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草嶺所謂的鞍部,風從山上吹下來,有點寒意



走在古道,兩旁盡是芒草花



邊走邊拍照



虎字碑到了,遊客紛紛在此休息吃午飯



『虎字碑』以草書所刻位於草嶺古道嶺頂隘口處山徑步道旁(海拔約330公尺),碑高四尺、外圍寬七尺,上款『同治六年冬』、下款『臺鎮使者劉明燈書』,傳說於清同治六年鎮台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時,途經此地被狂風所阻,劉明燈即取自易經『風從虎、雲從龍、聖人作而萬物睹』的意思,當下以五節芒花為筆寫下『虎』,並命屬下刻於巨石上,藉以鎮風。現已與『雄鎮蠻煙摩碣』同為列為三級古蹟。



大家都在福隆買好福隆便當到此用餐



跟虎字碑合照



 



續往啞口



啞口觀景亭



前面就是啞口平台



 



解說牌



遊客拍團體照



啞口的土地公廟位在草嶺頂上平台,以石 材做成,形式古樸,建築
 年代比兩個石碑還早,裡 面供奉的是土地公和土地 婆,可顯示先民箄路襤褸
 時的精神依託。


打扮成土地公的蓋章人員



大里海岸線



龜山島



大家排隊等著蓋章



啞口觀景台視野極佳



「草嶺」之名得自海拔較高處道旁山嶺芒草生長茂盛,幾乎不存其餘樹種。於埡口及宜蘭縣部分可遠望龜山島。在失去運輸用途後,古道近年來已成為熱門景點,目前由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負責經營管理。



鞍部景色



觀景涼亭



 



往桃源谷的方向的展望



大里海岸線過去就是蘭陽平原



隨風搖曳的草芒花



 



 



台灣山菊



 



廬家客棧遺址現在已經變成廢墟了



客棧遺址原來是盧家產業,早年草嶺古道是宜蘭與台北往返的路線,因為一天走不完,便須要在中途有個歇腳休息的地方。解說牌上寫著,隨著公路通車,草嶺古道沒落,而盧宅主人過世,後代也就不再繼續維持這間客棧,如今只剩下一些瓦礫可供懷想。



 



 



 



 



護管所-明燈市集,建於民國59年,原是做林地管理,易發生火災、盗伐、濫墾之林地護管所
因78年間古道之遊客日增,為遊客解說服務之需求,乃改建而成



擺放各種傳統農具



 



台灣山菊為菊科山菊屬草花,每年冬季開黃花,北台灣的陽明山區和草嶺古道均見大量分布,盛花期在12月到隔年元月間。



老榕樹



 



 



石碑林



 



 



可以賞海景的涼亭



很古老的字碑



大里天公廟後院



隨處可見清朝留下的石柱



大里天公廟:本名慶雲宮,建於1836年,主祀由福州供奉來台的玉皇大帝。平時香火鼎盛,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是當地慶典「拜天公」之日,會有從各地來參拜的信徒。廟下方有一大石,上有何應欽將軍親筆所題「蘭陽第一勝景」字蹟。



有蘭陽第一勝,前人精神堡壘之稱的大里天公廟(又稱慶雲宮),位於宜蘭縣濱海公路旁。坐擁草嶺山,前臨太平洋,建築繁複,氣勢磅礡,廟內供奉玉皇大帝,香火十分鼎盛,遠近知名。



 



建廟已經有2百年歷史的宜蘭大里天公廟也就是草嶺慶雲宮,為了緬懷早期先民築路開墾的辛苦,同時也記錄早期登草嶺古道民眾,在從大里天公廟要出發到北部各地,這一段登山涉險的過程,在今年配合東北角的「芒花季」推出了「向天公借膽」的活動,邀請民眾一起向天公借膽,成為一個能文善武的人才。多數人在走這條步道時還會在出發的大里天公廟前拿著小石頭向天公的香爐過火,再把小石頭放在口袋裡一路帶著出發,這就是「向天公借膽」的由來和意義。



大里天公廟位在頭城鎮的大里漁村內,原名為草嶺慶雲宮,建於清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起初的廟宇較為簡陋,直到清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時吳紹華發起募捐,將廟宇遷往現址,並經過多次修建後成為現今的樣貌。



『大里遊客服務中心』位於草嶺古道大里入口處,濱海公路121.3公里處(大里天公廟(草嶺慶雲宮)南側),大里遊客服務中心以人文史蹟為展示主軸,並設有東北角旅遊區域及宜蘭地區的旅遊動線系統,提供遊客更豐富的旅遊資訊,以及知性與感性的解說導覽服務。多媒體放映室每半小時以『草嶺古道』、『龜嶼鄉情』、『快意自在悠遊東北角』和『東北角地質之旅』等4部影片輪播;一樓大廳北側旁廣場設有仿虎字碑的拓碑區,可讓遊客親身體驗拓碑的樂趣。



虎字碑模型給民眾拓印用



小朋友拓印的虎字碑



跟啞口看到的虎字碑很像



紀念品領取處,今年是一個台灣形狀的碟子,另外摸彩部份我抽到LED小臺燈



在大里車站外盤繞紅牆的老榕樹



到大里火車站搭火車,也結束今天的旅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