即可登上望月峰,望月峰是九九峰山脈之一峰,為萊園之最高點,是中秋賞月之好地點,舊時在其上亦可將台中盆地盡收眼底,一覽無疑,因此,除了夜空明月繁星之外,台中盆地之萬家燈火,猶如撒落在地表上的夜明珠,與星斗爭輝。




祖瑩側面



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古色古香的墳塚,而且是在校園內



這裡是下厝的 "二十八間"



下厝前的大榕樹



最右側的第一間是將軍府



接著是本堂



本堂的前方擺上了石桌椅



再來就是 "宮保第" 了...
宮保第是目前全台灣最大的清代官宅



在頂厝部分,景薰樓又稱太子樓,該樓內構造非常精緻美觀,古色古香。它的的樑柱,以林獻堂所喜愛的「中部藍」上色,是個略近寶藍的色調,看來既沉穩又明亮。


林獻堂先生的故宅,建於1864年,1899年完工,坐東面西,前後四進,左右雙護龍,第四進還有兩層樓的精緻「後樓」,是一座混雜漳州與客家手法的閩南式傳統建築,曾出過舉人林文欽先生



景薰樓旁就是蓉鏡齋,前有半月池



這裡是用鐵圍籬圍起來的...
依外觀來看,這裡破損的相當嚴重...



前有葡萄藤架而屋體樑柱部份以靛藍色為主,是林獻堂先生讓屋體明亮的作法,後來形成流行,被稱為「中部藍」。



林家的頂厝



紅磚圍牆



在路旁的看板



兩百多年來霧峰林宅歷經五度興衰
家族傳奇宛如一首長篇史詩
一世祖林石來台不數年即創下年入萬石的家業
旋因林爽文事件家毀人亡
第三代林甲寅經商致富,東山再起
不料其子林定邦被仇家擊斃,興訟數年
結案後,第五代林文察統兵轉戰閩台,官至福建水陸提督
及至林文察戰死,其叔林奠國繫獄終身
其弟林文明被刺,此後又纏訟十數年



第六代林朝棟抗法有功,再度中興林家,卻因乙未割台,舉家揮淚內遷
日據時代霧峰林家領袖林獻堂
領導台灣社會菁英進行政治、文化運動,風靡全台
台灣光復不數年,林獻堂自我放逐
但林家子弟仍活躍地方政壇及金融、保險、航運界
兩百餘年來,霧峰林家不斷地自我調整,總是站在時代的前端
看林家興衰,無異瀏覽一部台灣開拓的血淚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