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二十一年、明治28年(1895.08.08—1895.08.09)尖筆山橫亙竹南鎮公義、崎頂及大埔3里,高度為102公尺,是苗栗縣與新竹市界山之一,也是竹南唯一的山峰,地理位置條件優渥,是重要的戰略要地。北方可以眺望新竹市香山、內湖,東面是廣源智慧園區,南方是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和市區,西面則是臺灣海峽,位於竹南地區的制高點,展望條件良好,也是甲午戰爭後日人據台時,先民抗日的古戰場。 



日軍在1895年6月22日攻下新竹城,但台北至新竹之間,仍有抗日軍出沒,以游擊的方式,切斷日軍的補給,因此日軍欲往南進,則必須要清理埋伏在新竹以北的游擊軍。同年7月31日近衛師團長能久親王抵達新竹,準備部署新一波的掃蕩抗日軍的行動。義軍方面,則有自北部輾轉南下之淮軍、新楚軍、廣勇及中南部崛起支援的義軍,約三千餘名,陣地長達兩公里餘,駐守在尖筆峰,以對抗日軍的進擊。日軍於8月6日擬定作戰計畫,並預定8月9日對苗栗尖筆山發動攻擊,並將主力兵力進軍至苗栗縣城。8月8日,日軍由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率領約九千名裝備精良的正規陸軍,兵分多路,向新竹城南方丘陵山區推進。分別攻陷尖筆山北方高地,因義軍強烈抵抗,攻勢暫停,當晚於牛埔山一帶就地露宿。8月9日凌晨五時,北白川宮親自督戰,並發動陸海夾擊,日本海軍也派遣兩艘軍艦協助攻擊,分別是「吉野」、「速良」兩艘軍艦,兩軍艦從香山外海砲擊尖筆山據守的民軍。另一方面日本陸軍也動用到野炮,這是日軍登台首度使用野砲。民軍方面,由吳湯興、徐驤、楊載雲(在此之前陣亡,葬於頂大埔)等人率領,於各防地分頭應戰,雙方激戰八小時之後,敵我死傷慘重,民軍在炮火強烈的海路攻擊之下,快速瓦解。8月9日清晨,日軍攻陷尖筆山,抗日民居喪失這個戰略要地後,民軍大舉向南方撤退,隨後日軍在沒有抵抗下,佔領苗栗縣城。



尖筆山古戰場聳立在大埔里內,是鎮內的最高點,也是鎮內唯一的山區,在頂峰上可以俯視整個竹南、頭份市區,中港八景之一「筆山虹彩」即是此地,站在高崗上那微風吹拂,一絲懷古的情懷,不禁油然而生,不也訴說著先人蓽路藍縷開彊闢土的艱辛歲月。


日本人資料上的尖筆山,並沒有太多樹木,可見視野展望極佳,地下部隊行進路線一覽無遺

 


 

日本的軍艦吉野艦參與砲轟尖筆山的任務

 


 

來到尖筆山下的墓園找不到往山上的入口,繞了墓園一圈又回到原點,以為是鬼擋牆,大白天還好,晚上我可不敢來

 


 

路旁發現一個紅磚道階梯,階梯旁有小石獅和保護環境清潔的警示碑

 


 

沒有活人可問,也沒指標,只好下車走看看墓園的紅磚道

 


 

階梯步道半山腰有一座思親台

 


 

由思親台遙望整個墓園,大白天希望不要拍到好兄弟才是

 


 

階梯走到此再往前走是別人家的幕園,正想回頭時發現右邊有一條竹板跨過的簡易木橋

 


 

難道 是由此上去,豪不猶豫就走上去看看

 


 

此路上去都是泥土路,有人工開鑿的痕跡

 


走沒多久已來到山頂,終於找到這座被破壞的尖筆山古戰場紀念碑,這座碑網路上很多人找不到,因為底下是墓園區,沒人敢上來 ; 而且上來要走土石路,很難找到



尖筆山有名的元寶狀大紀念碑,是日本人所建。1895年乙未抗日之役,三千保家衛國的義軍在尖筆山列陣,抵抗從竹塹南下的日軍,戰後日本人在此立碑紀念其陣亡將士,台灣光復後紀念碑遭人破壞洩憤



原碑文已不知去向只剩基座



底座的日期敘述也被水泥塗掉,國民黨跟日本人都一樣,換了政權就想破壞古蹟,掩蓋歷史。日本人統治台灣拆了城牆,推行皇民化運動 ; 國民黨政府來台拆了神社,紀念碑都是如出一轍。



 



1942年立的尖筆山​司令所紀念碑;因日軍​征台統帥北白川宮曾在​此發號施令而得名 。

 


走回剛剛的木橋



發現尖筆山勝景碑-碑文如下:


尖峯迎旭
尖樹摩天鳥逡巡
峯前莫問利名人
迎來煙水消塵慮
旭日穹雲絕妙辰



我在想這座墓園之前埋的是不是1895年戰死在山頭的日軍與民兵,而後來才改做成墓園呢?



沿路都有這種保持清潔,愛護花木的石碑



來到古戰場遙想當年抗日的悲壯,讓人不免有些唏噓與感慨。歷史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一直是恆久不變的定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